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米芾 云山寒林圖 北京海士德2010
成交價470.4萬元
作品鑒賞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等。祖籍太原,曾長住江蘇鎮(zhèn)江。他是北宋著名書法家、畫家和書畫鑒賞家,善畫山水。宋徽宗時曾為書畫學博士,官至禮部之外郎。他在書法上與“蘇黃米”(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蜚聲宋朝書壇,對后世產生重要影響,其傳世代表作有《蜀素帖》等為后人習書必備的法帖之一。
米芾一生趣聞頗多,做官不理民政,專心搞他喜愛的奇石書畫;他好潔成癖,又愛奇裝異服;愛奇石,鬧拜石為兄的笑話;愛硯而不怕觸犯皇帝;愛古書畫,常以臨本易真本;向人討王羲之書法不得,便以死要挾。故當時人常稱他為“米顛”。擅作水墨淋漓,煙云掩映之筆,專為表現煙雨云霞,迷?;没那槿ぃ贩Q“米氏云山”。是北宋后期突破前人畫格而另辟蹊經者。明董其昌稱“唐人畫法至宋乃暢,至米又一變耳”。他長住江南,尤對鎮(zhèn)江一代的云山煙雨目染至深。本幅作于1099年,米芾時年48歲,為其書法繪畫成熟時期所作,信手拈來,落筆自然,用其獨創(chuàng)“米點皴”參以積墨和破墨,寫江南云山,溪水人家,煙云掩映,近處茅舍小舟,內有高士獨坐其間,通幅秀潤有致,不以形似為先,不取工細,意似便已,饒有情趣。其獨創(chuàng)技法將水墨渲染的傳統(tǒng)又提高了一步,對后世畫家影響深遠。
米芾的這幅《云山寒林圖》作品,整體結構、布局和謀篇及用筆,是承前人之長又有創(chuàng)新的繼往開來之作。圖上描繪云霧掩映的山林景色,圖中的霧滿谷,遠山聳立云端,近處古松數株植立于山巖之上。松下有屋,悠閑舒適。山巒青綠暈染,筆法細致、嚴密,用淡墨、淡色表現云霧,又稍加重淡墨、淡色表現霧中山色、樹木,濃淡相間,十分成功。作品中既有山峰林木,又有山中浮動的云霧,并通過山霧表現青山的濕潤、靜謐和松樹的矯健挺拔。這充分展現了作者用心體悟他自己對江南山水的真切感受和表現江南煙霧景色山水的功力。又得明沈周、文徵明題跋,書畫兼美,集三家之才情于方寸之間,不可多得。
“蓉峰賞玩”劉恕收藏印,劉?。?759-1816),字行之,號蓉峰,又號寒碧主人、花步散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善鑒賞書畫。卒年58。
“愙齋”是著名鑒藏大家吳大澂晚年齋號,吳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號恒軒,晚年又號愙齋,江蘇省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代官員、學者、金石學家、書畫家。善畫山水、花卉,書法精于篆書。
超然象外 墨戲逸格 ——米芾《云山寒林圖》賞析
宋代鄧椿在《畫繼》里有一句話說:“公(米芾)字札流傳四方,獨于丹青,誠為罕見?!保ㄒ?《畫繼》,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年8月版)到了清代,學者們已經把後世對米芾畫作的真?zhèn)沃疇幯鼐d了近千年,在他謝世的近千年歲月里,後世始終不厭其煩的將他和他的傳奇畫風做出過各種巧妙的注釋和品鑒,盡管如此,我們對他的畫作真實始終飽有一絲保留的態(tài)度,至今學術界也一致公認大米(米芾)畫作難以尋跡,遠不及其書跡流傳之廣,可供研讀。對現存臺北故宮博物院傳稱米芾《春山瑞松圖》、《云山煙樹圖》及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的《天降時雨圖》,均非學術界一致首肯的真跡。所以如果我們對其畫作的賞鑒如果永遠停留在辨其真?zhèn)蔚慕嵌龋敲礋o疑對其藝術創(chuàng)作成就與價值是有失公允的。
