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想,當發(fā)現(xiàn)有學生在課本上涂鴉,我們是不是已經習慣了去禁止他?當發(fā)現(xiàn)學生為了多看一眼朝陽而遲到,我們是不是已經習慣了去呵斥他?當發(fā)現(xiàn)學生上課時翻看武俠小說,我們是不是已經習慣了去批評他? 其實,教育不見得就是禁止涂鴉禁止遲到禁止偷看小說,成長也不見得就是不再掏鳥窩不再玩游戲不再過六一兒童節(jié)。 更多時候,我們可以在快樂中教育,在游戲里成長。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jié),中教君就和大家談談,當老師,有顆童心到底有多重要! 
 在中教君看來,“童心”是指像孩童般單純、率真、可愛的心。 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的心,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 下面,中教君就給大家講幾個“老頑童”教師的故事,來一起體會他們身上的童真童趣。 網友小星星是一名小學教師,她說:有一天下課時,我看見一個小姑娘自己在一邊玩剪刀石頭布,我就走過去對她說:“咱倆一塊兒玩吧。” 小姑娘怯生生的,但又很高興的樣子。 后來,我接到小姑娘媽媽的電話,她說,女兒回家以后非常高興地說老師和她玩剪刀石頭布了,而平時,女兒卻很內向,也很沉默。 
 小星星放下老師的身份,懷揣一顆童心,走近孩子身邊,走進孩子心里,用最平易近人也最微渺尋常的舉動,默默影響著一個小小靈魂的拔節(jié)與成長。 馬佾(yì)在《遙望童年》里這樣回憶自己三十年前的李老師:他伏在講臺上,神情專注,輕輕地用毛筆尖舔舔硯盤里的墨汁,抬頭瞅一眼我們,眉毛皺緊又揚起,流利的毛筆如風行水面,在紙上劃來劃去,丟開后,讓我們跟著她練習大字,教室很小,圍著一圈的孩子很多,嘰嘰喳喳地,我們評點哪筆彎勾寫得好,哪一筆還不及我們咧。 有一次,他帶我們英語時留我在她家背誦課文,而我卻悄悄地吃完了蒸籠中包子,那是她給幼兒園放學的兒子留下的…… 
 在馬佾看來,有顆童心的老師就像是是媽媽,是姐姐,是我們身邊任意一位熟悉而親切的朋友,是跟我們一樣孩子氣,純真質樸拙嫩,以自己的溫暖懷抱擁住所有的學生,用微弱的身軀迎接撲面而來的可愛可氣頑劣調皮孩子的,大伙伴。 網友滿天星說:早上出操時,教師表揚走得好的小朋友,“這位小朋友走路真像一名解放軍叔叔!” 這樣,其他小朋友也就會學他的樣子走路了。 對動作緩慢的孩子,教師就幽默地說:“你想成為蝸牛王國的小公民嗎?這可不成?。 ?/p> 有的小朋友寫字姿勢不正確,教師就用富有童趣的語言告訴他:“老師聽見你的背在說,我本來多挺,多帥?。】墒乾F(xiàn)在卻像一張彎弓似的,真難受!我多么希望能變得像小松樹一樣挺拔?。 ?/p> 孩子聽了后,不僅非常樂意改正,而且以后也會用這么有趣的言語和小朋友說話。 
 語言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一個有童心的老師善于通過一字一句的表達,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浪漫的童話王國。 一個大雪過后的早晨,一位教師步入校園,發(fā)現(xiàn)學校的雕塑上批了一件紅色的棉衣,在雪后的校園是那么刺眼。 經過調查,原來是幾名一年級學生所為。 她問:“你們?yōu)槭裁催@樣做呀?” 孩子們說:“下雪了,雕塑姐姐還穿著裙子,多冷啊。” 這是多么善良多么純真的童心??! 這位教師贊許地點點頭。 她覺得,那件紅棉衣點綴在銀白的世界里,把校園打扮得更美麗了。 
 我們以成人的視角看待問題,有時候會覺得事情難以理解,荒誕滑稽,但如果換個方式,從孩子們的視角重新審視,便會覺得它們可愛而美好。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湖濱鎮(zhèn)柳橋幼兒園的卞金蘭老師分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室內活動剛結束,小朋友們都在喝水,我則在活動室里照顧整理玩具的小朋友。 突然,智浩跑過來告訴我:“金蘭老師,張洪碩把開水倒進了影碟機里。” 我趕緊走到影碟機旁一看,只見影碟機里往外流水,連矮柜上也濕了許多。 說實話,當時我想發(fā)火,可我還是忍住了。 我耐心地問張洪碩:“你為什么要把水倒進影碟機里呢?” 張洪碩眨了眨眼睛說:“我想,影碟機唱了很久的歌,一定累了,一定口渴了,所以,我想喂它點水喝?!?/p> 我忍不住笑了起來。 我肯定了張洪碩的想法,然后引導他:“影碟機跟我們人不一樣,它口渴了,喝電,不喝水,你讓影碟機喝水,影碟機就會生病的,生了病它就不會給我們唱歌聽了。” 張洪碩聽了朝我笑笑說:“下次我再也不給影碟機喝水了?!?/p> 
 當孩子犯錯了,請記得不要發(fā)怒,找一個美好的理由將錯就錯吧,誰說犯了錯的孩子不可愛,誰說犯了錯的孩子就一定要受到懲罰呢? 看了上面的幾個故事,想必您一定體會到了一個有童心的老師是多么有魅力了吧!下面,中教君就為您總結一下,對于老師,有一顆童心為什么那么重要。 一般情況下,教師和學生生活年代和生活經歷會有明顯差異,在看待問題的態(tài)度上也會存在代溝。而教育是教師通過言傳身教來感染他人的事業(yè),作為一名教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充滿童心的孩子,只有懷揣童心,才能進入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才能更好地和他們溝通,真正地理解他們的一舉一動,才能更寬容地對待孩子們的淘氣、任性、頑皮,才能重視孩子們的每一個要求、重視孩子們每一時刻的喜怒哀樂。 老師和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其關系的和諧與否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成效。惡劣的師生關系不僅影響學生個人的學習、教師的班級教學,有時候會形成嚴重的家校矛盾。