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史之亂中,唐玄宗倉皇出逃,在馬嵬驛遇上將士嘩變,被迫賜死了楊貴妃,繼續(xù)逃往成都。然而,這只是唐玄宗悲劇晚年的開始…… 跑著跑著兒子自封皇帝了 馬嵬驛兵變之后,太子李亨率部分禁軍北趨靈武,唐玄宗則逃往成都。在成都的第14天,靈武使者送來了唐肅宗李亨即位的消息,這無異于晴天霹靂,讓唐玄宗措手不及。 試想,自馬嵬驛分手,太子一點招呼都不打,竟自稱帝,眼中還有皇帝老子嗎?事已如此,唐玄宗還是對肅宗表示了支持:“吾兒應天順人,吾復何憂!”詔告天下傳位李亨。 就常理而言,沒有一個大權在握的封建君主會心甘情愿地讓出寶座。 沒有一個大權在握的封建君主會心甘情愿地讓出寶座 自漢以來的太上皇,除了那些名為傳位實仍獨攬大權者,其余的太上皇最后的結局都比較凄慘。更何況唐玄宗作為一個曾經(jīng)帶領國家開創(chuàng)了令全世界嘆為觀止的開元盛世的皇帝,怎么可能那么輕易地將皇位拱手相讓呢? 從史書的記載看,唐玄宗自與太子在馬嵬驛分道揚鑣后,他從未忘記自己的帝王身份: 唐玄宗并不甘心退出政治舞臺 入蜀途中從容布置平叛;得知肅宗靈武即位后,隨即頒布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詔》,在詔中強調,自己盡管已是太上皇,肅宗在處理軍國大事后必須向他奏報,直到克復長安;他還保留了以“誥旨”形式處理事務的權力,并用詔令的形式使之固定化和法制化。 從中可以看出,唐玄宗并不甘心退出政治舞臺,仍然抓住權力不愿放手。 宋代史學家歐陽修評論說:“蓋自高祖以來,三遜于位以授其子,而獨睿宗上畏天戒,發(fā)于誠心,若高祖、玄宗,豈其志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