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編 秦漢文學(xué)
緒 論
一、填空
1、西漢作家群體的再度生成大約在
和
時期。
2、漢賦和
有很深的淵源關(guān)系。漢宣帝時,
等人用誦讀奇文等方法為太子治病。東漢時,王逸則寫出了《
》的研究著作。
3、漢初以招致文士聞名的諸侯王有
、
、和
。
4、
曾令淮南王劉安為《
》一書作注解,其賓客還集體創(chuàng)作了《
》一書。
5、漢代
、
、
等文化機構(gòu)的設(shè)立,為穩(wěn)定已生成的作家群體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6、言“賦家之心,苞括宇宙,總攬人物”的人是
,
則說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后者選自《
》。
7、漢代文人貴于名行,為實現(xiàn)理想不惜犧牲自己,因此他們的作品貫穿著一種
、
的精神,保持著
的格調(diào)。
8、漢代文學(xué)從對
的批判發(fā)軔,經(jīng)昌盛期的
,最后以對
的批判而告終。
9、漢代文人的地位經(jīng)歷了一個從
到
、再到
的演變過程。
10、漢代文學(xué)與先秦 楚地
文學(xué)有很深的淵源關(guān)系,所以一開始就具有
色彩。東漢以后,文學(xué)作品的
精神日益增強,辭賦創(chuàng)作中,班彪的《
》、班昭的《
》、
的《述行賦》、
的《刺世疾邪賦》都是現(xiàn)實性很強的作品。
11、西漢的學(xué)校教育是
時期經(jīng)
倡導(dǎo)后發(fā)展起來的。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兩漢文學(xué)思潮很少超越
的藩籬,《
》中主張詩歌“
,
”等觀點,成為漢代文學(xué)思潮的靈魂和主調(diào)。
12、
是漢代文學(xué)最具代表性的樣式,它介于
和
之間。騷體賦的代表作有賈誼的《
》,
的《
》標志著新體賦的正式形成,司馬相如
的作品代表了新體賦的最高成就,
的《歸田賦》則開創(chuàng)了抒情小賦的先河。
13、司馬遷的《史記》開辟了
文學(xué)的新紀元,《
》是歷史演義小說的濫觴,
的《
》可視為現(xiàn)存最早的較完整的游記。
14,漢代文學(xué)的發(fā)展可劃分為
期、
期、
期和
期四個階段。
二、簡答
1、試析秦代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情況及其原因。
2、簡述漢代文人地位的演變過程。
3、簡析漢代文學(xué)經(jīng)由批判,到歌功頌德,再到批判的發(fā)展演變歷程。
4、簡述漢賦的源流、分工和合流。
5、簡述漢代文學(xué)的分期及其代表文學(xué)樣式、作家和作品。
三、論述
1、試述漢代作家群體的生成。
2、分析漢代文學(xué)激揚高昂格調(diào)的形成原因。
3、試論漢代文學(xué)與經(jīng)學(xué)的雙向互動。
4、簡述秦漢文學(xué)的概貌。
第一章
秦漢政論散文
一、背誦默寫篇目:《諫逐客書》
二、解釋:1、《呂氏春秋》 2、李斯 3、《過秦論》
4、《淮南子》 5、《論衡》
三、填空
1、秦統(tǒng)一全國之前,秦相
召集門客編成《呂氏春秋》一書。全書分《
》、《
》、《
》,再加一篇序文,共
篇,二十多萬言?!稘h書·藝文志》把它列為“
”,其中主要包含了
、
、
等家的思想。
2、《呂氏春秋》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學(xué)散文,其《
》篇講了“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
》篇則講了音樂的產(chǎn)生、本質(zhì)和功用等,有《
》的文風(fēng)。文章中也用了大量寓言,其《
》篇為了說明“因時變法”的主張,連用了“
”、“
”和“刻舟求劍”三個寓言。
3、
先生曾言:“秦代文章,
一人而已”。《
》是他的代表作,全文共分
段,最精彩部分是
段。
4、西漢初年的陸賈曾著文 12