老師擁有童心,就會降低姿態(tài),設身處地地與兒童相處,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理解他們的言行舉止,從而減少師生之間隔閡與矛盾的產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由于經年累月的重復和教學瑣事的繁雜,很多老師在執(zhí)教多年后會產生職業(yè)倦怠心理,對教育事業(yè)失去持久的興趣與動力。而擁有童心的老師,會像兒童一樣單純、可愛、率真,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會習慣于同兒童之間的相處方式,也更容易對教育事業(yè)產生熱愛,激發(fā)堅持教育夢想的信心,從而獲得自己的職業(yè)幸福。 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知情意的健全、完善、和諧發(fā)展為本,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遵循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一個擁有童心的老師,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經驗比較了解,能更準確地找到教學內容與學生經驗之間的契合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展現(xiàn)教師本人的教育智慧。 李鎮(zhèn)西在其教育專著《做最好的老師》中說,教育者的童心是教育的必備條件之一。沒有教育者的童心,就沒有完美的教育。既然童心之于教育如此重要,那作為一線教師,該怎樣才能擁有童心呢? 教師的童心要以恒固的愛心為基礎,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用愛心貫穿我們教育工作的始終,要時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 每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一個個珍貴的生靈,他們需要教師去理解和尊重。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把學生看成是未來的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不能把“白癡”、“弱智”、“不可救藥”等標簽亂貼給學生。 用自己童年時代的目光,打量課堂上的學生。我遇到過的老師,我的老師采取了什么方法,而當年的我又是如何受益或受傷害的,那么今天的我,又當如何? 每一名教師的成長,都是從對童年回憶開始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有多深,標志著他將來成長的極限有多高,回憶中童年生活的范圍有多廣,代表著他將來的成長寬度與廣度了。 讓自己的心靈,跟著學生一塊滾摸爬打,與孩子一齊歡暢大笑齊聲流淚,體會他們的悲傷苦笑,喜怒哀樂,換一句話說,就是角色互換。 上課前下課后,備課時輔導中,聊天談心家訪,不是以老師的身份思考問題,解決麻煩,而是變化成學生的角色,如果現(xiàn)在我是學生,以前為什么這樣做,現(xiàn)在又會怎么想,面對老師有哪些做法;再換回老師的身份,根據自己的思考,采取相對應的措施方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多讀童書,體味作家筆下的兒童世界,不同世界的兒童,不同經歷的孩子,不同境遇的少年,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中的成長故事,那些孩子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如何克服,他們的老師有什么樣的類型,采取的方法方式有哪些缺點與失誤,又有哪些優(yōu)點與長處?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閱讀的是童言童趣童樂童悲,沉浸在兒童的視角里觀察著書里書外的生活與社會,反思書里書外的人生與成長,琢磨其間的點滴差異與相同之處,哪些可以采用在自己的課堂內外?哪些可能對自己的學生有益? 研究兒童心理學習教育學知識,了解相關學科的前沿科研成果,訂閱國內外兒童教育的報刊雜志,瀏覽與兒童教育學有關的文章資料,聯(lián)絡部分好友成立一個群體,定期交流自己在讀書和實踐過程中的失誤與收獲,取長補短共同促進。 同時,把自己的小小經驗整理成文,辦一份群體內的小刊小報,定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每點經驗每一份心得,僅僅通過口頭交流是不夠的,只有成文,才能更進一步地深化思考,真正讓自己的經驗與科學理論交融化通,真正讓所讀所學所做的理論烙印在自己的心靈深處,化為自己的呼吸與心跳,血脈與靈魂。 
 根據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馬佾《那節(jié)好課》(載《人教論壇》)、《遙望童年》(載《師說》第10期)、新浪博客等內容編輯整理。 實習編輯:任剛 責任編輯:杜潤楠  伴讀 | 終其一生 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 李嘉誠說:“事業(yè)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span> 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最大的成功。 又是一年兒童節(jié),作為家長,你認真陪ta過了嗎?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五個時刻,你覺得應該是什么時候呢? 你有沒有想過在某些時刻,你有意無意的回答,可能會對孩子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 聽聽今天的伴讀,小編與你一起分享那些重要的時刻。 文章轉自 |  東西兒童教育公眾號 錄制主播 | 安妮 后期制作 | 衛(wèi)彥瑾 文字 | 葛松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