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博白:客家的鄉(xiāng)愁(深度好文)

 雷古哨子 2016-05-19


客家人是遷徙族群,對于鄉(xiāng)愁的敏感超越了漢民族的其他民系。這份鄉(xiāng)愁歷史悠久,它醞釀在從中原南遷的迢迢路上,寄托在自秦漢以降的不曾忘卻的客家古語里。直至客家的先民來到南流江畔,將這份濃郁得無法化開的鄉(xiāng)愁落地生根。


這便是博白在文化意義上的起源,較之博白縣的行政建置還要久遠。換言之,是先有了客家的魂,才凝聚了博白的根。因此,文化對于博白的意義非同一般,如果不是強而有力的文化紐帶,又怎能讓不停遷徙的客家兒女心系這方水土?




山河故人 博白文化的重量


“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边@是客家人世代相傳的祖訓。和物質上的富足相比,客家人更看重血脈深處流淌的文化遺產。


客家人,是漢族的八大民系之一??图胰诵凶咛煜拢泼袷澜?,在海內外各行各業(yè)有成就者不計其數,因此有“東方猶太人”之稱。


博白古稱白州,地屬古越,客家人以“客人”的身份闖進了這塊蠻荒而神奇的土地,一塊可停泊并得以休養(yǎng)生息的土地。以“客人”出現(xiàn)的客家人,如何在與當地土著不斷的對峙、摩擦和交融中日益壯大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客家圍屋。作為客家人南遷后的歷史文化遺產,它風格獨特,是中國民宅的建筑瑰寶,堪稱世界建筑一絕。


位于沙河鎮(zhèn)南流江西岸約300米處,是一座具有典型的“九廳十八井”風格的客家村落——廣西首批傳統(tǒng)村落禮安村。朝陽下的古村,綠樹掩映,古樸中透著清新。


“禮安村的建造,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抵御外敵入侵?!倍Y安村村支書朱偉介紹道。禮安村城墻始建于民國十年(1921年),當時匪盜橫行,社會動蕩,人心惶惶。為了安全,村人商議筑城護村,并得到鄰村群眾協(xié)助,僅用兩個余月即筑城竣工。為了便于防守,整座城還建了包括大城門在內的七座炮樓,上百個槍炮孔眼,可環(huán)視四面八方,能攻能守。


“城墻建好后,成了四鄉(xiāng)八鄰的避難所,每天晚上,都有上百人住進圍屋里,這也體現(xiàn)了客家人團結拼搏的精神以及聰慧才智?!彪S行的文化觀察員、原博白縣文化局局長陳偉東介紹道。在博白縣,以家族建立起來的圍屋建筑,保證了客家人得以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發(fā)展,歷經數百年后,依然發(fā)揮著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有360多年歷史的金圭塘王氏宗祠,我們可以清晰透過宗祠建筑構件上的窗欞、門楣等,感受著古香古色的藝術氣息。此外,文昌閣、通津橋、環(huán)玉書院、太平坡水樓、岐山小學等古建筑,均充分體現(xiàn)了當時白州工匠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藝術,滲透著濃厚的藝術趣味??梢哉f,藝術風格的形成,與古白州經歷1000多年的發(fā)展和演變,凝集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藝術風格有著密切聯(lián)系。


博白自古是南交重鎮(zhèn),素有“八桂門戶”之稱,成為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


馬門灘。


這里,曾演繹了伏波將軍馬援率軍南征討伐的故事。時至今日,人們仍時刻銘記著南流江畔“功高東漢,威振南交”的意氣風發(fā)。


這里,曾經商貿發(fā)達,馬門灘、大利、新碼頭等碼頭,日日忙碌。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部分,穿城而過的南流江帶動了玉林紡織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漢代生產的玉林葛布進貢朝廷,以致京城“榜人皆著鬱林布”。如今,在南流江畔的博白鎮(zhèn)馬塘村馬村垌,我們仍能看到200多年前的染缸。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殘留的遺址低低訴說著昔日繁華。



