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人必看 貴姓及祖先來歷2014-11-10 陶正玉 鎮(zhèn)江達人會
句容是江蘇建縣兩千年以上的13個古縣之一,歷史悠久,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勤勞儉樸,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zhàn)亂不已,百姓顛沛流離,人口變動頻敏,姓氏分布呈動蕩復雜局面。 兩千多年來,受大小不一多次移民浪潮影響,句容真正的土著居民融合分化已基本不存,特別是清末民初,河南、安徽、蘇北等地的民眾大量遷入境內(nèi),改變了原先姓氏分布相對固定的狀況。 南部天王、袁巷、磨盤幾個鄉(xiāng)鎮(zhèn)多為河南光山、羅山縣的移民,他們在此繁衍最多有八九代人,最少也有四五代人。北部濱江地區(qū)多為安徽無為、巢湖一帶移民,他們順江而下,定居下蜀、橋頭一帶,繁衍有五六代了。 要說句容最有影響最古老的姓氏當數(shù)句容城內(nèi)的葛姓,葛姓出了兩位道家名人——葛玄、葛洪,縣城內(nèi)的葛仙湖、葛仙庵都是后人為紀念他們而命名建造的,葛姓雖古老,但后裔人丁不旺,城內(nèi)及周邊有零星分布。明清時句容城內(nèi)宗族規(guī)模較大的是郭、駱二姓,郭綱琳烈士便是郭氏中的佼佼者;而駱姓宗族也香火旺盛,這從他們在寶華山螺絲宕村邊山坡上置有百十畝祖塋之地可見一斑。 句容東部的周古隍、樊古隍,樊姓較多??箲?zhàn)時期,樊玉琳、樊緒經(jīng)組織民眾抗擊日寇侵略,為抗戰(zhàn)作出了重要貢獻,樊玉琳解放后曾任上海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處長,后終老于鎮(zhèn)江。 白兔鎮(zhèn)茅莊笪姓在境內(nèi)甚有名,明嘉靖江西鉛山縣令、虔州牧笪繼良,清順治進士笪重光,均出此處。笪繼良為官清廉、愛民如子,畫青菜石碑畫以自戒自勉,贏得百姓愛戴,尊其為“青菜縣令”。笪重光晚年隱居茅山郁岡,著有《茅山志》一書。 清康熙帝六下江南時,曾駐蹕太平莊鄒宗嶠家,那一夜該村雞犬無聲,康熙御書太平莊以贈之,這一帶鄒姓較昌盛。 行香高廟何莊村,村民大都姓何。三國時,吳主孫權(quán)視察何莊駐軍時,騎士何遂之女站在人群中觀望,被孫權(quán)發(fā)現(xiàn),覺得不同凡響,后同何遂商量,將其女帶回南京,做了太子孫河之妻,東吳末代君主孫皓即為孫河與何女所生。春城一帶有不少姓唐的,是才子唐固的宗族后裔。 縣城西部一帶,陶姓居多,這里民間有“先有陶家墳,后有句容城”之說,說明陶姓宗族龐大,人多勢眾。據(jù)陶姓老輩人講,陶姓從江寧秣陵遷徒而來,至今已傳30代人,茅山道教宗師陶弘景也是秣陵出籍,溯其源當至東晉太守陶侃,陶侃長期率兵駐扎秣陵,拱衛(wèi)京城南京。 縣城南部天王一帶,有很多趙姓,趙匡胤七世孫趙伯珪襲封句容郡王,封地在天王三趙村,其宗族繁盛。而南部后白、張廟一帶,張姓居多,著名的張家祠堂為明時建筑,現(xiàn)保存較好,每逢清明節(jié),海內(nèi)外張姓后人前來祭祖認宗絡(luò)繹不絕,此處張姓始祖為張紳。南部光山、羅山縣移民中,有不少姓尤的,他們是尤太忠將軍的宗親。 縣境北部下蜀橋頭一帶,夏、湯、周、嚴為大姓,尤其是嚴姓。宋朝時,有位士子叫嚴賓甫的,安家于此,后宗族繁盛,勢若雷聲動鄉(xiāng)里,其住地則取其意而命名“雷巷”村;縣境西北部黃梅、寶華一帶,秦、巫、方姓較多。秦姓居民大多為秦檜宗族后裔。巫姓多為巫伋宗族后裔,而方姓多為明南京御史方維甸的宗族后裔。 南部天王鎮(zhèn)附近有個裴村,規(guī)模不小。眾所周知,“天下無二裴”,當是從山西聞喜輾轉(zhuǎn)遷徒而來。裴姓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出過很多宰相、名士、顯官。南宋時,金兀術(shù)南犯,被岳飛、韓世忠逼入黃天蕩,后金兀術(shù)買通土人獻計,掘通老鸛河,才得以逃脫。那時有一小部分金兵未走留在了當?shù)?,他們?yōu)楸苁欠?,將“金”字去掉下一橫成“余”字,現(xiàn)在這里就有個叫“余家莊”的村子。 縣域內(nèi)還有岳姓(岳飛后裔)、孔姓(孔子后裔)、曾姓(曾參后裔)、顏姓(顏真卿后裔),這些姓氏規(guī)模不大,呈零散分布。句容復姓不多,主要有歐陽、諸葛,歐陽分布在邊城鎮(zhèn)一帶。 句容姓氏分布跟宗族名人地望有關(guān),通過對這些姓氏分布的研究,可為區(qū)域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提供珍貴資料,也可為后人留下一份難得的精神財富,同所有學科那樣,這種姓氏學的研究應得到理解、支持、認可與尊重。 |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巫姓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