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討論今天的話題前,我們先來聊聊瓷器。 話說我們老祖宗的四大發(fā)明領先世界 并讓我大國躋身為世界文明古國 但真的能稱得上神品的還是瓷器系列 它們是白瓷、青瓷跟黑瓷 建陽所產(chǎn)的建盞是黑釉瓷最典型的代表 在瓷壇界享有“黑牡丹”之譽 那么,什么是建盞呢? 從造型上來講,它就是這樣一只 底小口大,形如漏斗的茶碗 ↓ 說實話,光看實物真談不上驚艷 要按這個看臉的世界,矮粗矮粗,再加一黑, 別說惹人愛,還沒出門就能被人甩一條街! 而偏偏它不僅惹得無數(shù)人愛 還被當成國寶一樣供奉起來 你可知道它神秘在哪兒嗎? 一是代言人的威力 它的代言人不是別人 而是這位“諸事皆能 獨不能為君爾“的超級巨星 ↓ (宋徽宗趙佶畫像) 話說我們這位徽宗 活脫一不愛武裝愛文藝的好手 他的書法有多牛X暫且不表 研究起茶道來更是引起了一大波跟風潮 來看看他都怎樣品茶的吧 《宮詞》 螺鈿珠璣寶合裝,琉璃甕里建芽香。 兔毫連盞烹云液,能解紅顏入醉鄉(xiāng)。 意思是說,用兔毫盞(建盞中的一種)烹北苑上好的茶餅,香云繚繞,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得進入夢鄉(xiāng)。(徽宗爺,您這是想念師師姐了吧) 還有《大觀茶論》: 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說的是建窯出產(chǎn)的兔毫盞,釉色黑, 毫毛長,是最上乘的茶具。 好茶好盞,還有美女入夢, 嗯,我的大宋子民辣, 你們?yōu)樯恫缓炔枰酝涟。?/span>
其二,文人墨客都爭相獻上自己的文采 話說徽宗這么一倡導 自不當然上行下效,文人盡發(fā)騷 黃庭堅 兔褐金絲寶盞,松風蟹眼新湯 楊萬里 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兔毫霜。 蔡襄 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 雪凍作成泥,云間未垂縷。 范仲俺 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王甌心雪濤起, 斗茶香兮薄蘭芷,斗茶味兮輕醒醐。 當然,還有哪哪哪兒都少不了的 東坡居士 兔毫里盞,霎時滋味舌頭回…… 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上面的詩翻譯過來就是: (建盞)好!很好! 至于用它來泡茶是不是真的好到 茶香隨風飄,美酒佳肴都忘掉 這樣玄之又玄的妙境, 小編真實的說,我也不知道 想必這樣高端的保健功能只有 有錢有閑的人才用得上品的出來吧! 不過,窺一斑而知全豹 天子至尊的推崇再到文武百官的效仿 可以想見建盞當時在宋代不是一般的火火火! 其三,建盞的流行跟環(huán)境因素有關 宋代的經(jīng)濟繁榮、社會穩(wěn)定 手工藝、陶瓷、茶葉、染織等發(fā)達 有調(diào)查表示1000年宋朝人口達6700萬 經(jīng)濟總量占世界的22.7% 北宋巔峰時期,海貿(mào)強大,商業(yè)發(fā)達 GDP占世界60%以上! 當時市井的繁榮繪畫中也可見一斑:
而到了南宋巔峰時期 人口近一億,海貿(mào)是北宋的4倍 加之蒙古快帝國對西亞、中亞等地的破壞屠殺 西歐對東羅馬帝國的破壞搶掠 南宋GDP占到了世界80%以上。 我們強大的大宋啊?。?! (南宋雖偏安江南一隅,但是與金、西遼、大理及蒙古帝國并存的政權) 我們來看看當時建窯的生產(chǎn)線 據(jù)傳有宋一朝,光建陽市下面的兩個區(qū)縣 就有上百條龍窯。注意,這里的單位是條 一條有多少個呢,沒有明確資料顯示 只能說當時的建窯位居天下第一 以至于直到今天,還能在古窯址上看到 遺棄下來堆積如山的瓷片瓦罐 可想而知當年的盛況。
考古專家發(fā)現(xiàn),建窯當時出產(chǎn)的黑釉瓷 主要以曜變、兔毫、油滴、鷓鴣斑紋為主。 這些斑紋人工無法控制, 完全靠燒制過程中不同的爐溫自然形成。 在人工傳統(tǒng)燒制時,往往燒制幾十萬件中, 才能偶然得到一、二件曜變斑建盞, 可見其珍貴的程度。