一個族群的記憶和根脈


文化是客家人的源流、年輪和記憶??图业貐^(qū)多半是文化之鄉(xiāng),名人輩出,這與客家人崇尚文化、重教興學有關??图腋改笩o論再窮,也要克勤克儉挑擔送子女讀書。行走博白,我們目睹了先賢輩出的文人豪情,感受了錚錚鐵骨的英雄氣概,讀到了似還散發(fā)墨韻的家規(guī)家訓,觸摸了客家人立身處世的魂。這一切,凝鑄成令人喟嘆的城市之魂。



王力故居。


王力,一代語言學宗師,中國第一個語言學系的創(chuàng)立者,與梁實秋、錢鐘書并稱抗戰(zhàn)時期的三大學者散文家之一,翻譯過20多部外國著作的翻譯家,總結漢語詩格律美學規(guī)律的詩律學泰斗……在博白這片土地上,王力無疑將永遠閃耀著光芒,是博白無可替代的文化象征。


出身書香世家的王力,在濃濃的古老家風和尊師重教習俗的濡染下,即使經歷戰(zhàn)亂不斷、求學環(huán)境艱難,也沒能阻擋他對于知識和文化的渴求,最終成就了一代語言大師。


松旺鎮(zhèn)茂山村是一個小山村,但這里卻走出了有名的博白客家“三杰”中的“兩杰”?!叭堋闭?,除朱光外,一為中共廣西第一任省委負責人、革命先驅朱錫昂;一為與朱光同村同宗的抗日有功將領、兵學家、國軍中將朱為鉁。


朱光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后裔,其先祖從江西遷居到博白。朱光自幼聰穎好學,早在讀私塾時,對四書五經能倒背如流。在私立高等小學就讀時,就是王力先生的高足。


在茂山村朱氏祠堂旁,有一座磚木結構、古典幽雅、美觀大方的清代歐式風格建筑,這里正是朱光故居。如今,這里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向群眾以及青少年進行緬懷革命先輩、繼承偉大理想的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作為歷史上的遷徙族群,博白客家人在不斷地遷徙中保存文化的薪火,保留著一顆對文化教育的赤子之心,最終書寫了博白的人杰地靈?!痹窳质悬h史辦主任趙彥行如是說。


翻開博白的史書,她絕不僅是一座富有文雅風雅氣質的城市,還是一座書寫著錚錚鐵骨精神的城市。


沙河鎮(zhèn)上垌村,是朱錫昂的故鄉(xiāng)。在他42年的歲月里,做到了終生革命,功蓋南疆,血灑玉林,書寫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鐵血故事,給這一片大地增添了“烽火榮光”。


一位位先賢們挺起了博白客家人的脊梁,當代博白人沒有忘記先賢。王力故居、朱光故居、朱錫昂故居等修繕完好,并對市民開放。在濃厚文化氛圍的熏染下,崇文重教凝練而成的城市精神,構筑了博白和諧發(fā)展的基石,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中國邊疆十大人物龐祖玉”、“全國法制宣傳先進個人陳家廣”、“中國好教師蔡曾萍”、“玉林市道德模范劉媛”……一個榜樣,一面旗幟;一群好人,滿城春風。顯而易見,一座城市的性格,對生長于此的子孫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可滲透到子孫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人的精神、氣節(jié),絕不僅被記在族譜里、刻在牌匾上,更會為城市注入發(fā)展的靈魂。


一種文化的自覺和自信


1999年,博白雜技第一次站上了國際舞臺,聚焦了無數人驚嘆的目光。誰能想到,這些雜技演員都來自一個小縣城。在站上國際舞臺的雜技演員們享受喝彩與掌聲時,一個聲音從心底發(fā)出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的辛苦付出終于有了回報。


俗稱為“大力戲”的雜技藝術在博白縣源遠流長,早在明朝就已經存在,是當地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成立于1957年的博白雜技藝術團,成立之初,只是一個走鄉(xiāng)串戶“跑江湖”的小演出團體。


