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蟈蟈是田間常見的鳴蟲。是鳴蟲就得放聲歌唱。但家鄉(xiāng)偏偏有這樣的傳說:某地塊里的蟈蟈是啞巴。 很早以前王莽攆劉秀,劉秀躲在那里,或許是嫌吵得慌,或許是怕引來追兵,要蟈蟈閉嘴。 蟈蟈很聽話。 小時候缺乏追根究底的精神,未能實地驗證那些蟲子的沉默指數(shù)。若如故事所言,說不定能發(fā)現(xiàn)一個新物種。但依故事邏輯,蟲子們應(yīng)該還有言語功能,只不過被禁言了。一旦蹦出那一畝三分地兒,忘記沉默是金的古訓(xùn),還是普通的蟈蟈。 劉秀本是沒落的貴族,時逢動蕩,在歷史罅隙中進(jìn)退騰挪,積累起當(dāng)皇帝的資本,成為勵志楷模。人們感興趣的不是他成功后的榮耀,而在逃亡時的左支右絀。 至少在那一刻,英雄與我們基本還是平等的。他失去了一切,惟一的法寶就是面向未來的承諾。 王莽攆劉秀的傳說多是超自然奇跡,不是老鴰幫退敵,就是馬齒莧能遮身。對于幫過忙的朋友,劉秀大都有所報答,給老鴰個項圈,允許馬齒莧曬不死什么的。 只可惜了我老家的蟈蟈,沒幫上什么忙或者不夠積極,只能成為主角金口玉言的旁證。 劉秀 英雄之所以能成為英雄,離不開與人的互動。劉秀在傳說中的逃亡,也有和人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的,比如他的老婆陰麗華。 話說劉秀被攆累了,餓暈了。斑禿患者陰麗華用麥仁粥和芝麻葉救了急。劉秀施展起承諾大法,要娶這個丑姑娘做老婆。 承諾后來兌現(xiàn),娶親隊伍到了村口。陰姑娘的嫂子不相信小姑子撞大運(yùn),說,要是你當(dāng)皇后,上轎時我來墊腳。 必要時得來點兒魔法。圣旨宣讀完畢,陰麗華容顏蝶變,升級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 陰姑娘往地上吐口能變珍珠的唾沫,想賴賬的嫂子為之折腰。 姑嫂較量,逆襲的丑小鴨完勝。 伍子胥 同樣是英雄逃亡,平民紓難的故事,有的就不如這則讀來親切。比如硬線條的伍子胥。 楚王抓了伍奢,又要求他兩個兒子歸案,否則亮劍。 老大回去了,身為老二的伍子胥怎么辦? 不回去,父兄難以保命;回去了,可能被斬草除根。 伍子胥在糾結(jié)中選擇了前者。他只有向前向前,把楚王做了,來證明父兄之死重如泰山。 作為復(fù)仇故事的主角,伍子胥不容易。無路可走,在昭關(guān)一夜愁白了頭發(fā);又無路可走,在江邊遇到一名漁父。 漁父渡伍子胥過江后,想好人做到底:“你在樹下等著,我給你拿點吃的?!?/span> 伍子胥怕他報警,藏身葦蕩。 漁父歸來找不到人,高呼:“蘆中人,蘆中人,你還有路可走嗎?” 伍子胥現(xiàn)身后,漁父問:“我好心幫你,你為何猜疑?” 子胥說:“性命本屬于上天,現(xiàn)在屬于您。” 老人謝絕百金之劍的酬謝,囑他快快上路。 伍子胥還是多心了:“把剩飯遮掩好,別讓人看到?!?/span> 等他回頭張望時,漁父弄翻了小船,自沉于江。 先秦故事,多有舍生取義的壯舉。但漁父之死,似因伍子胥辱沒了他的自尊。而伍子胥呢,也沒有和陌生人交心的本錢。 取舍間的兩難,為這段傳奇涂抹上壯麗的色彩。 有時不免想,這樣兩人間的情景,如非后人臆造,只能由當(dāng)事人親傳。 伍子胥最終完成了他的功業(yè)。不知名的漁父,也在這個故事中留下難解的謎題,拷問著人性底線。 漂母 類似的情景,還有一幕。發(fā)生在韓信與漂母之間。 韓信出道前,是個不得志的憤青,一日三餐經(jīng)常沒著落。好在有一張厚臉皮,受得了胯下之辱,吃得下嗟來之食。 他曾在朋友那里長期蹭飯,朋友老婆為了減負(fù),打亂就餐時間。韓信串門的時候,等啊等啊,才明白人家已經(jīng)吃過飯了。 韓信不會種地,到護(hù)城河邊釣魚,技術(shù)不過關(guān),還是難免挨餓的命。 一位漂洗衣服的老媽媽天天帶點飯給他。 韓信激動之余,像劉秀一樣釋放諾言:我將來不會虧待你的。 沒想到老媽媽冷冷地說:你一個大男人,居然養(yǎng)活不了自己。我是可憐你,不求回報。 一語驚醒夢中人。韓信就此長了志氣,很快有了自己的事業(yè),脫貧致富。 他隆重報答了曾給自己物質(zhì)和精神雙重營養(yǎng)的老媽媽,但還是未能達(dá)到對方的境界:做好事,不求回報。 他南征北戰(zhàn),立下不少功勞,但動輒開口談條件,惹得領(lǐng)導(dǎo)很不愉快。不論是有心還是無意,終于以謀反的角色掛掉了。 后人感慨道:韓信悲劇的癥結(jié),是他太在意回報率了。 畢竟人生不是做生意。 掃碼可加入潁川派交流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