篇縱論秦漢之得失等內(nèi)容,號為《
》?!稘h書·藝文志》則記載了賈誼散文共計
篇,收錄于《
》。
5、代表漢初政論散文最高成就者是
,他的作品可分為
、
、
三類,頭二類的代表作品分別為《
》、《
》和《
》。《論貴粟疏》是
的作品,它上承《
》而發(fā),進一步指陳了務(wù)民貴粟的主張。
6、《過秦論》是賈誼
散文的代表作,內(nèi)容分為
篇,全文結(jié)尾時留下一個野諺,叫“
,
”。
7、《淮南子》原稱《
》
,東漢
評此書,認為“其旨近老子,淡泊無為,蹈虛守靜,出入經(jīng)道”,顯然是漢初
思想的繼續(xù)。其《
》篇前后引用了十幾個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來進行說理;其《要略》篇運用大量
句子,與陸賈、
等人的文章共開了后世
之先河。
8、董仲舒的《
》三篇是優(yōu)秀的政論散文,《
》一文則艱澀枯燥;劉向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品有《
》、《
》等,整理古籍時寫成的《
》也見解深刻,文筆生動。
9、西漢散文創(chuàng)作極其繁榮,司馬如的《
》,東方朔的《
》、桓寬的《
》及揚雄的《
》、《
》等俱為名篇。
10、
、
和
被并稱為東漢政論散文三大家。
11、王充政論散文的代表作是《
》,全書共
篇,現(xiàn)存少一篇《
》。此書以
為寫作宗旨,最能代表這種思想的有“
”、“
”、《
》、《
》等篇。
12、王符的政論散文《
》成書于
,是一部
之作,其《
》篇與漢代童謠“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有異曲同工之妙?!?u>
》篇則批判了靡麗浮華的文風(fēng)。
四、簡答
1、簡述《呂氏春秋》的說理方式和藝術(shù)成就。
2、簡述《諫逐客書》的創(chuàng)作緣由和特點。
3、簡述賈誼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點。
4、簡述晁錯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點。
5、簡述董仲舒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點。
6、簡述《潛夫論》內(nèi)容及其藝術(shù)特點。
五、論述
1、試以《過秦論》一文分析賈誼專題政論文的寫作特點。
2、簡析劉向散文創(chuàng)作的成就。
3、簡析西漢散文的演變過程。
4、試述秦及漢初散文創(chuàng)作的主要成就。
5、分析王充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
第二章
漢代辭賦
一、背誦默寫篇目:《刺世疾邪賦》
二、解釋:1、騷體賦 2、新體賦
3、京都大賦 4、抒情小賦
5、《七發(fā)》 6、司馬相如
7、王褒 8、揚雄
9、《兩都賦》 10、趙壹
三、填空
1、“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這句話選自賈誼的《
》,此文是以
寫成的一篇抒懷之作。作者的另一篇賦作《
》,闡明了自己對生死、禍福達觀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鮮明的
傾向。
2、枚乘是
群體的杰出代表,《
》載乘賦九篇,其《
》、《
》均為前人所稱道,然而以《
》最為著名。
3、《七發(fā)》對先秦文學(xué)多有借鑒,其中涉及勸諫楚太子的養(yǎng)生理論和《
》的論述相關(guān),而《七發(fā)》一文的理論淵源可以從《
》找出。
4、《七發(fā)》在體制上沿襲了《
》的《
》和《
》,區(qū)別是《七發(fā)》把鋪排對象作為
因素加以了處理?!镀甙l(fā)》一文中以
一段的描寫最為精彩,作者發(fā)揮了豐富的想象力,把描寫對象寫成是一支聲勢顯赫的
。
5、《七發(fā)》辭藻繁富,多用
和
,以敘事寫物為主,是一篇完整的
賦。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賦成為一種專門文體,號稱“