米芾(1051-1107),北宋書畫家,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今屬山西),遷襄陽(今屬湖北),后定居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宋徽宗時召為書畫學博士,曾官至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因舉止顛狂,又稱“米顛”。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行、草書得力于王獻之,用筆俊邁,有“風檣陣馬,沉著痛快”之評,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所作山水,不求工細,多用水墨點染,自謂“信筆作之,多以煙云掩映樹石,意似便已”。子友仁,承其畫法,自稱“墨戲”,畫史上稱“米家山”、“米氏云山”,并有“米派”之稱。亦作梅松蘭菊等花卉畫,晚年兼畫人物,自稱“取顧(愷之)高古,不入吳生(道子)一筆”。存世書跡,有《苕溪詩》、《蜀素》、《虹縣詩》、《向太后挽詞》等。所著有《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及《山林集》(已佚,後人輯為《寶晉英光集》,其孫米憲又輯有《寶晉山林集拾遺》)。
一、江南雨潤、落茄之妙
這幅被明清二代鑒賞家、收藏家認定為是米芾的紙本立軸《云山寒林圖》縱觀全貌墨汁淋漓,得天地山川云行雨施之妙,此圖典型的用筆自是米芾首創(chuàng)的“落茄點”,即畫中描繪云山之山體的淡墨側筆橫點,畫中用筆也印證了歷代的文獻記關于其畫法的記載,
江南多潤澤氣象,每當春夏之季,雨後、曉霽之際,煙云嵐色之時,在水氣、光影變幻交匯下,虛實隱現,常常形成朦朧的奇幻之景,因其不作雄偉險峻的峰巒,不為奇峭之筆,又無輪廓之圍,虛實相映,濃淡交融,溫潤恬淡故謂“米氏云山”,“米氏云山”藝術的展現了這種自然現象的虛幻和奇境,明董華亭一語道破天機:“畫家之妙,全在煙云變滅中”。(《畫禪室隨筆》)在米芾的畫作中基本上看不到傳統(tǒng)山水畫畫法的勾皴點染,這種極為嚴謹幾近程式化的山水樣式在米顛的手里顯然沒有其存在的必要,王克文在《米氏云山敘論》中寫道:“‘米氏云山’表面上是一種重在意韻,重在用墨象征人品的藝術氣格,是‘墨’的解放。但實質上反映了特定時代藝術審美意識的變化,反映了文人畫革新的思潮?!北彼沃泻笃趯W術領域文同、蘇軾、黃庭堅等人在藝文思想和畫學觀念上倡導抒情寫意,繪畫與詩、詞、書法等一樣,表現出一種寓物寄興、創(chuàng)格求新的趨勢,五代、北宋初以來強調“型真”,以寫實再現為主的繪畫美學觀向強調“意切”以表現為主的新觀念轉換,“米氏云山”無疑是這里面的翹楚,而“落茄點”又必然是其最鮮明的表現形式,此圖山體形狀部分先用清水潤澤一過,以淡墨漬染,中墨筆破出并皴出層次,再用大小錯落的稍濃橫點疊垛,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有意的留出些許空白處,筆筆可見。山形上部用筆稍濃,用筆密,山體下部用墨稍淡,用筆疏。表現山石形狀皆用橫點絕類輪廓線,云氣用中墨色筆空勾如芝草形,并以淡墨渲染,近景樹木枝干大都用稍濃墨筆一筆畫出,似如隨意為之,但筆力蒼勁,微小而見驚奇。今人陳傳席稱米芾的畫為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結合之作(引自《中國山水畫史》),歷代的敘說,米芾描繪鎮(zhèn)江一帶的山景,舍米點則無更好的方法,宋人趙希鵠《洞天清錄》有云:“米南宮多游江浙間?!嵋阅克姶_需米點方能表現如意?!?/div>
二、迷遠之境
此畫近如淋漓之境,迷遠之深邃,遠是中國藝術的重要境界之一,詩、書、畫、園林等藝術部類都把“遠”作為重要的審美理想境界,視之以遠,必不清晰,迷迷蒙蒙,奇奇幻幻,莽莽蒼蒼。古代藝術家稱之為“迷遠”。它是生命距離所產生的美感的主要體現。北宋韓拙在其《山水純全集》寫道:“郭氏曰,‘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上、背后有淡山者,謂之高遠:物在山前而窺山后者,謂之深遠:自近山邊低坦之山,謂之平遠?!抻终撊h者:有近岸廣水、曠闊遙山者,謂之闊遠:有煙霧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見者,謂之迷遠;景物至絕而微茫縹緲者,謂之幽遠。韓拙革新了郭熙的三遠法,今人朱良志在其《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談到分析了韓氏三遠的中的迷遠之趣:“迷遠則是平遠中所彌漫的夢幻般的境界,迷離恍惚,云霧盤桓,嵐氣卷舒,水光山色漫衍縹緲,若即若離,若有若無?!痹陧n拙這里,迷遠被視為一種山水境界而予以推出,唐宋山水多迷遠之境,如李思訓善為云霧縹緲之態(tài),《歷代名畫記》說他:“其畫山水樹石,筆格遒勁,湍瀨潺湲,云霞縹緲,時睹神仙之事,窅然巖嶺之幽。”李成更以平遠迷離山景見長,蘇轍謂其:“縹緲營丘水墨仙,浮空出沒有無間。”
