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高宗乾隆,享年89 歲,實為中國封建帝王中的長壽冠軍。為什么乾隆皇帝能長壽? 清代御醫(yī)后裔為乾隆總結了20 字長壽秘訣: 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服龜齡集。 吐納肺腑:乾隆皇帝每天黎明早起,到空氣清新的地方,吸入新鮮空氣,呼出體內的污濁氣體,吐故納新,促進身心健康。 活動筋骨:乾隆皇帝非常注意身體鍛煉, 常年堅持運動。乾隆帝八十多歲還經常外出狩獵,以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智力體力。 十常四勿:乾隆皇帝身體的十部位經常運動,有四件事注意節(jié)制。“十?!奔待X常叩、 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 即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適時進補:人在晚年因新陳代謝功能減退,需要適當用些補品,加強營養(yǎng),延年益壽。 服龜齡集:龜齡集是長壽和尚傳給乾隆皇帝的藥方。這個藥方是補腎壯陽的名貴中成藥。名貴之處在于兩點:一是用藥珍貴, 藥品中使用了鹿茸、人參、海馬、枸杞等名貴中藥材;二是用藥珍奇,像平常藥品中極少用到的蜻蜓、石燕等,在龜齡集中也用上了。乾隆長期服用龜齡集,到了80 歲時,還能睡得香吃得香,能騎馬射箭和揮矛舞劍。 乾隆皇帝是一位心胸開闊、精力充沛的皇帝。他在位60 年,又當了3 年太上皇,掌實權達63 年之久,鞏固了清朝政權。他處于花天酒地包圍之中,還非常注意養(yǎng)生之道, 一生身體健康,到80 歲高齡,仍然還可正常處理國家大事。其長壽秘訣,確實值得我們借鑒。 南朝梁武帝蕭衍活了85 歲。他有12 字的長壽秘訣:愛學習、好六藝、勤政務、遠酒色。 愛學習:蕭衍自幼天資聰敏,勤于動腦, 酷愛文學,樂于讀書。他當了皇帝后,不管事務多么繁忙,仍手不釋卷,經常讀書到深夜。蕭衍還醉心著書立說,撰有《毛詩答問》《尚書大義》等200 余卷,《通史》、詩文等六七百卷。讀書則神安,神安則壽延。勤讀書, 多寫作,是蕭衍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 好六藝:蕭衍喜玩好樂, 琴、棋、書、畫無所不通。他“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他精通樂律,親手創(chuàng)造了準音器四具,名“通”,用來校音。帝王天子,親制“通”器, 堪稱一大奇聞。他還親自制作了長短不同的十二支笛子,以應十二律。古人云,笑一笑, 十年少。喜能解愁,歡則去憂,蕭衍喜六藝, 所以能益壽延年。 勤政務:據史書記載,梁武帝處理政務從不馬虎、拖延, 總是孜孜不怠。他身為帝王,本可以享受豪華的生活,但他的衣食住行,都比較儉樸,膳食不講究,不食美味甘濃,只吃一些豆湯粗食,有時每天只吃一頓飯。 遠酒色:梁武帝疏遠酒色,對嬪嘻姬戲并不熱心。 僅這幾點,在歷代帝王中就實屬罕見??赡芤舱怯捎谑捬茏龅搅诉@些,所以他才成為一個長壽皇帝。 武周武則天,享年82 歲。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晚年仍耳聰目明, 思維敏捷,鶴發(fā)童顏,皮膚細嫩。她有18 字的長壽秘訣:好運動、重養(yǎng)心、興趣廣、寬心胸、節(jié)飲食、巧養(yǎng)顏。 好運動:武則天的父親是行伍出身,母親通曉文墨,這為她習文練武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她從小就喜歡琴棋書畫、騎馬射箭。