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朋友問小編,問如何判斷作品的好壞,今天我們就講一下這個問題。 其實看一件作品的好壞,無非就是從字的線條、用筆、結構和章法上來分析。不管是篆書、楷書、行書或是草書都離不開線條,可見寫好一幅作品線條的好壞至關重要, 判斷線條質量的時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線質】 線質即線條的質量,對線質的要求分為兩點,一是普通特點,一是特殊質感。 線質的普通質感,即線條的圓勁、薄厚、強弱、流暢。善于用筆者,雖然線條細如發(fā)絲,但線條仍是呈圓柱狀的;不善于用筆者,雖線條粗獷,但是軟弱無力;薄厚乃是一字之血脈,是精氣神的體現(xiàn);強弱在這指的是線條的彈性的強弱;流暢則是線條的熟練程度的表現(xiàn)。 特殊質感,則是不同書家不同作品的獨特風格。例如《嶧山碑》,其線質因溫潤和硬度被稱為鐵線抑或玉箸;顏真卿則以千鈞之金剛杵而著稱;沙孟海的線質如棗木之硬朗。諸如此類便是通過線質的獨特質感來定義書家寫出的線條特征。 【線形】 線形包括長短、粗細、弧度三個方面。長短決定線形的空間構造,粗細則決定線形空間構造的方式,弧度則展現(xiàn)出線條的力量和延伸方向。如圖所示: 【線構】 線構即線條之間的錯落和構架方式。構的形式主要指向空間。書寫時,第一筆一出來就要考慮和第二筆的銜接方式,和它圍出來的空白的大小、形狀、質量。常人在書寫時注意力總在黑的線條之上,但是高手總留心于空白。寫黑的線要讓人感到意不在書、一揮而就,但是留出來的空間要讓人感覺到是經(jīng)過精確計算、打磨出來的,線條要無意,留白要有意,這才是真正的書法。如圖: 【線律】 線律是線條在運行過程中的節(jié)奏與規(guī)律,在篆書中較少,行草書中較為常見,如曲線“S”形的線,在運行過程中,有的地方會稍作停留,然后一劃而過,這便是其節(jié)奏。在一篇作品中它會顯示出快慢節(jié)奏的鮮明變化,如圖所示: 【線韻】 線韻是一根線條的韻味與氣質。好的線條會給人一種壓迫感,讓人看了肅然起敬,比如懷素的線一看就有一種脫俗之氣,這是讀萬卷書與參禪后的精華,最后表現(xiàn)出來的是禪意的韻味。 所以想要寫出好的線條,書寫時毛筆就要能夠壓得住紙,要學會控制筆鋒,要么在線的中間行筆,要么是中鋒與側鋒的熟練切換,更要能夠做到對筆的提按自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