(
引自《王晉卿所藏著色山二首》)在迷遠這一點上,米芾和其子無疑是將此境推向極至,他們的“云山戲墨”,就是在迷離漫漶之間盤放胸中之郁境,此圖近景遠山皆一片迷遠之妙境,此境的追求正如他所題的“云山草筆”,畫似草草而成,并不十分關心也不十分著意。他在自題《云山草筆》中寫道:“芾岷江還,舟次海應寺,國詳老友過談,舟閑無事,且索其畫。遂率爾草筆為之,不在工拙論也?!保ㄒ浴妒焦盘脮媴R考》畫部十三卷),正是他這種逸筆草草隨意為之但渾然天成的作畫方式至其迷遠追求大開,恰入南田稱其有恍惚迷離之趣。
三、爛漫迷癡 逸品天下
米點山水的出現在畫史上有特殊的意義,不僅僅因為他是文人山水的漫興之作,也因為米芾本人的出格,與眾迥異,明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說:“畫家中目無前輩,高自標樹,毋如米元章。此君但有氣韻,不過一端之學,半日之功耳?!边@里的“前輩”的山水自晉宋以降,皆是用線條勾出山石形體,再填青綠顏色,后是漸漸出現皴法,至唐五代,荊浩提出筆墨,山水畫總是在筆墨上下功夫。至宋是無論如何也離不開勾、皴、點、染諸法的,總是有筆有墨,但米芾破除了這一切,張羽言“
一掃千古丹青塵,神閑筆簡意自足”。又說:“前代人畫山水,逸品只屬米南宮?!保ㄒ浴队v代題畫詩類》卷九)
元人蘇大年題米友仁《云山圖》有云:“米家父子畫山水自出新意,超出筆墨蹊徑之外,杜子美所謂:‘一洗萬古凡馬空’也”。
明董華亭在其《畫禪室隨筆》里記:“蓋唐人畫法,至宋乃暢,至米又一變耳”。又在其《容臺別集》云:“詩至少陵,書至魯公,畫至二米,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明顧起元:“昔人謂山水之變,始于吳(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訓、李昭道)……厥後荊(浩)、關(仝)頓造其微,范(寬)、李(成)愈臻其妙。自米氏父子出,山水之格又一變矣。”(《嫩真草堂集》)
變則成,變則通,變則生,山水畫至米家以爛漫之滋華養(yǎng)天下,《云山寒林圖》正是在這一變革下的產物,米芾以其過人之姿,天真浪漫之才情,貫通古今之眼力及卓絕天下之書法功力,和超然象外的審美創(chuàng)作處這別開天地之大美的“米氏云山”,筆者以為這才是此作值得一書的意義所在。
(天津美術學院 劉金庫教授,歲次2009年12月6日)
題簽:宋米芾云林遠岫圖真跡。
題識:元符二年四月十一日作于寶晉齋,襄陽米芾。
題畫:
(一)風流不見米南宮,依舊云林遠樹重。貌得匡廬舊游處,半江秋色洗芙蓉。石田沈周。
(二)霧鎖蒙蒙樹,煙凝澹澹山。元章真跡妙,遺法誰人攀。長洲文徵明題。
作品資料
作者
尺寸 177×41.8cm
作品分類 中國書畫>繪畫
創(chuàng)作年代
估價
成交價 RMB
4,704,000
專場 中國古代書畫
拍賣時間 2010-07-16
拍賣公司 北京海士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首屆藝術品拍賣會
著錄:《榮寶齋·第九回清賞雅集》,榮寶齋出版。
鈐?。簡⒚魉接?/div>
鈐?。涸?/div>
鈐?。簡⒛?、曰石翁
鈐?。横缑鳌⒑馍?/div>
收藏?。簵钊蕜P印、寄敖、天成珍賞、項子京家珍藏、蓉峰賞玩、墨林山人、子京父印、愙齋鑒藏、項墨林鑒賞印
━━━━━━━━━━━━━━━━━━━━━━━━━━━━━━━━━━━━━━━━━━━━━━━━
陰山箴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