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 讀一般書,譬如讀《論語》,只讀《論語》,不可又兼讀他書,俟讀完此書,再讀別樣,要使用心專一也。連三五授,通讀極熟,更是兼讀兼理之妙法。 吾有記書之法:取文一篇,分為三四度,一度四五行,須要清心肅志,最要心到。心依口,口依眼,眼依書,打成一片,立求一遍即記。一遍未能,再讀數(shù)遍,比既成誦,遂掩卷于幾上,心口暗誦約十余遍,至于純熟輕快,口若懸河而后止。嘗試挑燈讀之,漏下數(shù)刻,而三四度俱遍記矣。蓋讀之之時(shí)雖少,而記之之念甚切,自然之理。故能以一當(dāng)十,以十當(dāng)百。若泛然對書而讀,其初與書尚不相熟,口之所到,目亦到焉,目之所到,心亦到焉。十遍以后,目口雖到而心已橫飛,讀至百遍,真黃粱之一夢而已。斯則愈煩而愈厭,愈讀而愈生矣!如得此法而讀之,反愚為明,反鈍為敏,豈不至快哉!其三。 此讀書極妙心法,誰肯傳人?乃先生不秘家珍,盡泄底蘊(yùn),真圣人無我之心也。 念書貪多,未免念前忘后,念后忘前,或暫雖強(qiáng)記,而未久遺忘,須得此法方為盡善。在予資性愚鈍,所見如此,若果聰明超人,方不以為則。 王陽明先生云:“凡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量資稟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其精神力量有余,無厭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諷誦之際,務(wù)要專心一志,口誦心維,字字句句,纟由繹反覆,抑揚(yáng)其音節(jié),寬虛心意。久則義理浹洽,聰明日開矣。此讀書至妙之法,義同乎前,是以附此。 孟子曰:“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庇衷唬骸半u鳴而起,孳孳為善。”夫平旦雞鳴之時(shí),神氣清明,志意安定,當(dāng)此時(shí)而能回思日前所讀之書,反復(fù)而誦,則熟者愈熟,而生者亦熟。曾記幼年嘗用前記書法,約以雞鳴鐘響之際,半醒半夢之中,努力振起,復(fù)誦前記。時(shí)方眼未能睜,口未能開,而心舌默誦,其響若雷,從前記憶到此,更覺親切。此記書之妙訣,猶煉丹之火候。夫火候到而丹自熟,夫丹熟而仙自成。當(dāng)雞鳴鐘響而念書者,亦記誦之火候,讀書之神仙也。其四。 已試之良方,而且效驗(yàn)捷速。 習(xí)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