新穎獨特的創(chuàng)意和高難度、高驚險的表演,是博白雜技的一大看點,這也擴大了博白雜技品牌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在遭遇發(fā)展瓶頸期時,博白雜技厚積薄發(fā),這一項古老的民間雜技藝術從此登上了大雅之堂,最終塑造了一個縣城雜技團的“國際傳奇”。



桂南采茶戲。


博白客家各自的先祖帶來的傳統(tǒng)文化在白州匯集。截至2015年,縣級及以上非遺代表性保護名錄項目共有10項,有國家級的桂南采茶戲,自治區(qū)級的博白芒竹編織技藝等。“各色客家民俗文化異彩紛呈,形同一座客家民俗大觀園,這些相當數量的民俗可謂是古代客家文化的‘活化石’,為后代留下了豐厚的家產?!标悅|認為,這些獨特的客家民俗活動,極富地方鄉(xiāng)土色彩,原汁原味,讓人感到含蓄而不失典雅,神奇而不失深刻,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子孫后代有足夠的底氣。


正是因為秉持著一顆文化良心和赤子忠誠的開拓者和傳承者,有著他們一步一個腳印、任重道遠的自覺耕耘、默默實踐,才能夠打造出這些極具特色、極具價值、獨樹一幟的文化名品和光彩奪目的城市文化符號,才有這座城市歷久彌香的潤澤靈動。這既是文化的魅力,也是一種潤物無聲的力量,它接續(xù)了前人的文脈與薪火,生生不息,澤被后世。


他們 是這樣留住鄉(xiāng)愁的根脈


博白的文化精神,便在那堅固的客家圍屋層層壘起的磚瓦中,在白州千年不息的喃嘟聲聲中,在纏繞指尖的跳躍芒草中……留住它們,就是留住博白的文化,就是留住了鄉(xiāng)愁。


張家口:用畫筆記錄文化與歷史


綠珠一直被博白人民奉為圣潔女神,她永久地活在傳說里。在時隔一千多年后,有一位老人,他將自己的藝術與這美麗的傳說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幅幅帶著深厚歷史的巨卷,他就是農民畫家張家口,《綠珠女》畫卷的創(chuàng)作者。


“我只是個農民,畫得不好,你們不要見笑?!彪S即,張家口將他的寶貝展示給我們看,但是由于畫卷實在太長,最后不得不挪到博白縣中學操場,方得一窺這巨作的全貌。


《綠珠女》畫卷全長30米,每一幅都有一個小情節(jié),每個情節(jié)都帶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的面貌、表情躍然紙上。


張家口告訴記者,此卷為《綠珠女》畫卷第一卷,他計劃今后每年創(chuàng)作一卷,完成5卷共100個場景,以這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來展現(xiàn)綠珠女一生的故事?!斑@是我的寶貝,我要用全部的精力去創(chuàng)作,展示綠珠女不平凡的一生,讓后來人銘記綠珠女的精神。”


在博白縣博白鎮(zhèn)護雙村,我們找到了張家口的家。一個簡陋的畫室,四壁掛著些他的書畫作品,書桌上,凌亂地擺放一些簡單的工具:鉛筆、染料和幾支快要禿掉的毛筆。已經73歲的張家口戴著老花鏡,一筆一畫正勾勒著綠珠女的形象。


張家口是個農民,先后成功舉辦過4次個人畫展,他的作品先后獲得自治區(qū)、市、縣各級獎項近100項。在他決定創(chuàng)作《綠珠女》畫卷后,每天都要花5個小時來作畫。


在張家口的畫作中,我們總能看出一種莫名的失落,他的作品格調總偏向黯淡。老人這一生,確實過得不容易。十幾年來,他先后失去兩個兒子和愛人。改變的東西太多了,唯一不變的,只有他對于藝術的那一份執(zhí)著。如今他更想在余生將綠珠女這幅作品完成。為了能有資金裝裱他的作品,他不得不省吃儉用?!斑@是我最后的寶貝了,無論如何我都要完成它?!?/p>


