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思夜必有所夢,昨夜忽發(fā)一夢,夢見幾年前看到的一些瓷片,釉面肥潤潔白,青花湛藍無痣,濃淡飄忽靈異,曾咨詢過圈內大咖,都說是洪武朝。一晃好幾年了,一直在留意觀擦海內外館藏和市場的動態(tài),幾乎沒有見過如此的洪武青花。也注意了一些著書立說,關于這種“洪武”青花,亦少人問津。
一般洪武瓷器釉色白中閃青,釉汁滋潤肥腴。青花藍中泛灰閃黑,有國產也有進口料,民間瓷多用國產料,濃處有黑疵斑點。景德鎮(zhèn)的劉新遠先生認為洪武進口鈷料不夠鮮艷除了青花外與器物燒成溫度和燒成氣氛相關;而黃云鵬先生講洪武朝的一些瓷器工藝可能誤用了樞俯釉的技法。
而我見到的這些瓷片,雖釉汁滋潤肥腴,但青花湛藍靚麗,似云朵漂浮在釉面中,與一般洪武朝的黑灰有不同之處,濃淡變化如水墨,似乎也用小觸筆描青花,積釉處無黑疵斑點沉淀。圖案與洪武朝類似,蓮花和牡丹花的葉子由元代的工整、豐碩、呆板變得活潑、寫意、瘦弱;變體蓮瓣紋邊框構線內不填色,及多合用一條公共邊線。
前段時間在故宮觀看了明三代的御窯展,洪武青花令人印象深刻,但與所見的青花瓷片沒有交集點。與我見過一些洪武的民窯青花(多粗制濫造,青花多黯淡發(fā)灰閃黑)也無交集。
大咖們說這些青花瓷片姓洪武,雖然我也愿意認同,但畢竟沒見過這類青花的傳世品或殘器,難道這種幽蘭飄忽的青花姓建文不成?
或許我是在夢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