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大便或干或不干,不干的多,干的也是開頭干,后面并不干。兩三天不大便也不為所苦,口不渴(此一點與第一型相區(qū)別,一定注意),蹲茅廁時間長,卻解不下多少,脈弦。此類便秘的病因病機正如黃元御所說:肝郁脾濕腸燥。用藥上我亦采用了黃氏之法,不過在黃氏方的基礎(chǔ)上作了一些變動和加減,具體為:茯苓10克 澤瀉10克 白芍10克 生地黃15克 牡丹皮10克 炙甘草6克。自從我組成此方之后,治療便秘可以說是如虎添翼,每遇此類便秘,無不應(yīng)手而愈,真可謂百用百效,屢試不爽。 【病例】某男,61歲,患頑固性便秘二十余年,痛苦不堪,一提大便就條件反射似的眉頭緊鎖、一籌莫展,恨不得用鐵棍把自己的腸子通一通。多年治療無效,早已對此病失去了治療的信心,聽人們說我對此病頗有研究,抱著試一試的希望前來就診。我為其診斷:大便不爽難下,每次大便蹲茅廁半小時以上,還解不下多少,口不渴,水滑舌,脈弦。我辨證為:肝郁脾濕腸燥。 【處方】炙甘草6克 茯苓10克 澤瀉10克 牡丹皮10克 白芍10克 生地黃15克 10劑。 服后大便即基本正常,每日一次,量不少,爽快。又服20劑,愈。后隨訪三年未犯。 此型病人我治愈無數(shù),基本都用此方加減,病復雜時,加用其他方,合成復方,療效頗佳。順便說明的是,黃元御的原方為:肉蓯蓉三錢 麻仁三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甘草二錢 桂枝三錢。其治病偏于溫陽,忽于養(yǎng)陰,臨床之余,發(fā)現(xiàn)療效不大,甚至有時患者熱證蜂起,于是,我一改其用藥,而繼用其思路,漸漸才成此方,用之實踐,效果非常,乃固定下來,作為效方,以備臨床應(yīng)用。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111.便秘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