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1煉虛詞 [04遼寧卷]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詞的前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3、(07全國卷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望江南 (1)從詞中的“咨嗟”、“休對”、“且將”這些詞語看,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要表現(xiàn)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2煉詩眼 設題角度:給出意境,讓我們錘煉選擇的詞語或哪個字好 對 1修辭2 作者的情感3 字的活用4句式倒裝5音韻和諧 6用詞準確、鮮明、生動 7動靜 8對比 二、答案整合大致兩種類型:1修辭及其好處2字的本意或在句子的含義,再答字的引申義(可展開聯(lián)想描述該句景象)或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3注意上下句的動靜,對比關系 例一、(06廣東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以下問題(6分) 粵秀峰晚望同黃香石諸子二首(其一)譚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紅,遠帆片片點歸艭①。 橫空老鶴南飛去,帶得鐘聲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答案】 “帶”采用了擬人手法,(修辭)賦予“老鶴”人的動作,不說鐘聲遠播,而說老鶴帶鐘聲到海幢,使畫面具有動感(修辭的好處)。 例二、(07廣東卷) 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shù)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lián)中“穿”、“數(shù)”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習題 1(2003年全國卷)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過香積寺 王 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 1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2( 2004年全國卷乙) 木蘭花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①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①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1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如何描寫春色的,試對此進行分析。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3(04福建卷)16.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秋 夜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4(06福建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6分) 端居①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⑴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3分) 5(04浙江卷)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1)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2分) 6(06遼寧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東坡①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確:山多大石。 7(07全國卷2)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第三聯(lián)上下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哪 一個字?請簡要分析。 8(05上海卷)閱讀下面的詩和相關材料,完成第14—16題。(8分)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 9(08全國1) 江間作四首(其三) 西山連虎穴,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魚竿客,歸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臨(約1057一1106):字邠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春日即事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 [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2)這首詩表現(xiàn)作者什么樣的情緒?請進行簡要分析。 11(08天津)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5分)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果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1)簡析“遍”字在頷聯(lián)中的表達效果。(2)詩的后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12(08上海)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4~16題。(8分) 13(08安徽) 小孤山①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 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 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 14(10廣東).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望江東 【注】①闌:阻隔;阻攔。 (1) 15(10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菩薩蠻 ·北固題壁 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無? (1)簡析“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 ”中“住”字的含義。(2分) 好事近① 陸游 (1)賞析上片“映一蓑新綠”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處。(4分) 17(10年四川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減字木蘭花 (2)本詞隱含了怎樣的傷感之情? (18)(09年四川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1) (2) (19)(09山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寄遠 南陵水面慢悠悠,風緊云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1)首句中“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詩后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變化?請作簡要分析。(5分) 【答案】1“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fā)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字在句子的含義)“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字的引申義或在全詩的含義及作者的情感) 【答案】2春天美景富有層次感:首先看到了東風乍起,春波綠水,波面生紋,如細皺紗縠;然后是楊柳初醒,嫩黃淺碧,遙望一片輕煙薄霧;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噴火蒸霞。春的風光正是這樣一層層展開,故用了“漸覺”一語。 作者用一“鬧”字,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使人聯(lián)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氣蓬勃的景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答案】3.“涼”?!皼觥弊?B>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4不能換成“對”或其它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xiàn)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fā)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 用“對”或其它詞難以速到這種表達效果。 如果認為用“對”或其它詞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答案】5. ①“空"字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7答:分別是“明”和“出”,充分顯示出雨后的“新晴”,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沖洗后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 【答案】8化動為靜,描繪出遙看瀑布飛瀉時的景象。 【答案】10(1)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象、比喻非常生動、新奇。(2)表現(xiàn)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嘆世態(tài)炎涼的情緒。詩的一、二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從這些凄涼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緒。三、四句寫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世態(tài)炎涼的感嘆。 【答案】11“遍”字表現(xiàn)松茂鶴多,“稀”字表現(xiàn)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huán)境的幽靜。 ⑵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xiàn)閑適的心情。 【答案】13 此詩托小孤山以言志,表達了詩人盡管身為孤臣,身處末世,也 要勇猛堅毅、殺敵報國的壯烈情懷,以及自己能夠力挽狂瀾、取得抗元勝利的 堅定信念。(2)①小孤山的“孤”與孤臣的“孤”,字面相應,聯(lián)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與詩人砥柱中流的壯士情懷相應,托物而言志③偶爾存留的孤山與沒世僅存的孤臣相應,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將帥嚴重匱乏,比喻貼切。 (15)參考答案: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運不暢,暗寫自己的壯志難酬。 (16)答:“蓑”字勾連“新綠”,“新綠”如蓑,引人聯(lián)想,近觀長短參差,遠望綿延澗澤,形象生動,“映”字體物甚細,將綠草與前句之白蘋紅蓼相互映襯,構成一幅深淺對比、冷暖交融的色彩豐富的美景,是以愉悅人心。 (17)答案:(1)“紅”“翠”點明了花葉的色彩,以“紅”借代花,以“翠”借代葉,含蓄而形象。“斜”“疊”描寫花葉的形態(tài),“斜”字描繪出花朵的多姿,“疊”字則凸顯了枝葉的繁密。 (2)這兩首詩前兩句用夸張手法寫祖國山河的雄闊壯麗,包含熱愛之情,并為進一步抒情做了鋪墊;第三句“淚盡”二字將亡國之恨宣泄無遺;第四句一個“望”字寫出遺民對南宋軍隊收復失地的企盼,一個“又”字則曲折地表達出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遲遲沒有收復失地的失望與埋怨。 (19)答案:(1)“悠悠”,寫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長、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這景象既顯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較平靜容與,也暗透出他一絲羈旅的孤獨。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準備,打下了鋪墊。 (2)詩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變得精神振奮。 正當旅人觸物興感、心境孤迥的時候,忽見岸邊的江樓上有紅袖女子正在憑欄眺望。三、四兩句所描繪的這幅圖景,色彩鮮明,饒有畫意,不妨當作江南水鄉(xiāng)風情畫來欣賞。在客心孤迥之時,意緒本來有些索寞無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見這樣一幅美妙的圖景,精神振奮,羈旅的孤寂在一時間似乎沖淡了不少。這是從“正是”、“誰家”這樣開合相應、搖曳生姿的語 調中可以感覺出來的。 參 考 答 案 1參考答案: 可以有三種答案: 2【答案】表達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親人之情?!坝帧弊职凳咀髡卟恢挂淮卫僳E天涯,飽含愁苦與無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