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在家,你都忙些什么呢老師? 走下講壇,教研工作模式開啟的如何了? 想不想知道到底怎樣才能寫出一篇好論文呢? 目前老師做研究、寫論文存在哪些弊端呢?又應該如何改進呢? 本周,好老師推出的是暑期教研的系列話題。 今天,好老師繼續(xù)跟大家聊一聊教師做研究、寫論文的那些事兒。 老師,你有什么想要分享的,歡迎投稿給我們!“征稿”見文章底部~ 教師論文寫作注意點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許錫良副教授曾專門通過文章指出過中小學老師論文寫作中的常犯錯誤,許錫良副教授表示:
“由于工作關系,我長期指導中小學教師的論文,從他們的論文中,可以得到不少來自教育一線的案例,也能夠了解到他們的教育價值觀和教育方式方法。”
“我感覺最大的問題是,很多老師做研究、寫論文常常缺乏問題意識與批判意識,缺乏必要的追問能力,喜歡平鋪直敘,堆砌材料,特別是喜歡大量引用名人名言。其語句格式常常是這樣的:‘正如著名教育家xxx所言……”“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這樣教導我們……’說了半天,究竟要討論什么問題,要證明什么,不清楚。語言風格具有明顯的社論化、文件化傾向?!?/span>
許錫良還說:“中小學教師的論文語言還喜歡玩弄數(shù)字游戲。比如校長工作要‘四有’、‘四家’、‘五心’、‘六個行動’、‘五個一工程’、‘一二三四點’。顯然,這源于我們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語言。比如,類似‘五講四美三熱愛’、‘兩條腿走路’、‘六個并舉’這樣的語言,就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思維格式化、語言官僚化、文體形式化的典型表現(xiàn)。
還有人如此分析中小學老師寫論文、做研究存在的六大問題:
“第一,選題太大,面面俱到。偌大的一個題目,若只用區(qū)區(qū)兩三頁紙,顯然是說不清楚的。一篇論文寫到了識字教學,有些閱讀教學,還有作文教學,這樣怎么能說得清呢?
第二,理論性太強,可操作性欠缺。老師是教育教學的實踐者,是教學具體操作者,而不是理論家。我們的素材應該是從教育教學活動中來。
第三,案例疊加,泛泛而談。有些老師,把寫論文簡單地當作是幾個案例的拼湊,認為論文=開頭+案例1+案例2+案例3+結尾,一篇論文就是羅列幾個案例,這也是一個誤區(qū)。案例是論文的素材,是事實論據(jù),但絕不是論文的所有。
第四,過于追求小標題的嚴整,而文不對題。有些老師用古詩的形式來寫小標題,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仔細一看,里面的內容與標題搭不上邊,反而弄巧成拙了。
第五,思路混亂,條理不清。有許多很好的選題,但是具體寫作的時候,沒有分清條理,其實語文老師也應該具有理科老師的邏輯思維能力,并把這種能力運用到論文的寫作中來。
第六,論文、案例、教學隨筆、教學敘事,概念不清。”
這些問題,看似平常,卻成為困擾老師們做好研究、寫好論文最大的攔路虎。影響到老師們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職業(yè)技能、教學思想。
教師如何做研究、寫論文? 其實,對于老師而言,做好研究、寫好論文并不難,關鍵是要得法,有了好的方法,就能做好研究,寫出好論文。小編梳理了許錫良老師等人總結的做研究、寫論文的方法,供各位老師參考。 所謂課題研究,是要研究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并且加以解決。通常來講,要針對某個課題進行研究、寫好論文,問題意識包含三個層次內容:1.什么問題?2.為什么或原因是什么?3.怎么解決?
一張圖看懂中小學教師如何申報課題 提出、分析與解決一個教育問題,是做好研究、寫好論文最基本的要求。 現(xiàn)在很多課題研究、論文都缺乏問題意識。你沒有要解決的問題,究竟要研究什么呢?問題意識是做好研究、寫好論文的第一關,如果沒有,那么教師就是摔倒在了起跑線上。
![]() 選不好題,就相當于走錯了方向,再努力也沒有用。 選題首先要有問題,還要是真問題,更要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真問題。
選題不當,選了無法做的大課題,必然會導致空泛,大而無當。選了不存在的偽課題,其實也無從下手。選了前人已經研究成熟的課題,難免低水平的重復,甚至有可能抄襲的嫌疑。所以,選題是第一重要的。
具體來說,尋找選題一是從實際出發(fā),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貪多”,提倡“小課題、短周期、重在解決本校、本地教育中的實際問題”。三是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要有問題意識,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在平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教學經驗。四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有老師在網(wǎng)上介紹自己寫論文的心得時提到,要寫好論文,一定要選一個自己很有感觸的點,當然這個點的來源一定是自己平時的教學,或者從聽課等各種課外學習中來,平時積累一些素材,寫一些簡短的小案例,甚至只寫下一兩句話,都會給后來的論文寫作有巨大的幫助。小的切入點,我們憑自己的能力就能把它寫深入,寫透。
![]() ![]() 選好了題目,就要圍繞這個題目和話題,做好案頭的工作,看看別人有沒有就這個話題做過研究,研究達到什么樣的程度,與自己的初步思路相比,有那些差別。自己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什么地方,別人的優(yōu)點又是什么?諸如此類的問題,能夠讓自己的研究和論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研究一個問題,常常要先了解國內外的研究狀態(tài),并做研究綜述。如果是有人已經做過相關的研究工作,應該交待做到了什么地步,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觸及。這既是為了避免做重復研究的工作,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有意無意造成的抄襲嫌疑。
一般來說,將閱讀到的材料中的研究成果提出,并指明這些研究的局限或者不足,再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提出問題,這樣的研究自然是有質量的。你是這樣做的嗎?前人、他人的研究成果與相關的理論根據(jù),是用來支撐自身課題的意義與價值基礎。但是,科研課題中切忌為了列出理論而列出理論。
對于老師的論文,最好結合案例來談理論,做到深入淺出、言之有物。在具體論述的時候,要理論和案例相結合,有具體操作過程中的案例展示,這里的案例不能過長,不能是一大頁的課堂實錄,可以用描述的語言把教學狀態(tài)展現(xiàn)出來,實錄式的案例,要盡量簡短。案例描述后,應該簡單地寫上自己對這個案例的說明或評價等。
![]() ![]() 很多老師教學非常優(yōu)秀,教學成績也非常棒,但是就是不善于總結提煉,使得自己的論文泛泛而談,缺乏深度和思考。有些文章寫得很不錯,可以看得出字字句句是老師從實踐中總結出的點滴心得,但卻沒有給經驗以一定的上升,如果能總結出一些方法或者能有進一步的提升那就好了。
除了經驗的總結和提升之外,對標題的提煉也很重要。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論文脫穎而出的重要法寶。
![]() ![]() 大連開發(fā)區(qū)第八高級中學政治組老師崔慧娟最近幾年,在各種雜志報刊發(fā)表了不少論文,她總結近年來所發(fā)表論文的共同特點,我悟出優(yōu)秀論文必須具備的八大特征和十大要素:
角度小巧、題目精當、觀點正確、素材鮮活、結構嚴謹、 語言考究、杜絕抄襲、切忌雷同、控制篇幅、版面漂亮。 整理自《一篇博士論文因標題火了!評審教授: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中國教育報微信《一張圖看懂中小學教師如何申報課題》(作者:許錫良)、中國教育報微信《一篇博士論文因為標題火了,老師都在問,怎么才能寫出好論文?》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