”。
6、
去世和
繼位,是漢代文學(xué)由初期進入盛期的轉(zhuǎn)折點,這一時期文壇上以賦見稱的作家有
、
、
等。
7、司馬相如的代表作是《
》和《
》,此外還有抒發(fā)對秦迅速敗亡的《
》,針砭崇尚神仙之事的《
》,號稱歷代宮怨作品之祖的《
》,還有《
》、《難蜀父老》等等作品。
8、在《子虛賦》、《上林賦》中,作者虛構(gòu)了
、
和
三人。文章結(jié)構(gòu),都是篇首幾段用
領(lǐng)起,中間用
鋪敘,篇末又用
結(jié)尾。作品句法靈活,用了許多
,并間雜
。描寫景物時,大量采用了
,如描寫游獵主要用
,這就使得文章音節(jié)短促,應(yīng)接不暇,文采斑駁陸離。
9、漢武帝以后至
、
時,文壇重又煥發(fā)異彩。其中以賦名世并影響后代文壇的當推王褒和
,
、
父子的漢賦作品也頗有文采。
10、漢宣帝時,上層社會發(fā)生了一場關(guān)于
乃至
的討論。在這場辯論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
為宗旨的文學(xué)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對以
為旨歸的
流派給予了必要的肯定。在這種思潮支持下,以“
”為特征的賦,取得了較大成績。
11、王褒的賦作主要有《
》和《
》。揚雄賦作中,《
》實開了后世京都賦的先河,《
》、
《
》、《
》、《
》四篇是他的代表作。劉向的賦多不出《
》窠臼,劉歆的《
》對后來的述行言志作品較有影響。上述賦中,是西漢文壇具有“辯麗可喜”、“虞說耳目”特點的代表作是《
》。
12、東漢初年,面對都洛、都雍的爭論,
作了《
》,這篇作品是東漢賦風(fēng)轉(zhuǎn)變的重要標志。京都賦題材中,影響最大的當推
的《
》,
的《
》也占有一席之地,
的《
》表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shù)才能,為作者贏得“辭賦英杰”的聲譽。
13、東漢抒情賦主要分為
和
兩類。前者開了后代
文學(xué)的先聲,其殿軍人物是
,代表作品為《
》。另外,
的《
》和
的《
》也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為后者注入巨大活力的人物是
,除了大賦作品,他也寫了《
》、《
》等抒情之作。此類作品中,
的《
》是東漢早期的重要作品,
的《
》和它在基本精神上多有相承。東漢末年,
創(chuàng)作的《
》、《
》等此類作品也別具特色。
四、簡答
1、簡述漢賦的發(fā)展脈胳。
2、漢代騷體賦、大賦和抒情賦各有什么特點。
3、簡析賈誼騷體賦作品及創(chuàng)作特點。
4、簡析司馬相如的《長門賦》。
5、簡述宣、成二帝時西漢文壇的勃興及其表現(xiàn)。
6、簡述揚雄生平及其賦作。
7、簡析王褒《洞簫賦》的內(nèi)容及藝術(shù)成就。
8、簡述東漢抒情賦的分類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9、簡析張衡的抒情賦及其成就。
10、簡析趙壹的抒情賦及其成就。
五、論述
1、試論枚乘新體賦《七發(fā)》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點
2、試論《子虛賦》、《上林賦》的思想內(nèi)容及其藝術(shù)特點。
3、論班固的《兩都賦》。
4、試論東漢抒情賦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及其表現(xiàn)。
5、試論漢賦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及其發(fā)展階段。
第三章
秦漢敘事散文
一、解釋:1、司馬遷 2、《史記》
3、《漢書》 4、《吳越春秋》 4《封禪儀記》。
二、填空
1、現(xiàn)存的秦代刻石文共有
篇,大都出自
之手。它們分別是
、
、
、
、
、
、
。其中除
刻石為兩句一韻外,其余6篇皆為
一韻。