朱光葳:我只是想著為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盡綿薄之力


1942年1月,祖籍博白縣松旺鎮(zhèn)的朱光葳在重慶出生,他跟隨身負抗戰(zhàn)重任的父親朱為鉁將軍奔波在抗日戰(zhàn)場上。直至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朱為鉁解甲歸田,在郁林縣州珮鄉(xiāng)(現(xiàn)玉州區(qū)玉城街道州珮社區(qū))定居。


隨后,朱光葳開始了刻苦求學的經歷。1982年,朱光葳從電大畢業(yè)后,開始了在廣西大學機械學院埋頭苦干的20多年。這期間朱光葳寫了不少論文,作了不少報告,給大學生講過好幾門課程,出席過各種全國、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參加過規(guī)格極高的國際學術年會。參加了為國防科大、北京航大、兵器部52所、四川東方電機廠等單位的《超聲波振動切削裝置》的研制項目。他還作為課題負責人和中科院半導體所合作承擔了廣西區(qū)經委下達的《超聲波除垢器研制》和國防科大委托的《超聲波材料合成》裝置等科研項目,并在1992年獲高級工程師職稱。


2002年他正式退休,同年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澳菚r我就在想,退休后不應當是我求學生涯的終點。相反,這是另一個起點?!?/p>


2011年,朱光葳回到故鄉(xiāng)博白,同時帶回了價值近30萬元的教學器材、辦公設備和數百套課桌椅,捐贈給博白縣松旺鎮(zhèn)中學和松旺鎮(zhèn)小學等學校,并每年組織大型的博白縣朱子后裔學子獎學資助大會,致力于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博白崇文重教的傳統(tǒng)很濃郁。我只是想著為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盡綿薄之力?!?/p>


如今,已經74歲的朱光葳教授正打算進一步修繕朱為鉁將軍故居,他計劃再立一座朱為鉁將軍的銅像。事實上,他早在2011年就開始為修建朱為鉁將軍故居奔波,在他們幾兄弟的合力之下,朱為鉁將軍故居建成了,目前正逐步地完善。


“這里可以作為愛國主義文化教育基地,也是我們兄弟姐妹永遠銘記父親教誨,對記憶的一種追尋?!敝旃廨诮淌谘劾锪髀冻鰬涯畹哪抗?。


王保威:讓古老喃嘟管煥發(fā)新生命


王保威賦予了喃嘟管另一種意義——藝術生命。在他之前,喃嘟管只是在每年農歷七月十四的傍晚用以悼念先祖的樂器。那時的喃嘟管還很簡單,只能簡單發(fā)出三個音來——“喃、嘟、嗬”。


如今,王老已經76歲了,他接觸喃嘟管已有50多年。這50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喃嘟管的革新,最終讓這桂南古老的樂器大放異彩。2011年,王保威被認定為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喃嘟管的代表性傳承人。


“我從小就非常著迷于音樂這種藝術。1961年我進入文工團工作,遇見了馮承華老師,他是一位技藝高超的樂手?!蓖醣Mf,馮承華不僅將他的吹奏技藝傾囊相授,還把制作樂器的法門也毫無保留傳授與他。


1986年前夕,自治區(qū)準備舉辦全區(qū)民間音樂舞蹈大賽,其中有民間器樂的參賽項目。自治區(qū)群藝館的作曲家蘇以淑訪問博白文化館時,讓王保威當場吹奏喃嘟管。“他聽完我的演奏之后,就說必須要革新喃嘟管,傳統(tǒng)的喃嘟管只能發(fā)三個音,太過于單調?!蓖醣M貞浀?,“我印象特別深刻,他說一定要做出能分出音色的喃嘟管,才有可能讓這種古老的樂器登上藝術的舞臺。”


王保威在經過無數個日夜之后,終于做出了第一代能吹奏三重奏的三支喃嘟管和一支獨奏管。1986年10月,以他為主奏的三重奏小組參加了全區(qū)民間音樂舞蹈大賽,獨奏《吹起喃嘟我心花開》獲得了演奏三等獎,王保威還獲得民間樂器喃嘟管改革獎。1986年12月,蘇以淑為其量身定做喃嘟管三重奏《喃嘟樂》。帶著新作品和改造后的喃嘟管,王保威和他的合作者進京參加“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比賽”并獲銅獎。這個古老的樂器開始有了“藝術生命”,在舞臺上大放異彩。


