|
排便,這是大家始終都會做的事情,通常介于一天三次與三天一次之間。而你也可能聽說過你的排便姿勢不對:你應該蹲著而不是坐著!那么,到底哪種排便姿勢最好呢? 蹲姿可能確實會使排便更容易些。盡管一些人如此聲稱,但改變排便姿勢并不能解決所有的消化問題。人類成千上萬年來都是以蹲姿排便,而僅過去的幾百年里,西方國家的人采用了馬桶才開始使用坐姿。所以,關于排便姿勢的爭議是基于這個想法:蹲姿能順應人體解剖結構,因為人類的身體就是這么進化的。 恥骨直腸肌 在排便時,固體廢物需要穿過直腸然后是肛管。有一種被稱為恥骨直腸肌的肌肉環(huán)繞在直腸與肛管的連接處,它能使糞便在你不排出之時呆在體內(nèi)?;旧希苁怪蹦c和肛管之間呈一個夾角,這可給直腸施加上壓力而不讓東西外漏。而當這種肌肉放松,直腸和肛管被捋直一些,連同其他肌肉的放松和收縮,這能讓糞便排出來。 可能并不令人驚訝的是,關于排便的解剖學研究比較少。但一些小型研究表示,蹲姿比坐姿更能幫助對齊直腸和肛管。還有兩項研究顯示當人們蹲著而不是坐著時,他們所需的排便力度減小并且排便時間也更少。同樣,這些研究都是小型的。其中一項采用28名志愿者,而另一項只用了6名。所以,這足以表明這些想法并非空穴來風,但將此認為是科學事實之前,還需進行更大型、更詳盡地研究。 但如果蹲姿確實會讓排便更容易,它可能有助于緩解痔瘡。痔瘡是肛門和直腸附近的曲張靜脈,這可能會是很痛苦的,并會導致瘙癢和出血。而痔瘡通常是由排便用力過度引起的,所以如果蹲姿確實有助于減少排便力度,那這可能會緩解痔瘡。但這基本上就是所有我們所知的蹲姿的潛在益處。 有些公司出售凳子來助你排便,他們有時會夸大效果:例如,宣稱蹲姿能修復腸易激綜合征,或甚至能防止結腸直腸癌。并沒有證據(jù)來支持這些說法。 胃腸專家認為如果排便是正常的話,那么上大號的時候就沒必要用蹲姿。兩種姿勢可能都沒有害處,但如果你已經(jīng)慣用一種姿勢,那就沒必要換姿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