2、西漢散文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以剖白個人思想心跡為主的
體散文,代表著作有鄒陽的《
》、枚乘的《
》、司馬遷的《
》和楊惲的《
》等。
3、劉向一生有著作多種,其中《
》、《
》等書的部分篇目具有小說的意味,實開了六朝《世說新語》類小說之先河。
4、《史記》代表了古代
散文的最高成就,魯迅先生在《
》中稱它是“
”。
5、司馬遷,字
,漢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少年時曾隨
學(xué)習(xí)古文《
》,向
學(xué)習(xí)公羊派《
》。后任
,并參與制定了《
》,因
案被處以宮刑。征和二年(前91年)最終完成了《史記》的撰寫,共歷時
年。
6、司馬遷曾在
》中提及其修史的宗旨是:“
,
,
”。
7、《史記》是我國第一部以描寫
為中心的
通史,全書由
、
、
、
、
組成,記述了從
至
年間大約
年的興衰沿革史。
8、東漢
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
史,它在
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9、和《史記》
的筆法不同,《漢書》重視
,行文
,從而形成和《史記》迥然有別的風(fēng)格。
10、《吳越春秋》是成書于
的一部
散文,作者是
。其書今存
卷,主要敘述
的故事。它在體例上兼有
和
史書的特點,是
的雛形。
11、成書于
的歷史散文《
》內(nèi)容許多與《吳越春秋》相同。它們都以
為主線索,又都出自
文人之手,因而也都帶有鮮明的
的特點。
12、東漢碑文和
代
文有淵源關(guān)系。崔瑗的《
》用簡潔的文字展示了
的學(xué)問品格。
的《
》則短小精悍,多用偶語,妙語天成。
的碑文在東漢最為著名,代表作是《
》和《
》。
13、
的《
》是現(xiàn)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游記,后來的《
》、《
》在筆法上和它多有相似之處。
三、簡答
1、簡述秦代刻石文。
2、簡述劉向敘事散文的成就。
3、簡述司馬遷的生平和他寫作《史記》的密切關(guān)系。
4、簡述《史記》的成書和體例特征。
5、簡述《史記》所弘揚的人文精神。
6、簡析《漢書·蘇武傳》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成就。
7、簡述《吳越春秋》的內(nèi)容及寫作特點。
8、簡說《吳越春秋》和《越絕書》的異同。
9、簡述東漢碑文的發(fā)展及表現(xiàn)。
四、論述
1、試論《史記》的敘事藝術(shù)。
2、試論《史記》在人物刻畫方面的特點。
3、試論《史記》的風(fēng)格特征。
4、怎樣理解魯迅先生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5、試以《項羽本紀》篇為例,分析說明《史記》的藝術(shù)手法。
6、試述《史記》的地位及其影響。
7、試析《漢書》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成就。
第四章
兩漢樂府詩
一、背誦默寫篇目:《有所思》、《上邪》、《陌上桑》、《十五從軍征》、《上山采蘼蕪》、《羽林郎》。
二、解釋:1、漢樂府 2、《樂府詩集》
3、寓言詩
三、填空
1、兩漢樂府詩是指由
或相當于
職能的
機關(guān)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
。
2、樂府的行政長官叫
,隸屬于
。西漢另一掌管音樂的機構(gòu)是
,隸屬于
,主管
。
3、最初用楚聲演唱的樂府詩是《
》十七章,另外,
的《
》在祭祀沛宮原廟時也用楚聲演唱。
4、樂府的職能、地位在
時進一步加強,至
末年,樂府人員多達八百余人,
登基后,下詔罷樂府官,裁減樂府人員。
5、東漢管理音樂的機關(guān)分屬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
,一個是
,后者在
時已有,實際上發(fā)揮了西漢
的作用。
