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點(diǎn): 湯色黃嫩,味鮮而濃,肥腸軟嫩。
原版豆沙肚制作秘技
原料: 豬心、豬舌、豬肚、豬蹄各1個(gè),仔雞肉500克,午餐肉片200克,綠豆500克,泡姜片、泡椒節(jié)、野山椒各100克,枸杞、大棗、檸檬片、精鹽、味精、雞精、面粉、鮮湯、化豬油、色拉油各適量。
制作方法: (1)豬心對剖成兩半并沖去淤血,豬舌刮洗干凈,另把豬肚加精鹽和面粉揉搓并洗凈后,再加檸檬片揉搓片刻以除去異味。把以上三種原料都放沸水鍋里汆一水,然后再放到清水鍋里煮熟,撈出切片待用。 (2)把豬蹄斬成塊,入沸水鍋里汆一水后,再放到高壓鍋里壓熟;綠豆也用高壓鍋壓煮開花待用。 (3)鍋里放化豬油和色拉油燒熱,先下一半的泡姜、野山椒和泡椒節(jié)炒香,再放入豬心片、豬舌片和豬肚片炒片刻,等到摻鮮湯煮至原料軟熟時(shí),倒盆內(nèi)待用。 (4)另鍋上火,放化豬油和色拉油燒熱,投入剩下的泡姜、野山椒和泡椒節(jié)炒香,再下斬成塊的雞肉炒勻,隨后摻鮮湯煮至雞肉剛熟。 (5)把炒好的豬肚倒進(jìn)煮雞的鍋里邊,用漏勺打去泡椒、泡姜和野山椒,再放入豬蹄、午餐肉燒一會(huì)兒,其間放精鹽、雞精和味精調(diào)好味,隨后放入壓好的綠豆和勻,起鍋裝盆后,撒入少許大棗和枸杞點(diǎn)綴,即成。
炒制時(shí)一定要用混合油,而且油的用量還比較大,這樣成菜才更香;煮料時(shí),湯汁一定要多,而最后把泡椒、泡姜和野山椒撈去不用,則是為了保證湯汁的顏色。此外,吃完鍋里的原料后,還可以加些蔬菜進(jìn)去點(diǎn)火燙食,但不或宜加入別的葷料,這是為了保證其味道純正。
原料: 豬肥腸中段4段(重約500克),干豌豆350克 調(diào)料: 化豬油100克,姜35克,蔥段15克,蘇打粉30克,花椒3克、料酒5克、鹽5克、胡椒粉2克、味精2克、雞湯適量。
制作方法: (1)用鹽將肥腸用力搓揉片刻,用清水洗凈,除去粘液,將肥腸里面翻出來,撕去雜物,清洗至肥腸色澤變白、感覺澀手,再將肥腸翻過去。 (2)姜拍破,取25克用清水浸泡取汁,蔥段取5克蔥白,切成蔥花。 (3)將肥腸放入開水鍋中煮15分鐘,撈出用刀修齊兩頭,裝入大蒸碗內(nèi),加花椒、料酒、10克姜、10克蔥、4克鹽和200克清水,上籠蒸3小時(shí)。 (4)干豌豆用溫水泡8小時(shí),瀝干水分,加入蘇打粉拌勻,放入鍋中,加人500克水,小火煮2小時(shí)至豌豆把軟,瀝干水分,用勺壓成泥,去殼。 (5)炒鍋放火上,放入化豬油燒至七成熱,放入豌豆泥炒成豆沙,加4克鹽,倒入雞湯,用湯勺將豆沙推散,燒開后撇去浮沫,調(diào)入姜汁、味精、胡椒粉,放入肥腸段煮至入味,盛入沙鍋中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