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案〗 德山*1一日托缽,下堂見雪峰*2,問:“者老漢鐘未鳴、鼓未響,托缽向甚處去?”山便回方丈。 峰舉似巖頭*3。 頭云:“大小德山未會末后句?!?SPAN lang=EN-US> 山聞,令侍者喚巖頭來。問曰:“汝不肯老僧?!?SPAN lang=EN-US> 那巖頭密啟其意,山乃休去。 明日升座,果與尋常不同。 巖頭至僧堂前,付掌大笑云:“且喜得老漢會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 【語譯】 有一天,德山正準備外出托缽時,走出殿堂遇見雪峰,雪峰問:“喂!老頭!鐘未鳴、鼓未響,你打算到什么地方去托缽?”德山一句話也不說,便回到方丈室去了。 雪峰把這件事告訴德山的好友巖頭和尚。 巖頭說:“大小兩位德山,都還不能會悟最后一句?!?SPAN lang=EN-US> 德山聽聞巖頭對他的批評,便叫侍者請巖頭過來。 德山問巖頭:“你對我的做法有意見?” 巖頭向德山解釋了他那句話的隱意,德山才肯去休息。 隔天,德山升座弘法時,果與尋常不同。 巖頭至僧堂前,鼓掌哈哈大笑,說道:“值得恭喜啊!這老頭總算會悟了最后一句,今后天下人再也奈何不了他了。” 〖評唱〗 無門曰:“若是末后句,巖頭、德山俱未夢見在,撿點將來。好似一棚傀儡。” 【語譯】 無門說:“如果真的是最后一句,就憑巖頭、德山在夢里也不可能見到,只好留待將來多檢點、檢點。巖頭、德山還真象戲棚里的傀儡。 〖頌曰〗 識得最初句 便會末后句 末后與最初 不是者一句 【語譯】 認識最初的一句, 自然能會悟最后的一句。 最后的一句,和最初的一句, 都不是這一句。 【題解】 本公案所牽涉的人物頗多,先理清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德山,即朗州德山院的宣鑒和尚,以深明經(jīng)律自許。巖頭,即全豁和尚,德山好友,借宿德山院后山巖頭。雪峰,乃德山之法嗣,未來的一代大師。 故事就發(fā)生在德山托缽化緣上。有一天,德山正準備出去化緣,還沒離開寺院,就碰上自己的徒弟雪峰,雪峰喝住他:“喂!老頭!鐘未鳴、鼓未響,你打算到什么地方去?”一向自負持戒嚴謹?shù)牡律?,知道自己有違戒律,便低著頭,一聲不響的回方丈室去了。至于他是不是回去懺悔,與本公案無關(guān),但是,最好不要有這種想法。 雪峰,是德山的徒弟,看來非常得到器重,可能當時已是執(zhí)掌戒律院的白槌僧。 他對自己老師的違規(guī),一點也不茍且,馬上喚住他。過后,可能心里還是有點怕怕,德山動不動就打人三十棒,這事他當然知道。于是,他馬上去找?guī)r頭全豁和尚。 巖頭全豁和尚也真無聊,就說了這么一句沒頭沒腦的話:“大小德山未會末后句?!边@句一轉(zhuǎn)語,從唐代參到今天,也參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德山聽了這句莫明其妙的話,派人把巖頭揪來,準備好好的打他三十棒??墒悄菐r頭“密啟其意”,德山對他的解釋還算滿意,便睡覺去了。這“密啟其意”到底是什么?如果能解釋,那么“未會末后句”就不成為懸案了。 隔天,德山升座弘法時,果與尋常不同。 巖頭至僧堂前,鼓掌哈哈大笑,說道:“值得恭喜??!這老頭總算會悟了最后一句,今后天下人再也奈何不了他了?!?SPAN lang=EN-US> 什么東西值得恭喜?德山真的會悟“末后句”?真的今后天下人再也奈何不了他? 我們姑且聽聽無門怎么說:“如果真的是最后一句,就憑巖頭、德山在夢里也不可能見到?!?SPAN lang=EN-US> 至于演這出鬧劇的巖頭和德山,無門說他們是傀儡,可是傀儡后面必定有人操作,操作這兩只傀儡的又是誰呢? 無門也始終擺脫不了幕后操縱的黑手,他上臺唱道:“識得最初句,便會末后句。末后與最初,不是這一句?!?SPAN lang=EN-US> 想知道答案嗎?那可要“留待將來多檢點、檢點”。 【參究】 第一層: 鐘未鳴、鼓未響,托缽向甚處去? 大小德山未會末后句。 巖頭密啟其意。 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 第二層: 若是末后句,巖頭、德山俱未夢見在。 撿點將來。 好似一棚傀儡。 第三層: 識得最初句,便會末后句。 末后與最初,不是者一句。 【注解】 *1 德山,唐,朗州德山院釋宣鑒,俗姓周,劍南人,幼出家,深明經(jīng)律,咸通六年寂,壽八十四。 *2 雪峰,(822~908)唐代禪僧。即義存真覺禪師。因曾宿于雪峰山,故號雪峰,世稱雪峰義存。乃德山宣鑒之法嗣。 *3 巖頭,唐,鄂州巖頭全豁禪師,參德山而契旨。住于巖頭。值武宗汰教,隱身為渡子,后庵于洞之臥龍山,徒眾輻湊。光啟三年入寂,敕謚清巖禪師。 ?。ㄖx力《我與無門關(guā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