當年跟著王保威一起進京的木箱子,王老仍一直帶在身邊。他通過不斷的實踐,將喃嘟管逐步發(fā)展成較完美的高、中、低三種不同音高、音色特點的可獨奏、重奏的“喃嘟管”,外觀也更美觀。


“我沒有太多其他的心思,只想著把這門技藝傳承好,讓它的藝術生命可以更長久。能有更多人喜歡喃嘟管,令它薪火相傳,這就是我的愿望。”王保威笑著對記者說。


莫承振:讓芒編工藝在世界舞臺絢麗綻放


在博白縣新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的芒編產品展示廳里,3萬多件展品令人目不暇接。這里是編織品的藝術王國,是對外展示博白芒編技藝的窗口,它記錄著廣西編織工藝美術大師莫承振傳承先輩編織工藝、四代傳人不斷傳承發(fā)展的過程。


真正令芒編走向輝煌、走出國門,是在莫承振這一代人身上。


1972年,莫承振家族祖?zhèn)髦谱鞯闹窬幪嵯湓趶V交會上展出,成為博白縣外貿公司第一個獲得出口的編織工藝品,遠銷歐美、日韓、中東及港臺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隨后,整個博白掀起了一股“編織熱”的旋風。


1976年,打小跟著父輩學習編織技藝的莫承振,成為博白鎮(zhèn)城東村莫屋東隊成立的編織工藝廠廠長?!爱敃r,這個小廠的生產資金非常少,手工編織技術還停留在那種單調乏味的層次上。要在編織行業(yè)里站穩(wěn)腳跟,就不得不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莫承振回憶道。


1980年,莫承振獨立承包經營城東村莫屋編織工藝廠,并命名為“莫屋編織廠”。


在數十年時間里,當年的小廠一步步成長為馳名中外的博白縣新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1990年“莫屋編織廠”更名為“廣西博白縣民族編織工藝廠”;1997年,他的工藝廠榮獲自營出口貿易資格;2002年以來,榮獲國家授予的產品專利權31個,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申請注冊了“桂博·MBC”、“振強·MOZ”、“美博藝·MBCO”商標,2013年“桂博·MBC”榮獲廣西著名商標;2004年,榮獲世界零售排名第一的沃爾瑪公司綠色供應商資格……


這一路上,莫承振幾乎經過所有精彩的歷程。他不僅繼承了編織工藝的技術,而且開創(chuàng)了編織工藝新天地。他把原來單一的竹編生產發(fā)展到竹、芒、藤、草、麻、木等天然植物及鋼、鐵等五金材料的手工編織工藝產品,使產品遠銷海外。2007年,他榮獲廣西首位編織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12年,在首屆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展評會上,莫承振親手編織的作品“八桂宮燈”和“龍舟賽燈”分別榮獲金獎和優(yōu)秀獎。


 “博白編織歷史悠久,是博白人在獨特的生產和生活環(huán)境中形成的民間工藝,既是地域文化長期沉淀的產物,也是博白人適應環(huán)境并逐步個性化的結果?!蹦姓裆钣懈杏|地說,“我想把這門手藝好好地傳承下去,這是我們博白的記憶?!?/p>


相關:博白文化標簽


世界客家第一大縣

作為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縣,自北朝設縣以來,博白客家人歷經古代六次征戰(zhàn)帶來的遷徙,在長期的繁衍生息中,以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厚重的歷史積淀,形成了“厚德崇文、和善包容、團結進取、愛國奉獻”的新時期博白精神。


博白縣博物館

位于博白縣人民公園內,于1993年5月,由縣文物管理所與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合并而成。博物館的建筑面積1080平方米,為兩層仿古懸山頂吊樓式結構,陳列展廳面積800平方米。博物館現(xiàn)有館藏文物5225件(套),其中有96件(套)為國家珍貴文物。


