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3.03 22:55閱讀528 錫恩咨詢總裁北大社會學博士姜汝祥 抱著客戶就是上帝的理念,建了群,就去盡力地服務,以為服務好了每個人,銷售就是一個自然的事。 結(jié)果正好相反,你會發(fā)現(xiàn),當然會有銷售,會有那么一兩個與你認同的人買單,但大量的人不僅不會買單,反而會質(zhì)疑:你怎么賣起東西了?說好的“情懷”到那兒去了? 這就是做社群的困境,花時間情面到處去找大咖來上課,但結(jié)果是賠的一塌糊涂,而且,本來的朋友也交不長。 道理很簡單,跟著你賺不到錢,或者說,他們與你本來就不是朋友,他們本來就是沖著占便宜來的,有免費的課可聽,有免費的人服務,他們覺得這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 更可怕的是,你自己也覺得這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于是,一場以唐吉訶德開場的社群游戲,最后勝利的注定是風車。 所以,我認為目前很多所謂的社群營銷其實是不成立的,在微群中,只有對服務的索取,而沒有相應的回報機制,這個社群注定玩不長。 那是不是社群電商就是錯了?或者說出路何在? 社群電商當然沒有錯,相反,2016年是電商的社群年,早在兩三年前,我就在講部落電商是方向。沒什么可討論的,社交電商的出路,當然就是部落化,或者說社群化。 但這里有一個前提,那就是-- 要拋棄客戶就是上帝的概念,玩社群部落電商,誰是你的客戶?微信中全是人,發(fā)個二維碼,什么人都來了,如果你非要以傳統(tǒng)經(jīng)濟中的客戶概念來做,那就非死不可。 所以,我最近提出了部落微電商的非社交玩法--“2+2+2模式”,這是我這幾年研究與實踐電商,得出的最重要的結(jié)論,也就是說,微信群的經(jīng)營,不做社交,只做選擇,明確的提出自己的價值主張與利益點,讓來的人清楚知道自己為什么進群。 ![]() ![]() 記住,在這里,明確的價值主張與利益點,是一定要體現(xiàn)在某個產(chǎn)品上,沒有什么比清楚地告訴進群的人,這個群的基礎是某個產(chǎn)品,從而把一些不需要這個產(chǎn)品的人T出,更體現(xiàn)對消費者尊重了。 ![]() 社交如何電商的秘密就在這兒 商業(yè)就是商業(yè),商業(yè)永遠是圍繞具體的物品或服務展開,而社交電商的價值在于,你永遠不缺乏客戶,微信上全是客戶,你缺乏的是用一個簡單方法把他們區(qū)分開。 所以,我的結(jié)論是,先社交后電商是不成立的,先電商后社交才成立。這句話,我花了兩年時間才搞明白。 ![]() 多年前,我做戰(zhàn)略咨詢的時候,講過一句話:企圖滿足客戶的一切需求是不戰(zhàn)略的 今天,我想說,當微信上全是人的時候,搞個群,把進群的一切人都當客戶,讓這些人動不動以上帝的姿態(tài)要求你,那是自討苦吃。 拋棄把進群的人當客戶,拋棄把這些客戶當上帝的概念,這是你玩社群營銷的第一要義。 ?。ǜ嘣敿殐?nèi)容,大家可以看《移動電商3.0》這本書的第24章《部落微電商2+2+2模式》) |
|
|
來自: 阿一66 > 《商業(yè)與商業(y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