6、沈約編篡《
》時,其《
》篇收錄了大量兩漢樂府詩。宋人
編的《
》,把漢代至
的樂府詩搜集起來,共分為十二類。其中兩漢樂府詩主要保存在
、
、
和
中,而以
數(shù)量最多。
7、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兩漢樂府詩,可以認定是西漢作品的有:《
》、《
》17章、《
》19章和《
》18首等等。
8、相和歌辭中對人民苦與樂的反差進行了深刻揭示,其代表作分別是:苦有《
》、《
》、《
》等,樂有《
》、《
》、《
》等?!?u>
》中“黃金為君門,白玉為君堂”的描寫對后世小說《
》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9、兩漢樂府詩在表現(xiàn)人世間的苦與樂、兩性關(guān)系的愛與恨時,受《
》影響較深,有
、
的余韻;而在抒發(fā)樂生惡死的愿望時,主要繼承了
的傳統(tǒng),是
《
》、《
》的遺響。
10、兩漢樂府詩都是“
、
”的,詩中既有
詩,也有
詩,其中以
詩的成就最為突出。
11、兩漢樂府寓言詩可劃分為
類型,主要作品有:《
》、《
》、《
》、《
》、《
》等等。
12、漢高祖劉邦的《鴻鵠歌》是
言詩,《安世房中歌》是
詩,鐃歌十八首各篇則均為
。成帝時長安流傳的《
》和《
》,都已經(jīng)是標準的五言詩。
13、從西漢
到
,再到
,這就是早期五言詩發(fā)展的基本軌跡。
四、簡答
1、簡述漢樂府的成立及其興廢歷程。
2、簡析《陌上?!返乃枷牒退囆g(shù)成就。
五、論述
1、試析漢樂府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
2、試析漢樂府詩歌的藝術(shù)特點。
3、試析《孔雀東南飛》的思想內(nèi)容及藝術(shù)成就。
4、試析兩漢樂府詩對中國古代詩歌樣式的嬗革所起的積極推動作用。
第五章
東漢文人詩
一、背誦默寫篇目:《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迢迢牽牛星》。
二、解釋:1、《古詩十九首》 2、“蘇李詩”
三、填空
1、東漢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詩是
的《
》,他的其他五言詩則收錄在《
》和
的《
》篇中。另外,他的《
》今存殘篇,是一首完整的
詩,原來當是系于賦尾。賦末附詩,當始見于
。
2、張衡的五言詩《
》描寫了一新婚女子,它明顯借鑒了
的表現(xiàn)手法。張衡的《
》是
整齊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詩,另外,附于《
》結(jié)尾的也是一首七言詩。
3、班固、張衡對
詩都有所繼承,不過班固詩繼承了
的風(fēng)格,而張衡詩則繼承了
的特點。二人詩班固長于
,張衡則長于
。從張衡起,東漢文人五、七言詩形成了以
為主的基本走勢,
的《
》三首,成為漢代文人五言抒情詩的成熟之作。
4、漢桓帝以前,東漢文人詩歌經(jīng)歷了由
向
、由
到
的轉(zhuǎn)折,但詩歌的基調(diào)沒有太大變化。詩人們表現(xiàn)的是
的
之美。
5、
時期
、
、
的五言詩具有典型亂世文學(xué)的特征。他們的代表詩歌分別是《
》二首、《
》
二首和《
》,其中后者又是一篇
詩歌。
6、《古詩十九首》作為一個整體被收錄在《
》之中,它代表了
的最高成就,產(chǎn)生的年代大約不晚于
時期。
7、《古詩十九首》的語言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鐘嶸《詩品》稱它“
,
”,劉勰《文心雕龍》也稱東漢“古詩”實“
”。
四、簡答
1、簡述班固五、七言詩及其藝術(shù)特點。
2、簡述張衡五、七言詩及其藝術(shù)特點。
3、簡述東漢靈帝時期詩壇的新變及其表現(xiàn)。
4、簡說《古詩十九首》及其作者。
五、論述
1、試述《古詩十九首》的思想內(nèi)容。
2、試述《古詩十九首》的藝術(shù)成就及其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