入宮后,鍛煉不輟。 重養(yǎng)心:武則天有一套養(yǎng)心健身的好方法。幼時,她經常隨母親一起“坐禪”, 這使武則天深得裨益。27 歲時,武則天又去感業(yè)寺當尼姑,每日盤膝靜坐,修身養(yǎng)性。即使她在處理政務期間,仍然堅持瞑目靜坐,調息養(yǎng)心,以消除疲勞煩惱,恢復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興趣廣:武則天的興趣非常廣泛,賞花、下棋、觀歌舞、練書法、習詩詞、騎射游玩等均有涉獵,她的生活豐富多彩,從而增添了情趣,陶冶了心情,延緩了衰老。 寬心胸:武則天胸襟寬闊、豁達、能容人,面對事情能保持情緒穩(wěn)定,這也是她長壽祛病的良方。隨徐敬業(yè)起兵反對她的駱賓王在《討武檄文》中羅列了她二十大罪狀。當她讀到“穢亂春宮,狐媚惑主”這句罵人話時,乳名為“媚娘”的她竟然哈哈大笑,連聲說:“妙句,妙句 !狐媚即武媚也,諧音之妙,一語雙關,誰人能比 !”作為封建帝王,面對人身攻擊泰然處之,想盡胸懷寬廣,也是她健康長壽的基礎。 節(jié)飲食:武則天一直堅持起居有常、飲食有節(jié)。她喜歡吃蔬菜,肉食、野味少吃,從不貪嗜膏粱厚味,也不暴飲暴食。合理而均衡的膳食,使她一直保持著健康的身體。 巧養(yǎng)顏:武則天的健康、美貌與她善化妝、巧養(yǎng)顏分不開。她令御醫(yī)研制的中草藥美容化妝品,被稱為"天后煉益母草澤面方",她中老年時期巧妝飾之,使其駐春澤面、風韻猶存。 宋高宗趙構,就是那個寵秦檜,殺岳飛,偏安一隅的皇帝,他在經歷了國破家亡、母親被俘的慘痛后,竟然也活了81歲。趙構有18字的長壽秘訣:重視醫(yī)學、精于書法、飲食衛(wèi)生、休閑養(yǎng)生。 重視醫(yī)學:宋朝的皇帝大都重視醫(yī)學的發(fā)展,趙構在先輩的影響下,也親筆寫下了《養(yǎng)生論卷》一書,這不但展示了他高超的書法藝術,更說明了他對醫(yī)學以及養(yǎng)生理論的重視。 精于書法:趙構認識到書法不但是一門藝術,還是一種養(yǎng)生之道。因為練習書法時思想高度集中,甚至還可以達到忘我的境界,心情和思想都融入文字的意境美中,眼前或身邊發(fā)生的不愉快的事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從而進入既輕松又安適的狀態(tài),沒有了妄念和煩惱。書法能夠使人得到美的享受,使人身心愉悅,性情得到陶冶,精神獲得享受,因而有益身心健康,對養(yǎng)生大有好處。 飲食衛(wèi)生:在中國歷代皇帝中,最講究飲食衛(wèi)生的要算宋高宗了。他在政治上是一個昏庸的君王,但在飲食方面,他卻并不因為自己是皇帝就可以無所顧忌了。講究飲食衛(wèi)生,也許是他活到81歲高齡的重要原因之一。宋高宗后來做太上皇的時候,“每住膳,必置匙箸兩副”。吃飯多半選他喜歡吃的,用一雙筷子夾到碗里,吃光。盛飯用另外一只勺子,裝一點吃一點。吳后問他為什么要這樣?他說:“吾不欲以殘食與宮人食也。”皇帝皇后們吃剩的菜肴,一般賜給宮中其他人吃,宋高宗趙構能注意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休閑養(yǎng)生:宋高宗趙構55歲時讓位給宋孝宗,自己搬到德壽宮去住,做清靜的太上皇去了。這種休閑養(yǎng)生的思想可能受到當時一些醫(yī)家和養(yǎng)生家的影響。在清靜無為的宗旨下,以垂釣、看打球、夏日消暑等消磨他晚年的時光,以此換得高齡長壽。 來源:《家庭中醫(yī)藥》雜志 |
|
|
來自: 悟道然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