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diǎn)擊笑談風(fēng)云 【前情提要】伍子胥要為父兄報仇,就必須前往吳國,而到吳國又必須經(jīng)過昭關(guān)。為抓住伍子胥,楚平王派兵嚴(yán)密盤查過往昭關(guān)的行人。伍子胥走頭無路,一夜愁白了頭?;矢υG冒充子胥,被守關(guān)士兵抓住,趁著雙方爭吵、盤查放松之際,伍子胥帶著公子勝混出了昭關(guān)。但是危險并沒有因此過去。 看地圖就知道,一出了昭關(guān)就是長江。大江茫茫,沒有船。伍子胥前阻大水、后慮追兵,生怕昭關(guān)上的守將一看抓的人不是他,帶著兵來追,當(dāng)時心急如焚。這個時候,正好看見從下游劃上來一只船,一個老頭一邊劃船一邊唱歌。伍子胥就叫他:漁人渡我、漁父渡我。那個漁父就唱了一首歌,大概的意思是說,這個地方渡你,會被別人看見,我們能不能再往下,走到蘆花深處,我再來渡你。伍子胥就帶著小孩走到蘆花深處。漁人就讓伍子胥和小孩上了船。大概經(jīng)過了一個時辰渡過了長江。
過了長江之后,漁父就問伍子胥是誰。伍子胥這個時候已經(jīng)比較安全了,就跟漁父承認(rèn)了自己的身份。那個漁父說,我看你是遠(yuǎn)行之人,可能腹中有些饑餓了,我家離這不遠(yuǎn),你等我一下,我到家里面拿一些飯來給你吃。漁人就走掉了。 伍子胥等漁人,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當(dāng)時就起了疑心了。萬一漁人回去又報告呢?因為楚王當(dāng)時下令,誰要能夠抓住伍子胥,賞五萬石糧食,賜給執(zhí)珪的爵位。五萬石是個什么概念?漢朝的時候,做到部長這一級,每年的工資也只不過是兩千石。所以五萬石糧食是非常非常多的錢?!皥?zhí)珪的爵位”呢?珪是古代的一種玉器,不同爵位的人可以拿不同的珪。珪的上面是三角形,下面是方的。古時候有五種爵位,是舜的時候定的,公、侯、伯、子、男,不同的爵位拿不同的珪。執(zhí)珪就是給你一個封爵,屬于社會地位很高,這個叫“貴”;五萬石糧食,相當(dāng)于很多錢,叫做“富”。誰要能舉報伍子胥就會得到這場大富貴。所以說伍子胥當(dāng)時就懷疑漁人會回去,叫楚兵來追他。他和公子勝就躲到了蘆花深處。 又過了一段時間,漁父回來了。漁父回來后一看伍子胥不在,就又唱了一首歌,大概意思是說,我不會出賣你,把飯給你拿過來了,你出來吧。伍子胥就出來和漁父相見,并解釋說逃亡之人不得不加倍小心。漁父拿出了他做的麥飯鮑魚羹,給伍子胥吃。吃完后,伍子胥跟漁父說:老丈,謝謝你,今天救我一命渡我過江。我腰間有一口寶劍,是楚莊王賜給我祖父的,上面有七顆鉆石,價值百金,我愿意把這把劍送給你,作為一種感謝。
老丈說,我連五石擔(dān)糧食和執(zhí)珪的爵位都不要了,怎么會要你的寶劍?而且我聽說“君子無劍不游”,就是說當(dāng)時士人一定要挎寶劍的,無劍不游。漁父說,你要趕了那么遠(yuǎn)的路,我怎么可以要你的寶劍?他就推辭不受。伍子胥再次謝了老丈之后,轉(zhuǎn)身就帶著公子勝走。走了幾步,伍子胥又回來了,問漁父:“老丈姓名?我將來怎么能夠找到你,怎么能夠報答你?”老丈說:你我萍水相逢,如果將來再有見面的機(jī)會,你就叫我漁丈人,我就叫你蘆中人,因為你是在蘆花深處躲著嘛。 伍子胥說:我記住了。我還有一件事情要囑咐你,如果楚國的追兵過來,問你是否見到我,請告訴他們你沒有看到。老丈說:你走吧。伍子胥就走了。走了幾步,就聽老丈在身后講:“如果楚兵真的追你,我怎么才能夠洗脫自己的嫌疑?請以我的死,來消除你的顧慮。”他當(dāng)著伍子胥的面把船翻過來,自己就沉到水里邊去了。伍子胥看到后就說:“我因你而活,你因我而死,哀哉!” 漁丈人這件事,在正史中是有記載的。 伍子胥去吳國,路過一個地方叫溧陽。這個時候伍子胥帶著小孩趕路,腹中已經(jīng)非常饑餓了,看到一個女人在河邊浣紗。他就走過去說:“行路之人,可不可以求妳賜給我一餐飯?”
