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718年,正當春暖花開時節(jié),魯隱公一時游興大發(fā),想去山東魚臺縣參加捕魚節(jié)。魚臺縣那時是魯國的棠邑,位于魯、宋兩國邊境地帶,東瀕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兩千六百多年后,微山湖因一首著名的抗戰(zhàn)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而知名度大漲。 
 
 
 聽說隱公想去棠邑參加捕魚節(jié),大夫臧僖伯趕緊勸駕。為阻止隱公出游,臧大夫發(fā)表了一通長篇講話,他說:“如果物品不是用于祭祀和軍事,材料不是用于制作重器,就沒一國之君什么事。君主的主要職責是將民眾納入法度,要特別講究‘軌’和‘物‘。什么叫‘軌’呢,就是講習大事使民遵守法度;什么叫‘物’呢,是指所取之材能堪大用。君主行事不合于‘軌’‘物’,就是亂政。亂政的情況多了,就會導致國家衰敗。君主一年四季都有畋獵的活動,所謂‘春蒐’‘夏苗’‘秋獮’‘冬狩’,不過都安排在農(nóng)閑時進行。除了四季畋獵練兵,國家每三年要進行一次大演習,這些都夠您玩兒了。國君出行的時候,先要去祖廟祈禱,請老祖宗保佑此行有收獲;回來后整頓好軍隊,再入祖廟祈禱,向老祖宗報告此行的成績。然后要大宴群臣,清點軍演俘獲,有功的記功,有勞的記勞,這就是所謂‘策勛書勞’。國君平時還要注意做到車馬旌旗色彩鮮明,貴賤有別,等級分明,長幼有序,這是講習國家禮儀威嚴。鳥獸之肉如果不是用于祭祀,皮革牙齒骨角羽毛這些東西如果不是用于重要器具,君主就不應當自己去獵捕,這些都是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至于那些山川物產(chǎn),用于普通器具制作的物料采集,都是下等職員和普通官員們的事,不是君主該做的。”blablabla…… 
 
 
 隱公最終還是出發(fā)去了棠邑,端坐湖濱,叫漁民們將打漁的器具一一擺好,興致勃勃欣賞了一番,然后觀看漁民捕魚,好一派與民同樂的盛世景象。臧大夫?qū)﹄[公執(zhí)意外出游玩的舉動頗為不滿,稱病不從。 
 春秋之所以記載“公矢魚于棠”,一是因為此舉不合禮制,二是暗指棠邑乃邊境,君主此番實屬遠游。 
 放到今天,千島湖等地每年都都舉辦大規(guī)模的捕魚節(jié),熱鬧之外,為的是吸引游客。類似這樣的活動與場合,地方領導大多樂于參加,順帶剪個彩,發(fā)表個重要講話,與民同樂,其樂融融,非但沒有什么不妥,反而可以帶動招商引資促進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不過放在以禮立國的春秋,這樣的舉動就頗不合時宜了。 
 隱公算是個老實厚道人,在位十一年,沒做什么大事,也沒做什么壞事,盡可能與周邊國家保持睦鄰友好。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一直以攝政自居,隨時想著還政于太子允。盡管如此,他最后還是被小人所害,太子允聽信羽父讒言,任由羽父把隱公給殺了,這是后話。 
 左傳長于敘事和議論,臧僖伯blabla的那段話是典型的議論,摘抄如下: 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君,將納民于軌、物者也。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行,所以敗也。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于農(nóng)隙以講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shù)軍實。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也。鳥獸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則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皁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strong> 上一期:春秋弒君篡位第一案——州吁之亂 (注:左傳拾趣上周六由于特殊原因遲更,所以這周更2篇,另一篇還是原定的周六發(fā)) 我是分割線啊 往期推薦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時拾史事(點擊鏈接關注我們: http:///2epd7s)。想看輕松有趣的歷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 時拾史事讀者群號 30428330,歡迎喜歡歷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啊\(^o^)/~ 投稿請發(fā)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更多文章,長按關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