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禧為何被稱為“ 老佛爺”       
人們大都知道慈禧太后被稱為“老佛爺”,并往往以為“老佛爺”是慈禧的專稱,有的還納悶她作為一個女人何以有這樣的稱呼。 歷史上慈禧確曾被長期稱作“老佛爺”。從1861年11月發(fā)動宮廷政變、實行垂簾聽政以后,她在宮廷中便被以“老佛爺”相稱。至于這一名號是怎樣來的,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是拜佛坐禪說。據(jù)《清朝野史大觀》記載:“孝欽后政暇,曾作觀音妝,以內(nèi)監(jiān)李蓮英為善財,李姊為龍女,用西法照一極大相,懸于寢殿。宮中均呼以老佛爺?!卑催@種說法,是因為慈禧曾自扮觀音,讓李蓮英和他姐姐扮成善財童子和龍女,并且照了一張巨幅照片掛在寢殿里,因此才被稱為“老佛爺”。二是他人加號說。據(jù)說“老佛爺”這個稱號是李蓮英給她的。慈禧對佛是很虔誠的,念經(jīng)供佛從不間斷,即使有時外出巡視也是如此。有一次北京少雨,全華北五谷受害。依照習(xí)俗,凡遇此種情形,慈禧與朝廷官員便要每日向如來佛求雨,一直求到雨來為止。這一次只求告三天雨就來了,李蓮英很興奮,便趁機(jī)恭維慈禧,說太后真是了不得,就好象是佛爺一樣。這番恭維的話使慈禧很高興。從此以后,慈禧就變成了李蓮英的“老佛爺”,每次奏報回話的時候,總是這么稱呼。不久以后,“老佛爺”這個稱號就不脛而走,傳遍宮里宮外、北京及全國。三是自加徽號說。蔡東藩在《慈禧太后演義》中說,在慈禧60大壽時,“自加徽號,令承值人員等稱他(她)作老佛爺,或稱他(她)作老祖宗?!彼氖茄匾u蒙古風(fēng)俗說。王無生在《述庵秘史》中說:“宮中稱老佛爺,沿蒙古俗也”。 
    以上四種說法,人言言殊,其實都不準(zhǔn)確。實際上,“佛爺”的稱號并不是慈禧太后專用和獨有的,而是清朝歷代皇帝都曾使用的一個特稱。什么是“特稱”呢?原來,歷史上的帝王,除了各自的廟號、謚號、尊號外,有些朝代的皇帝還另有特稱,如宋朝皇帝的特稱叫“官家”,明朝皇帝的特稱叫“老爺”。清朝皇帝也是有特稱的,那就是“佛爺”。至于清朝皇帝為何取了這樣一個特稱,還要從入關(guān)前說起。我們知道,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而女真族首領(lǐng)的最早特稱為“滿柱”。“滿柱”是佛爺“晏珠”的轉(zhuǎn)音,是佛爺“吉祥”之意。因此,女真首領(lǐng)歷代相傳,特稱均為“滿柱”。清朝建立后,普及使用漢語,將滿語“滿柱”譯為漢語“佛爺”,“佛爺”便成為清朝歷代皇帝的特稱了。 
   當(dāng)然,慈禧太后只是垂簾聽政,并沒有正式當(dāng)上皇帝,嚴(yán)格說來是不該享有“佛爺”特稱的。她垂簾聽政以后,身邊的太監(jiān)或下屬開始稱她為“老佛爺”時,顯然帶有奉承巴結(jié)的意思,因為她是事實上的“皇帝”,而且是前臺皇帝的長輩,所以在“佛爺”前面加上一個“老”字(其實她當(dāng)時并不老),類似于前代的“太上皇”。慈禧本來就有野心,也不拒絕這樣的稱呼,便公然以“老佛爺”自居了。她被稱為“老佛爺”以后,那坐在龍椅上的同治皇帝以及后來的光緒、宣統(tǒng)兩個娃娃皇帝,便連歷代通用的“佛爺”特稱也不再有人叫了。因此,才導(dǎo)致不少人誤以為“老佛爺”是慈禧獨創(chuàng)的專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