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冊推薦:廣州女子家儀,給手冊君的印象是非常柔弱的嶺南女子。但她卻在號稱天堂與地獄的墨脫徒步中,將同行的漢子們甩出幾條街。 “我受不了無處不在的螞蝗,我只能盡快往前走,一直走,走出這里。” 她特意要我將這篇發(fā)給藏地手冊的朋友們看,因為有很多以前看不到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
墨脫徒步,被評為中國頂級的徒步路線。 海拔從4500米到700米的下降,全得靠你的雙腿去完成這次生死之旅。 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你,除非你愿意把自己當作一具尸體,冒著隨時掉下懸崖的風險,交由騾子馱運。 據(jù)說最佳季節(jié)是9,10月,此時雨季已消停,大雪還沒積上,危險系數(shù)大大降低。倒是有機會讓螞蝗成了主角。 5.12,這個日子太不好了!沒辦法,本來是頭一天從派鎮(zhèn)乘車到松林口翻山的,可是被那狡猾的次仁扔到了離松林口12km的閘口處!這個人徹底毀掉我心中了藏族同胞的美好印象,不提也罷! 松林口的木屋,建好挺久了,卻一直沒有迎客。裝備齊全的徒友可以在這里過夜,次日一早開始翻越多雄拉山。 如圖,我們在11點成功登上多雄拉的4500米埡口。
這天天氣很差,本來說好要帶我們翻山的向導(dǎo)到了山腳裝病退縮了,臨走時說了句:今天山上雪很大,你們小心點。我們經(jīng)討論后決定自己翻山,原則是且走且看,能過就過,不能過就返回。結(jié)果卻比較順利地到了埡口。都說能在中午一點前能翻過埡口,就算安全了??纱丝?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 COLOR: rgb(89,89,89); FONT-SIZE: 16px">風雪彌漫,冰粒打在臉上又冷又疼。我不敢作多一分鐘的停留,雖然有隊友不停地說要多歇幾分鐘。在我連哄帶罵下他終于起來往前走。走在前面的隊友突發(fā)奇想說可以坐在雪地上滑下去,于是大家跟著一起向下滑。 下滑的地方原來竟然是瀑布口?。?!
開始大家玩得很嗨,很快,我遇到了危險,以無法控制的速度向一塊巨巖沖去!來不及想,用盡了力向巖石的相反方向滾去!感覺身體在空中打滾后又掉到雪地上滾了幾圈,臉上火辣辣的痛提示我還活著,頸椎也沒有錯位。 第一次與死神近距離接觸,我甚至感覺到它在我耳邊的呼吸聲。在大自然面前,人渺小得連螞蟻都不如!我開始對眼前這看似溫柔的雪心生敬畏,不管隊友在下面如何大叫說不危險了也堅持一步步地挪下去,再不敢滑行。 到了地勢稍緩處,才發(fā)現(xiàn)我們?yōu)?/span>了抄捷徑,居然從沿著山崖水流的冰雪層上走了下來!這是一條相當危險的路!根本沒有路!但是又已經(jīng)無法回頭!前面兩個沒義氣的隊友已經(jīng)不知從哪里跳了下去,我遠遠地看到他們在山下的平地走。 前面只有一個隊友在等我,站在一塊稍稍沒那么濕滑的巨石上。我們要從這塊巨石上下撤,再下一段陡雪坡,便可到達相對安全的平地。我在巨巖上再三嘗試,想向下一步踩穩(wěn)了再向下,卻不料濕滑的冰面根本無處借力,身體華麗麗地向下摔去。 五月中旬的雪山已經(jīng)開始逐漸消融,表面的雪濕滑,我們底下則是涌動的河流。我摔到傾斜的冰面上,拼命扒住雪地不讓身體下滑。耳畔傳來流水聲,原來我身處冰面下的暗流與巨巖有一道三十厘米的裂縫,而我正好摔落在這裂縫邊上。 幸虧我的體重不足以把這脆弱的冰縫砸得裂開多一點,又或者,上天總有好生之德!隊友跟了下來,并再次坐在雪坡上滑了下去。兩次大難不死的我心有余悸,不敢再試。一邊埋怨老天一邊感恩上蒼一邊抹著眼淚踉踉蹌蹌地用了40分鐘走下那段五十多度的陡坡。
如圖,山下景色截然不同。回望幾小時前走過的路,杜鵑,針葉林,雪山,恍如隔世。
山上飄雪,山下就是雨。翻過雪山雖然暫時告別危險,但在雨中朔水也很讓人抓狂,更何況還要隨時留意腳下的冰雪,一不小心就會滑倒,或者是踩到冰窟窿里,整條大腿陷進水里。
途中出現(xiàn)這個門,證明你走的路是正確的
一路的高山杜鵑正怒放,可惜渾身濕透的人已無心欣賞。這是次日清晨專門走回頭拍的
如圖,如此走上四小時,眼前會出現(xiàn)幾間木屋。恭喜你,拉格到啦。
如圖,渾身濕透的人第一時間換衣服,到棚里烤火。 五月的多雄拉山腳還是寒氣逼人的,何況還是濕身。當然,烤干其它的衣服鞋子成了首要任務(wù),也是夜晚的娛樂節(jié)目。是夜,躺在床上,腦中不斷回放白天的驚險片段,耳畔是多雄拉河奔騰的流水,說不出的后怕,久久不能入睡。
