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 38 歲, 1997 年8 月5 日初診。 主訴:會陰部疼痛不適年余, 加重伴尿頻、尿急、尿痛1 個(gè)月。 癥見小便灼熱疼痛, 尿頻、尿急, 小便黃赤, 心煩眠差, 舌質(zhì)紅, 苔薄黃, 脈弦數(shù)。前列腺液常規(guī)示: 卵磷脂小體減少,WBC (+ + ) , 膿細(xì)胞(+ )。 辨證為肝氣不舒,濕熱下注, 治以疏肝為主, 佐以利尿通淋。 處方: 當(dāng)歸9 g, 生白芍9 g, 柴胡6 g, 茯苓9 g, 郁金9 g, 黨參15 g, 炒白術(shù)9 g, 通草3 g, 炒川楝子9 g, 萹蓄9 g, 瞿麥9 g, 琥珀3 g (分2 次沖服) , 砂仁9 g, 炙甘草3 g。 3 劑后, 諸癥悉減, 心煩同前, 舌尖紅赤, 苔薄黃,脈弦數(shù)。上方去琥珀、通草, 加炒梔子9 g、丹皮9 g 以清心火。 又3 劑, 尿路刺激征基本消失, 情志漸和, 惟覺會陰部、尿道不適, 尿后小便余瀝, 舌稍紅苔薄白, 脈弦。于前方去清熱利尿之品繼服。隨癥加減1 個(gè)月后, 諸癥盡消, 前列腺液復(fù)查均為正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