(藏于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的曜變斑盞) 而目前世界上僅存的三件曜變斑建盞, 都被當作“國寶”藏在日本靜嘉堂博物館 據(jù)日本公元1511年出版的 《君臺觀左右賬記》史冊里記載: “曜變斑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從這里不難看出,建盞燒制出的黑釉碗盞,其價值高得令人瞠目。
然而,盛極必衰,否極泰來 歷史總是在太平跟戰(zhàn)爭中更新?lián)Q代 公元1279年宋被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打敗 馬背上的民族, 向來崇尚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習俗 當然看不慣南方小家碧玉小家子氣的作風 伴隨宋亡元興,飲茶之風改變 一代名瓷從此走向衰亡 因茶而生,因茶而寂 建盞從此連工藝都失傳
(曜變斑盞) 所以,就像日本人豐作神品的曜變茶碗 莫說舉世無雙, 就連至今考古發(fā)現(xiàn)的大量的瓷片中 都沒有發(fā)現(xiàn)有丁點類似的地方。 日本人形容這個碗,用的是“碗中宇宙”一詞 說建盞的畫面仿佛是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 一圈圈光芒妖異,光環(huán)顏色變幻, 高深莫測,讓人敬畏莫名 完全不像是人間出品!
(北宋建盞 故宮藏) 要說日本對建盞的青睞由來已久。早在宋代,留學浙江天目山一帶的日本禪僧們就把一些“建盞”當作寶貝帶回國。他們把建盞及黑釉器稱為天目瓷。以至于今天“天目”已成為黑釉一類陶瓷器的國際通用名。大和民族的精髓就是這樣,拿來的也要變成自己的。 而建盞不僅深得日本人的珍愛、贊賞,同時也倍受朝鮮、韓國人青睞。南宋時期,“建盞”就大量銷往朝鮮、東南亞等國。宋代出使高麗國的使臣,建安人徐兢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中提到,宋代的飲茶習慣很受朝鮮人贊賞,他們不僅學中國人喝茶,而且也喜歡用“兔毫盞”沖泡品茗。 此外,美國、歐洲等許多著名博物館也有建盞的收藏。
總結來說,建盞茶具之所以妙絕天下, 是因為使用它來斗茶擁有四大妙處: 二是盞胎古樸厚重,茶湯久熱難冷; 三是盞質(zhì)高鐵紅瑯,茶品隔夜保鮮; 四是盞色渾然天成,茶甌獨一無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世上沒有兩件完全相同的建盞,即使粗看斑紋一樣,但細辨之下必有長短、粗細之分。因為建盞的斑紋是“窯變”天成,非人力可以掌控,所以說建盞的每個個體都是不可復制的藝術品,每一件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絕品。 苦夏難捱,何以解憂,來一碗千年建盞茶否?
估價: RMB 6,000 - 8,000 此盞深腹大盞,飽滿端莊, 乃宋期建盞之經(jīng)典器型。釉色青黑為底,內(nèi)里有細密的兔毫,收藏甚好。
估價: RMB 8,000 - 12,000 釉色深藍為底,帶絲絲兔毫,流淌痕跡明顯
起拍價: RMB 300,000
估價: RMB 8,000 - 16,000 釉色內(nèi)部因窯溫較高,燒成深褐色,略帶藍色兔毫,建盞多10到13厘米的標準盞,如此小口徑者尤其少見。
估價: RMB 15,000 - 20,000 釉色如同紫金,內(nèi)閃銀光的龜裂紋如同干涸的土地得到甘霖的滋潤,既有枯寂之美,也有生命之光。千年零落,完整者甚稀。此件建盞品相完美,器型規(guī)整,釉色純凈,堪稱龜裂紋中的難得之珍品。 以上建盞均選自 7月9日 北京銀座 《盛木為懷——中國明清茶具專場》 關注掌上易拍,發(fā)現(xiàn)更多建盞光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