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zhuǎn)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 渡荊門送別 》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①荊門: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②遠:遠自。③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春秋時期屬楚國。④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⑤江:長江。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⑥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⑦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境內(nèi)游覽。高山漸漸隱去平野慢慢舒展開,江水一片仿佛流進廣闊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空中彩云結(jié)成綺麗的海市蜃樓。但我還是更愛戀故鄉(xiāng)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著我萬里行舟。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律。此詩由寫遠游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后以思念作結(jié)。全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zhèn)ィ胂蠊妍?,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景象雄渾壯闊,表現(xiàn)了作者少年遠游、倜儻不群的個性及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這首詩首尾行結(jié),渾然一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吧诫S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說優(yōu)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里”,那么,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shù)萬里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shù)概括力。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
來自: 青綠堂主人 > 《唐詩宋詞元曲》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田英章楷書《李白---渡荊門送別》
【】田英章楷書《李白---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 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 萬里送...
還原《渡荊門送別》
還原《渡荊門送別》這周兒子點題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可以看出,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是工筆,而李白的“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是寫意。一般認為,“仍憐故鄉(xiāng)水”的意思是,荊門外乃...
渡荊門送別
渡荊門送別渡荊門送別百科名片?!抖汕G門送別》詩意畫渡荊門送別 唐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1)荊門:荊門山,在現(xiàn)在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形勢險要。渡遠荊門外,來...
唐詩閑讀:“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唐詩閑讀:“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所謂的盛唐氣象,...
初二課內(nèi)古詩文精講——《渡荊門送別》
初二課內(nèi)古詩文精講——《渡荊門送別》渡荊門送別【文學常識】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
李白《渡荊門送別》賞析
李白《渡荊門送別》賞析。說實話,這“荊門山”在李白眼里恐怕稱不上山,我們在詩中沒有看到任何關(guān)于“荊門山”的描寫,可見李白只是取...
【古詩詞賞析】…《渡荊門送別》(40)
荊門,即荊門山,位于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隔江對峙,形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云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
《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荊門送別》李白。詩的前四句,詩云:“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其實與李白寫的基本上是同樣的內(nèi)容,也很...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這句詩的作者是誰?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渡荊門送別?!岸蛇h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指的就是這一壯游?!吧诫S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后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