女人頭也沒抬,說:我已經(jīng)30歲了,一直沒有嫁人,跟著我的母親,一直是以貞節(jié)這一原則來要求我自己,我不能隨隨便便把飯給一個男人吃。 伍子胥說,我現(xiàn)在窮困潦倒,需要妳的飯救命,不是無緣無故跟妳搭話的。那個女人就抬頭看了他一眼說,我看你絕對不是一個長久困厄的人,就把飯給你吃吧。 伍子胥和公子勝就每個人盛了一碗,吃完之后把剩下的飯又還給了女子。女子說,既然你們要趕很遠(yuǎn)的路,為什么不吃飽呢?你們把飯全都吃了吧。伍子胥和公子勝再次謝過女子后,就把飯全都吃掉了。 伍子胥就跟女子說:如果有人問起我的行蹤,妳不要說見過我。那個女子說,我跟我的母親在一塊生活了30年,從來沒有跟男子說過一句話,今天不但給你飯,而且當(dāng)時就是伍子胥吃飯的時候,女子還在地上鋪了一個蓆子,然后長跪伺候伍子胥吃飯。她說我做了這樣的事情,是有虧貞節(jié)的,而且你還囑咐我說不要泄露你的行蹤。她說,你走吧,不要再管我了。伍子胥走后這個女子就抱著一塊大石頭,把自己沉到了水里。 這件事情現(xiàn)代人其實很難理解古人的想法。當(dāng)伍子胥返回來發(fā)現(xiàn)這個女子死了后,就咬破中指,用血在石頭上寫了二十個字,“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后,千金報德”。十年之后,我要用一千斤黃金來報答妳的德行。他就害怕別人看到字,他就把沙子推上去,把石頭就給埋起來了。(后來,伍子胥在吳國當(dāng)了國相。吳王攻楚,伍子胥報了楚平王殺父之仇后不忘報恩,苦于不知姑娘家住哪里,只好把千金投入她當(dāng)時跳水的地方?!扒Ы鹦〗恪钡涔视纱硕鴣?。) 浣紗女的事情不見于《史記》的記載,但是在《東周列國志》和《吳越春秋》上都有這樣的記載,包括大陸出版的一本嚴(yán)肅的歷史書《中國通史》里邊也有。 這件事情我們現(xiàn)在的人其實很難理解,就是當(dāng)時在春秋戰(zhàn)國年間,人們對道義原則的重視,那是遠(yuǎn)遠(yuǎn)超過生命的。在趙氏孤兒的故事中,當(dāng)時趙盾的兩個門客程嬰跟公孫杵臼有個約定,公孫杵臼是以慷概赴死的方式來保護(hù)孤兒,而程嬰是含垢忍恥15年,活下來把趙氏孤兒撫養(yǎng)成人,最后殺掉了屠岸賈,為趙盾報了仇。 但是報仇成功之后,程嬰他就跟趙氏孤兒講,我偷生了15年,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到你報仇了,我要把這樣的消息帶到地下去,告訴趙盾和我的朋友公孫杵臼。當(dāng)時趙氏孤兒就攔著他,一定要報他的恩。但程嬰還是拔劍自殺了。 這是我們也很難理解的事情,因為他做了這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最后報仇成功之后,他說我一定要報公孫杵臼于地下。
另外一個故事是即使無言的諾言也要兌現(xiàn)的“季札掛劍”:季札出使列國,經(jīng)過徐國時,徐國的國君盛情的接待了他們。宴席上徐國的國君表現(xiàn)出非常喜愛季札佩戴的寶劍,季札知道徐君的想法,雖然也有心將寶劍相贈,但還要出使很多國家,就沒有將寶劍獻(xiàn)出。出使回來時,季札又到徐國,但徐君已經(jīng)死了,季札就把佩劍取下來,系在徐君的墓前的樹上后離開了。隨行人員問,徐君已死,寶劍為何還要給他?季札說:“之前我在心里已經(jīng)答應(yīng)把劍送給他了,我不能因為他死了就違背自己曾在心里對他的承諾啊?!?/span> 古人講求誠實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自覺遵從言而有信的準(zhǔn)則。承諾一言既出,即是以天為誓,天地為證,天地可鑒,以此約束內(nèi)心,做到言出必行。伍子胥明知浣紗女已逝,卻珍重其恩情如山,千金沉水以示對其恩惠的祭拜,這樣的諾言,是古人對恩德的義舉;申包胥對朋友行義,對國家盡忠,這樣的諾言,是古人價值觀的體現(xiàn),兼顧“忠、義”,赤膽忠心;而季札是歷史上記載的一位高德之人,即便是沒有說出來的承諾,他也要去兌現(xiàn),“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誠信是立于天地之間,無愧于心的光明磊落。其實,人能做到不自欺,也不欺人,就會活得坦坦蕩蕩。 人無信則不立。誠信,是人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就是說如果人沒有信用的話,不知道他還能做什么。在中國的正統(tǒng)文化中,誠實守信不僅被看作“立身之本”、“舉政之本”、“進(jìn)德修業(yè)之本”,甚至擺到關(guān)系國家興亡的重要位置。 --未完待續(xù)-- 【聲明:本文由《笑談風(fēng)云》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務(wù)必來自公眾號'笑談風(fēng)云'(xtfy999)】 《笑談風(fēng)云》是由美國著名評論家、作家天亮 · 章博士精心研究,鄭重推出的海外首部大型講史節(jié)目,自2012年推出第一季《東周列國》以來,因其通俗易懂,風(fēng)格與視野不同于其他中國史評節(jié)目,旋即受到海內(nèi)外華人的喜愛和追隨,引發(fā)了持久不衰的“笑談”熱,《東周列國》DVD更是被美國國會圖書館作為精品予以典藏。 2016年初,章博士推出第二季《秦皇漢武》,基于第一季《東周列國》建立的良好口碑,這次他的開年新作廣受世人關(guān)注和期待。 |
|
|
來自: 善RENZHENHAO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