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松齡作為座右銘的對聯(lián)(1)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一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對聯(lián),從古到今常常把它作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據(jù)說清代文言小說的巔峰之作《聊齋志異》的撰者蒲松齡就曾把它刻在自己書房的鎮(zhèn)紙上,用來激勵自己。至于對聯(lián)的作者,或云為明人胡寄垣,或云為明人金正希,或云就是蒲松齡自己,因為史料缺乏,難以定論。不過有一點,就是因為蒲松齡,它才不脛而走,盛傳了三百年。 蒲松齡之所以把這幅對聯(lián)刻在鎮(zhèn)紙上,是因為它表達了一種弱小者或失敗者不屈服于命運的進取精神和不撓斗志。對聯(lián)不僅活用典故,而且工穩(wěn)諧和,堪稱佳對。上聯(lián)的“破釜沉舟”用項羽用兵事,《史記》項本傳說:“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一生七十戰(zhàn),除了垓下敗北外,都是勝券在手,這次巨鹿之戰(zhàn)尤其顯示了他領軍戰(zhàn)勝秦將章邯的卓越戰(zhàn)術(shù)思想,即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成為戰(zhàn)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結(jié)果終于應驗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讖語,“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 ,中央集權(quán)的暴秦滅亡于楚人劉項的手下。上聯(lián)中難解的語詞是“百二”,此語源自《史記·高祖本紀》 ,該文說:“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薄鞍俣本烤篂楹我猓⒓以忈尣煌?,裴骃《集注》引蘇林說是“秦地險固,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也”,而司馬貞《索隱》引虞喜說則謂“言諸侯持戟百萬。秦地險固,百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秦兵當二百萬也” 。不管是秦人二萬足當諸侯百萬,還是秦人是諸侯的一倍,反正都是因為秦人依仗了“秦地險固”的結(jié)果。所以后人就用以形容秦地山河地勢極為險要。 下聯(lián)“臥薪嘗膽”用春秋勾踐勵精圖治事,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辈贿^,司馬遷僅說勾踐被夫差戰(zhàn)敗后“置膽于坐” ,坐臥時看一眼,飲食時嘗一口,而沒言及“臥薪” 。宋人蘇軾、呂祖謙雖都在文章中使用過“臥薪嘗膽”一詞,但都與勾踐不相干,直到明梁晨魚的戲劇、馮夢龍的小說,才把“臥薪”與“嘗膽”一起掛在了勾踐頭上??磥硗ㄋ孜膶W的感染力和滲透力要遠遠大于正統(tǒng)文人們的文章,從那以后,勾踐“臥薪嘗膽”便仿佛信史一般地烙在了世人的心頭。不管勾踐臥沒臥過薪,夫差的王朝卻確確實實垮塌在他的手里,這倒是不爭的事實。 每一位有不想忍受自己命運的弱者或失敗者,讀到這樣一幅對聯(lián)自然都會產(chǎn)生拍案欲起的浩然之氣。蒲松齡就是其中的一個鮮明的例證。 |
|
|
來自: 高山仙人掌 > 《蒲松齡座右銘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