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陰文廟 湘陰文廟位于湘陰縣城關(guān)鎮(zhèn)東湖西岸。始建于北宋慶歷八年(1048年)。幾經(jīng)興廢,現(xiàn)存建筑為清乾隆九年(1744年)重建,后經(jīng)道光十年(1830年)和光緒六年(1880年)兩次較大修葺。 文廟坐北朝南,占地6600平方米。中軸線上自南向北依次為“金聲玉振”沖天坊、半圓形泮池、泮池上有狀元橋、“太和元氣”石坊、大成門、大成殿等。 湘陰文廟原有的明倫堂、尊經(jīng)閣、崇圣祠、東西齋、鐘鼓樓、仰高亭等建筑均早已無存。同時,由于改建街道,人為地將大成殿與欞星門、泮池、狀元橋以及石獅、石像截然分開,但保存還比較完整。 湘陰文廟平面布局及建筑物尚存一定規(guī)模,特別是大成殿二層檐正面挑出抱廈,獨具特色。另外,石雕藝術(shù)尚較精美。1983年湘陰文廟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84~1987年進行大修?,F(xiàn)為湘陰縣博物館所在地。
湘陰文廟大成殿
湘陰文廟大成殿前廊
湘陰文廟大成殿藻井
湘陰文廟“太和元氣”坊
湘陰文廟“金聲玉振”坊 (來源:《湖南文廟與書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