字祖廟


位于博白縣中學校園內操場,是廣西七大古廟宇之一,全國現(xiàn)存極少的紀念文字創(chuàng)始人的字廟。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由博白知縣顧恩仁所建,旨在紀念漢字創(chuàng)始人倉頡、沮誦。


金圭塘王氏宗祠


金圭塘王氏宗祠坐落于頓谷鎮(zhèn)舊金村內,該祠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60多年歷史。該祠的地理形狀似一只螃蟹,宗祠門前有15畝多的大水塘,宗祠前方不遠處有座自然的山峰,形似一支文筆,水塘像墨盤,天云為紙。不少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后贊嘆不絕,稱之為“天下第一塘”。


宗祠的建筑既具有客家圍屋的特色,依照地理現(xiàn)狀依山勢而建,從門樓、牌墻、三廳、二廳、正廳都同建在一條中軸線上,而且每一座比前座高出一層,稱步步登高。自建造至今,人杰地靈。


王力故居


王力故居,被譽為“中國近百年來最偉大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出生地,是中外人士追思和緬懷王力的寶地和紀念館,是全面研究王力學術的基地。2002年,博白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松旺鎮(zhèn)松茂村


松旺鎮(zhèn)的客家人于明清時從福建、江西一帶輾轉遷徙而來定居于此。其中,人文歷史最值得稱道者為松茂村屬敦篤堂一支的朱氏家族,是南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詩人,堪稱中華文化杰出代表——朱熹的后裔。在這個村子,出現(xiàn)了祖孫、父子、兄弟、叔侄連中科甲,頻繁出仕做官的現(xiàn)象,這在清代的廣西村落中極為少見。


宴石山摩崖造像


位于頓谷鎮(zhèn)石坪村宴石山西面山腳,坐東南向西北,分布面積約20平方米,宴石山因陳越王曾于此設宴而得名,造像雕鑿于唐代早期。


芒編


博白芒竹編織技藝,是自治區(qū)非遺代表性保護遺產。

1979年秋天,在各種商品爭奇斗艷的中國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上,兩套精美的芒編工藝品引起了眾人的注意。產品來自博白,外商一見,大口稱贊,要求大量訂貨。自此,博白的芒編工藝品生產拉開了序幕。


喃嘟嗬


博白客家民間有個古老的習俗,在每年農歷七月十四,村民帶上一種竹子與“蘆古”葉做成的樂器“喃嘟嗬”,到山野嶺頭吹響,以召喚逝去的祖先回來接受祭祀供奉。


綠珠傳說

綠珠,生于南流江畔的綠蘿村,是西晉時期權貴石崇的侍妾,歷史上著名的美人。


公元300年,趙王司馬倫發(fā)動政變。黨羽孫秀趁機羅織罪名,派出甲士緝拿石崇,意圖強占綠珠。綠珠從容地向石崇拜別,毅然決然從高樓跳下。

相傳,綠珠墜樓后化鶴,沿著南流江,飛回到故鄉(xiāng)白州故里。


中國桂圓之鄉(xiāng)


廣西桂圓產區(qū)分布較廣,其中,博白的生曬桂圓肉以其干爽成粒、肉似果狀、色澤金黃、味清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而飲譽海內外。早在1991年,博白縣就被農業(yè)部授予了“桂圓之鄉(xiāng)”的稱號。


桂南采茶戲


桂南采茶戲,于明朝從江西傳入博白,經明朝萌芽、清朝成形、民國成熟、共和國鼎興四個時期。歷經400余年漫長歷史的傳承和發(fā)展,已成熟為一個獨具風格的藝術品種。


雜技


博白雜技藝術,被客家人稱為“大力戲”,是博白縣特色文化的一張名片。

2014年8月17日,中國雜技家協(xié)會決定命名博白縣為“中國雜技之鄉(xiāng)”,這是長江以南地區(qū)目前唯一的中國雜技之鄉(xiāng)。


南流江寶玉石

主產自南流江中下游(博白與合浦交界江段)的玉石,引起國內寶石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它色彩斑斕、硬度堅韌,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來源:玉林日報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