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羲之的《二謝帖》與《喪亂帖》《得示帖》二帖合裱于一卷??偡Q為《喪亂帖》或'喪亂三帖'。紙本,縱26.2厘米、橫58.4厘米,日本宮內(nèi)廳三之丸尚藏館藏。有'延歷敕定'朱文印。喪亂三帖為唐摹本,由手卷改為軸裝。 '喪亂三帖'是王書中的精品,筆法變化莫測。唐太宗所評'煙霏露結(jié),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反直'在三帖中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 喪亂三帖第一帖為《喪亂帖》,摹本,白麻紙。8行,62字。行草書。釋文:'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fù),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第二帖為《二謝帖》,摹本,白麻紙。5行,36字。行草書。釋文:'二謝面未比面,遲諑,良不靜。羲之女愛再拜,想耶兒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左邊劇。' 第三帖為《得示帖》,白麻紙。4行,32字。行草書。釋文:'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王羲之頓首。' 王羲之《喪亂貼》等級:御物價值:最接近書圣原本的摹本、年代:唐、質(zhì)地:紙、流入日本時間:古代(唐代)、收藏地:宮內(nèi)廳 唐摹本《喪亂帖》,這可是被認為最接近于王羲之真跡的唐摹本了,相傳是鑒真大師東渡時候帶到日本的。要不是它與《二謝帖》和《得示帖》連成一紙,根本就會被當成是書圣唯一的傳世真跡。此貼為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筆法精妙,字體跌宕起伏,完全表達了書圣寫字時“追惟酷甚”的心境,是晉唐書法中的極品,完全可以和臺北故宮的鎮(zhèn)館之寶《快雪時晴帖》和故宮的秘寶《神龍?zhí)m亭序》并駕齊驅(qū),價值無可估量。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關(guān)注書畫類資訊城市畫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