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其峰先生以花鳥聞名,兼能山水。寫意花鳥畫,在“胸有成竹”的情況下隨機應變,才能信手拈來,有如天成。這比“法度嚴謹”、充滿理智的構(gòu)圖,是更高的境界。 九十四歲高齡的孫其峰先生,從藝之路漫長,幼年即酷愛讀書繪畫,少年時代得到舅父王友石指點,后又從師于徐悲鴻等名師,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上下求索,筆耕不輟,遂成大家。孫其峰先生的作品涉獵題材廣泛,山水、花鳥、書法各有特點。其中以小寫意花鳥更為著名。筆下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無不形神兼具,雅而不孤、艷而不媚,造型準確,筆墨精妙。在繼承了傳統(tǒng)筆墨的基礎(chǔ)上大膽創(chuàng)新,形成了鮮明的“孫氏花鳥”風格,從而在京津畫壇自成一派 孫其峰寫麻雀畫作欣賞
孫其峰寫鷹畫作欣賞
白 鷹1978年, 紙本, 設(shè)色, 68cm x 45cm。中國美術(shù)館藏 《白鷹》是一幅影響很大,極富創(chuàng)意的花鳥畫作品。畫家在畫面黑白灰的處理和布局上頗具匠心,他巧妙地利用白鷹的淺色和山石的深色相對比,突現(xiàn)描繪的主體,同時用枝葉等物像”擠”出白鷹的外形,形成疏密節(jié)奏的變化,強化了視覺沖擊力。山石用筆及其走向與白鷹俯視的姿態(tài)相互呼應,更突出了鷹的威武兇猛、英姿勃發(fā),從而使整幅畫作生機盎然、耐人尋味。
蕭散簡遠孫其峰
其峰先生自謙不長于山水,其實對山水是下過真功夫的。早年從王友石、黃賓虹、秦仲文、劉子久等學過山水,也曾師法古人如倪瓚、石濤等的畫法,又曾多次到太行、黃山、巴蜀、南粵等地游觀寫生。我至今還記得1960年,先生在昌黎為我們上山水寫生課的情景。此外,他的大量論畫筆記,有相當一部分是論述山水畫的;他在主攻寫意花鳥的同時,始終關(guān)注著山水;在教授花鳥的同時,也關(guān)心著山水教學。在他看來,山水和花鳥相通相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論是筆墨語言還是精神傳統(tǒng),都有著內(nèi)在的一致性,因此,他常以山水滋養(yǎng)花鳥,又將花鳥的筆法、意趣融入山水。而融山水花鳥為一的典型作品,莫過于他的《飛鳥歸林圖》系列。
先生生長于齊魯丘陵地帶,那里四季分明,林木繁茂,烏鵲群飛,他從中獲得了充滿詩情的記憶;先生又始終在京津地區(qū)工作,對北方大地特別是秋冬和初春景色有特別的體驗,一畫再畫,百畫不厭。這些作品以山水為主體而兼花鳥之意,其畫法,皆以精熟蒼勁的草書或行草筆法出之;其意趣,一變孤寂荒寒而為繁茂喧鬧、寒而不荒,充滿生命自然的活力。在一幅《仿倪瓚山水》上,先生題曰:“己卯秋日,擬云林子而略去其荒寒之意,綴以人物?!薄@正透視著畫家積極入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在20世紀山水畫史上,這些從意境、畫法兩方面把時代特色與傳統(tǒng)精神融為一體的作品,有它不可替代的價值。
先生向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他的花鳥、山水和書法作品,在抒情寄意的同時,常常自覺不自覺流露出適應教學、傳授畫法的熱情。這些山水雖非為教學而畫,但種種筆法、墨法、點法、構(gòu)圖法俱在其中,作為教材和范畫,不似畫譜而勝似畫譜。它們的出版,給美術(shù)學子以親授般的指導,是可以期待的。
月雅書畫中國網(wǎng)編輯整理推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