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興縣志》中提到有一把壺,“一壺千金,幾不可得”。千金之壺,可以說是價值連城,稱得上是壺中之王了。那么,這究竟是怎樣的一把紫砂壺呢?
《宜興縣志》中記載的這把千金之壺是一件被稱為“掇只”的紫砂壺,“掇只”是紫砂壺造型中特有的一種壺型,造型像是把許多球狀和半球狀堆積到一起,由于掇在漢語里有連綴堆疊的意思,因此,這種造型的壺被稱為掇只壺?!兑伺d縣志》中記載的掇只壺之所以價值連城,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興制壺大師邵大亨之手。
邵大亨,江蘇宜興蜀山上袁村人,年少成名。約生于乾隆晚期,歿于道光末年。性格孤傲,清介耿直,堅貞不屈,制壺以渾樸取勝,氣韻溫雅。在清代,他的作品已被嗜壺者視為珍寶,“一壺千金,幾不可得?!?/p>
顧景舟在《宜興紫砂壺藝概要》中云:“經(jīng)我數(shù)十年的揣摩,覺得他(邵大亨)的各式傳器,堪稱集砂藝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從他的選泥的精煉,造型上審美之奧邃,創(chuàng)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術的高超,博得一時傳頌,盛譽之高,大有‘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之慨?!?/p>
顧景舟去世前,曾專程趕到上海再看一眼“大亨掇只壺”,那是最后一眼的癡情。不論是對經(jīng)典崇拜不輕易上手,還是對藝術苛求不隨便動手,亦或是年事已高不方便出手,顧景舟雖對“大亨掇只”壺寵愛有加,再三解讀,卻是從未仿制過“大亨掇只”壺的。這從另一個角度,反證了“大亨掇只”的王者之氣,揭示了紫砂大師的嚴肅嚴謹。
曹婉芬制、范建軍刻 大掇只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