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搞笑,不經(jīng)意間的一次聊天,竟把幾十年來一直困擾我“正月里理發(fā)死舅”的問題給破解了。 走在路上問一女友,“為何正月里不可以理發(fā),理發(fā)為何死舅舅,家里沒有舅舅會死誰?”女友聽了哈哈大笑“你搞錯了,不是死舅舅,是正月理發(fā)思舊?!?/b> 為了證實她的說法,我專門上網(wǎng)搜索到一些資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很奇妙,沒有想到“死舅”和“思舊”還可以寫成一篇文章,現(xiàn)和您一起分享。 農(nóng)歷“二月二”是傳統(tǒng)的“春龍節(jié)”,有“二月二龍?zhí)ь^”之說,民間一直有“理發(fā)去舊”的風俗。據(jù)說在這一天理發(fā)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正月里理發(fā)死舅舅”的說法實際上是源于一個“誤解”。
據(jù)考證,1644年清朝入關后,官方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壺頭”,即剃掉前額的頭發(fā),在腦后扎一條辮子。于是許多人把遵從傳統(tǒng)習慣和懷念明朝的情感結合起來,約定每到正月里大家都不剃頭,并將這個行動定名為“思舊”,意思是“思念過去的歷史”。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口耳相傳,以訛傳訛,“思舊”的諧音附會成了“死舅”,遂有了流傳至今的民俗。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文化的核心是一種“人倫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樣的文化背景促使原本的“誤會”竟形成了強大的力量。
有85%的人會選擇在二月二這一天理發(fā)。認為在過去的一年里,不管流汗流淚,到二月二這天就結束了,新的一年從二月二這天算是新的開始。做貿(mào)易生意的人特別喜歡選擇這天來理發(fā),就是圖個吉利,希望今年的生意能紅紅火火。
為什么要“二月二”才龍?zhí)ь^呢?因為農(nóng)歷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jié),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蘇、草木萌動,農(nóng)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濕潤,保有水分。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從節(jié)氣上說,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么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xiàn)降雨的目的。 為什么是龍“抬頭”呢?因為二月初處于驚蟄前后,蟄伏一冬的各種動物又恢復了活力,該有所活動了。龍?zhí)ь^了,意味著龍也行動起來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了。不過,這種說法是一般人對“二月二龍?zhí)ь^”的通常解釋,通俗易懂。然而對于“龍?zhí)ь^”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這往往被人忽略。
古人以為地球是不動的,是太陽在運動。早在春秋時期甚至更早,人們就把太陽在恒星之間的周年運動軌跡視為一個圓,稱為黃道。再利用某些恒星把這個圓分為28個等分,形成28個區(qū)間,稱為二十八宿?!八蕖北硎揪幼?。如果觀察月亮的運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輪流住完,大約一個月,所以稱“宿”。把這28宿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平分,每個方位便有7個宿。對這28宿,都給它們起了名字。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們構成一組,稱之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象征龍的頭角,亢宿是龍的頸,氐宿是龍的胸,房宿是龍的腹,心宿是龍的心,尾宿、箕宿是龍的尾巴。在冬季,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地平線下,黃昏以后也看不見它們。 至二月初,黃昏來臨時,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xiàn)了。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zhí)ь^。《說文解字》在解釋“龍”字時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倍际侵高@蒼龍7宿在天空的隱現(xiàn)變化,并非是真有一條動物之龍在變換?!按悍侄翘臁笔侵复悍謺r期,角宿開始出現(xiàn)在天空,東方蒼龍初露頭角,即是“龍?zhí)ь^”。
中國遠古對龍的崇拜信仰一直延續(xù)下來,把龍視為管雨水的動物神越來越明確,所以《左傳》桓公五年說:“龍現(xiàn)而雩”,是說驚蟄以后龍就要出現(xiàn)了,這時要舉行祈求降雨的祭祀。戰(zhàn)國時的地理、神話著作《山海經(jīng)》中也說,應龍居處在南方,“故南方多雨”,而燭龍“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也就是經(jīng)常招來風雨。由于想象中的龍能騰云駕霧,于是迷信龍能給人帶來祥瑞,來到人間便可以化身為帝王天子,以致把皇帝稱為真龍?zhí)熳印?/b> 農(nóng)歷二月初天氣漸暖,昆蟲開始活動,有的蟲子對人體健康是有危害的,所以這一天就有越來越多的人用油煎食物、攤煎餅等辦法,憑借煙氣熏死蟲子,這是一種講求衛(wèi)生的理念。在北方,如河北、山東、陜西等地還有吃炒豆的做法用來驅(qū)蟲。人們將黃豆浸在鹽水中一段時間,然后取出放在鍋中爆炒,很快黃豆在鍋中發(fā)出蹦響,以此驚動蟲蝎,將之驅(qū)趕。
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確是“龍?zhí)ь^”了?!段鼋蛑尽吩诿枋鲈蠖嫉娘L俗時提到,“二月二,謂之龍?zhí)ь^”。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面條,稱為“龍須面”;還要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總之都要以龍體部位命名。
各地還有很多紀念“龍?zhí)ь^”的民俗活動,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二月二龍?zhí)ь^”作為古代民俗的一種節(jié)日,如今已經(jīng)基本上從中國人的現(xiàn)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發(fā)表這篇文章是想請您了解關于“二月二龍?zhí)ь^”的一些文化內(nèi)涵,例如古人對龍的崇拜、“龍?zhí)ь^”在古天文學上的唯物解釋等等。 “龍?zhí)ь^”了,O(∩_∩)O哈哈~!涿州的人們又會放鞭炮紀念了。 謝謝您的閱讀!再見! |
|
|
來自: 孔雀寨主50 > 《節(jié)日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