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書城

『中式生活』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酒狂 李家祥 - 古楚琴韻 一
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云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積郁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國人飲酒,歷史悠遠,發(fā)明者已無法稽考,無論是哪一種傳說,酒誕生的瞬間,都是一次偶然性的產(chǎn)物。

但酒從誕生那一刻,便彌漫到了華夏之族的血液中,無酒不成文,無酒不成樂,無酒不人生。
喜慶筵席、親朋往來、逢年過節(jié)、日常家宴,都要推杯換盞。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歷史沉淀,飲酒已不僅僅是口腹之樂,更成為一種文化象征。

我國最古老的酒為黃酒,商周時期已大量釀造。
以米、粟為原料,加曲發(fā)酵,壓榨而后出,因其顏色黃亮而得名。
黃酒性醇和,酒精度低,著名的有紹興花雕、福建老酒、山東即墨老酒等。


到一千年多前的唐宋之際,發(fā)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
白酒特點是無色透明,醇香濃郁。著名的有汾酒、茅臺、五糧液等。


酒是水制的詩,詩是心釀的酒
酒與文人,似乎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文人的血液中,無不流淌著酒的慷慨,酒的豪放,酒的清愁,酒的感傷。
一部中國文學史,幾乎頁頁都散發(fā)出酒香。

斗酒詩百篇的“酒仙”李白,性豪業(yè)嗜酒的杜甫,還有蘇軾、白居易、李清照等等個個都是海量。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的曠達,“日暮醉酒歸,白馬驕且馳”的瀟灑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黯然,“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雅致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哀怨,“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豪情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的蒼涼,“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狂傲
如果把詩詞拿去壓榨,至少會淌出半斤酒來。

文人飲酒還特別講究飲的過程,飲的禮儀,于是便有了花樣百出的行酒令,
經(jīng)史百家、詩文詞曲、歌謠諺語、典故對聯(lián),都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令中。
于是,酒宴始終,便充溢著綿綿的書卷氣和文化味。

酒胡傳籌行酒令,觥籌交錯話滄桑。觥籌交錯中,不僅享受了酒的醇美,也享受了文化的馨香。
永和九上巳日,蘭亭“曲水流觴”引為千古佳話。
有了文人的參與,飲酒才飲出了檔次,飲出了境界,飲出了無限風光。


飲酒須持器,古人云“非酒器無以飲酒,飲酒之器大小有度”。
國人歷來講究美食美器,飲酒之時更是講究酒器的精美與適宜,不同品種的酒配上與之相適的杯子才能讓酒的品相與味道發(fā)揮到極致。
“飲酒須得講究酒具,喝甚么酒,便用甚么酒杯。若無佳器,徒然糟蹋了美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飲葡萄酒,當然要用夜光杯了。
“玉碗盛來琥珀光”,汾酒本就香醇,再以玉盞增色,豈不美哉?
梨花酒則要以翡翠杯盛之,有詩云:“青旗沽酒襯梨花”,翡翠杯襯梨花酒愈發(fā)清麗。


酒如美人,必須是不做作的。沒有什么假的東西浮在外面,原初而自然,僅僅用一雙眼睛就能吸引人走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僅僅一個香味,一個口感,就能說明其一切。

中國的酒,與友,與自己,都是一種最佳的介質(zhì),更是具備獨立人格之物。
喜歡酒的人,就有自己喜歡的方式。他們往往在意的,是一種回歸。要的,無非是一個本來的面目。求的,是事物本質(zhì)和純粹心靈之間的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