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都有冰箱,冰箱都有一個冷藏室和一個冷凍室。您在冷藏室里面放進去了什么東西呢?打開來看看吧——里面通常都會塞得滿滿。 總結了一下很多人的回答,冷藏室里有剩飯、剩菜、剩湯,有各種蔬菜、瓜果,有牛奶、酸奶、雞蛋,有熟肉、熟腸,有飲料、蜂蜜、巧克力、番茄醬、罐頭、茶葉,甚至還有化妝品、美容品,保健品和中藥材。 問他們,這些東西都放在冰箱的什么位置呢?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哪兒有空就塞哪兒,沒有什么一定之規(guī)。再問一句,為什么要放在冰箱里呢?回答有三個:第一個是,習慣了,總覺得什么都該放冰箱里;第二個是,放冰箱里不容易壞;第三個是:冰箱里涼,拿出來吃著爽。 發(fā)明冰箱之前,祖先早就知道夏天用天然冰來冷卻食物了,也早就知道冬天把食物放在冷涼處就不容易壞。冷藏的基本原理很簡單——在結冰之前,只要降低溫度,就能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同時降低化學反應的速度。加熱可以促進很多化學反應的發(fā)生,所以中學做化學實驗時常常要用酒精燈來加熱。反之,降溫會讓分子的運動速度變慢,不容易相互碰撞發(fā)生反應。很多讓食物變壞、讓營養(yǎng)素損失的反應,也一樣會隨著降溫而變得進度緩慢。 所以,那些常溫存放容易繁殖微生物的食品,就需要放在冷藏室里。比如剩飯剩菜、巴氏奶,以及沒有滅菌包裝的各種熟肉、豆制品等。這些食品都是細菌們的最愛。酸奶和奶酪也要放在冰箱里,因為乳酸細菌等有益菌在冷藏條件下停止增殖,否則溫度高時活躍過度產生太多的酸,反而會大批死亡。開封后的番茄醬、芥末醬、沙茶醬等調味品,都要放入冰箱,因為盡管開封之前它們經過殺菌或滅菌處理,但一旦開封,重新接觸空氣,就會污染細菌。開封后的純果汁和各種飲料也一樣,如果一次喝不完,必須放入冰箱中,24小時之內要喝完。 不過,也有一些蔬菜和水果不適合放入冰箱里。比如甘薯。比如香蕉、芒果和榴蓮。它們在冷藏溫度下會發(fā)生凍傷,很快變黑變爛。至于加工食品,是否需要放入冰箱,要仔細看看包裝上的“保質條件”說明。千萬不可只憑經驗判斷。某友買了一包豆制品,他以為是真空包裝就可以放在室溫下,結果不到兩天就壞掉了。他拍案“這種食品質量實在讓人忍無可忍”,氣憤之余掃了一眼包裝袋,才發(fā)現上面寫著“10度以下保質期30天”。這種悲劇在很多家庭中發(fā)生過…… 未開封的飲料無需長時間冷藏,只要在飲用前兩小時放在冰箱里就可以。雞蛋2周內可以不放冷藏,但需要保存超過2周建議冷藏,因為風味和質地會有明顯下降。巧克力冷藏一兩天沒問題,但如果長時間冷藏,表面會析出白霜,質地也會變得粗糙,這是因為可可脂結晶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所致,雖然沒有營養(yǎng)和安全問題,但食用時的享受感就差遠了。 所謂生熟分開,分類存放,就是要避免交叉污染,也避免互相串味。一般來說,熟食物和直接入口的食物要放在上面兩層,比如剩飯菜、酸奶、牛奶、熟食等;生食物要放在下面兩層,比如生蔬菜、生豆腐等。 所有的剩飯菜,都要加上保鮮膜,或者放在有蓋的保鮮盒里。最推薦用方形的保鮮盒,因為這樣可以最有效地利用冷藏室內的容積。所有的生食物,也最好都獨立包裝,比如每一種蔬菜套一個塑料袋。給蔬菜包兩層衛(wèi)生紙再放入塑料袋里,可以在扎上口的條件下調節(jié)袋內的濕度,避免干燥和腐爛,延長蔬菜的保存期。 所謂溫度分區(qū),就是說,冰箱不同位置的溫度不一樣,各類食品存放的最佳位置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冰箱下面比上面冷一些;靠里面深處的地方比靠門邊的地方冷一些。 因此,怕凍的食品如蔬菜、水果就不能放在太靠內壁的地方,避免發(fā)生凍傷;而不怕凍的豆制品、奶類、剩飯菜就可以推得靠里面一些。外面開門的部分是溫度最高的,適合放一些在室溫下也能暫存,不那么容易壞的食品,或者馬上要吃掉的食品,比如雞蛋、奶酪、開封后的飲料、開封后的調味品等。 還有一些食品,比如魚干、蝦皮、海米、芝麻醬等,也建議封好口放在冰箱門的位置上。芝麻醬放在冰箱里,可以延緩氧化反應的發(fā)生,避免產生“哈喇味”。魚干蝦皮海米等放入冰箱,可以避免發(fā)出刺鼻氣味,減少致癌物亞硝胺類的合成。 鮮肉鮮魚蝦之類在未冷凍情況下是最容易壞的,所以它們最好放在零度冷藏保鮮盒里。如果冰箱沒有零度冷藏的功能,就裝在能密閉的保鮮盒里,放在冷藏室最下面的靠里處。請注意,這些魚肉類食品不能和蔬菜、水果、剩飯菜等其他食品接觸。 冷藏室不是保險箱。即便放在冷藏室里,綠葉蔬菜也只能保存3天左右,其他蔬菜最好一周內吃完,避免營養(yǎng)價值下降。同時,冰箱也有局限性,它不能解決霉菌繁殖的問題,面包饅頭之類放在冰箱里照樣長霉。同時,還有很多耐冷的致病菌不怕冰箱溫度,特別是魚蝦等水產品。所以,剩飯剩菜從冰箱里取出來之后,一定要徹底加熱,殺滅微生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