濕衣服掛了一屋,幸虧當天我們一行是唯一的徒步客人
專門幫忙運送物資的珞巴族兄弟,他們可以一天走我們兩天的路
“拉格第一家”客棧的老板--旺久
拉格晨曦,那一縷陽光讓人充滿希望--今天是個晴天
只怕路上下雨再也拍不到這么漂亮的高山杜鵑。拍多幾張,準備出發(fā)到漢密
第二天,拉格到汗密,28km。
在倒下的大樹上小心翼翼地穿行
如圖。拉格到汗密的路上。一路的高山杜鵑,落英繽紛,潺潺溪水,好不愜意。不過太好的景致也拖慢了我們的腳步,中午一點多才走到距離拉格8公里的大巖洞。 先我出發(fā)走在前面的老韓腳病犯了,決定在大巖洞的客棧住下。我算了一下時間,剩下的20公里如果不停歇的話,7小時走到汗密是沒問題的。于是短暫休息后和另外兩個隊友繼續(xù)出發(fā)。
隊友卻很有興致地做起了尋寶少年,不斷地尋找原始森林里的寶貝。最后還真被眼尖的隊友在路邊的老樹上發(fā)現(xiàn)一棵大靈芝,采了下來。這靈芝還幫他賺回了此行的路費。我沒有什么財運,只會用吃貨本能去發(fā)現(xiàn)一些野生的木耳,在渾身濕透的境況下,什么心情都沒有,連看見最喜歡吃的野生木耳也懶得出手。
老七看著飄落的雨絲在發(fā)愁
老七家的娃兒,方圓幾十公里都沒有同齡玩伴,喜歡和驢友拍照
飯廳的桌椅都是老七自己做的,深山老林之中有衛(wèi)星電話,也有電視。
靈芝非常重,同伴將其烤干減輕重量 生死穿越之三:
我們經(jīng)過簡易木橋
雖然我很不喜歡一出門就讓雙腳炮在泥水里。但是無論怎么跳騰挪繞,出門后三十分鐘不到就遇到的瀑布區(qū)還是讓我乖乖就范,一濕到底。
螞蝗遇到鹽活力會大大降低,看著它們無奈地在我的褲子上亂搭,我笑了。抽空用掛在手腕上的鹽袋壓住它們,他們瞬間就癟了,再輕輕把它們彈出去。瀟灑!可惜沒帶打火機,否則就可以烤螞蝗了[呲牙][呲牙][呲牙]
渾身濕透的我冷得發(fā)抖,趕緊把之前的防御裝備撤去,換了一套干衣服。但,事后血的教訓(xùn)證明我這舉動有多么錯誤,事實是螞蝗在過了解放橋之后依然有,我最后一次看到它們是在邊檢戰(zhàn)士的簡易棚屋旁的草叢里。當然,那是后話。當時的我只想舒服地站上10分鐘,吃一塊壓縮餅干充饑。
一開始遇到的小塌方區(qū)還記得和隊友保持距離,走著走著我就把他拋在后面了。并不是我走得多快,應(yīng)該是我那抓絨衣褲擰不干水,給他增加了好幾斤的負擔啊。
這里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山體,腳下最窄處不過20厘米,頭頂還不斷地砸下如瀑布般的雨水。我不知道和隊友相距了多遠,只一心想著要盡快穿過,到達相對安全的落腳點。 穿過這段險路,等了20多分鐘,終于遠遠看到隊友趕了上來。我轉(zhuǎn)身準備繼續(xù)前進,后面的他在大叫我停下。原來他頭皮上爬上去兩只螞蝗,正喝得歡,他又不敢強行拔出。 我用鹽袋按住螞蝗,一分鐘后待它松口后捏住拿走。隨后我發(fā)現(xiàn)他的登山杖成了螞蝗攀援而上的絕佳介質(zhì),杖上手套上有好多只螞蝗,我們互相幫對方清理了一遍后繼續(xù)前進。
山路崎嶇起伏,右邊即是懸崖
只有在腳下相對安全一點時,我才會停下來等隊友。但是等了十幾分鐘還不見影蹤,濕透的身冷得不停打顫。我知道這樣太容易感冒了,當下不敢多呆又繼續(xù)走。走了十幾分鐘又再次停下等,等到冷得忍不住了又走,還是沒見人。
我放開喉嚨大聲呼叫,希望他能聽到我的所在。等了一會,哨聲繼續(xù)向我這里移動,但卻是往谷底方向走的。我當下打了個突:隊友根本不可能知道我的哨子放在那件濕沖鋒衣的口袋里!想起那些失蹤的徒步者,想起專門下毒的門巴人頓時毛骨悚然!當即拔腿往前跑,一邊祈禱我那隊友千萬別有事!跑了幾分鐘,哨聲似乎離我遠一點了,但還是三下三下地吹,很有節(jié)奏。 這時前面出現(xiàn)兩個路口。我緊記凡岔路皆往靠江一面走的墨脫徒步準則,果斷往右走。順便還撿了一根樹枝插一個飲料瓶子給隊友指路。走出不久,路上不斷出現(xiàn)的垃圾,士力架包裝等提示我,我走對了。在中國的戶外徒步界有一句金玉良言:跟著垃圾走就不會迷路!果然,再向下就是三號橋了!
這個在雨中揮舞的手套,一度被隊友誤以為是案發(fā)現(xiàn)場,懷疑我是不是掉到江里去了。 后來得知這地方是我通過前一個多小時塌陷的,滾落的泥石流把簡易木排搭成的橋沖垮了,一半插入江中。我小心翼翼地探明腳下虛實,手足并用地越過泥石流的道道爬過對面,冷汗直冒。 心想這雨勢,稍后通過的隊友是否還能安全,隨后折下樹枝脫下手套為其指路。往后不斷遇到塌方,憑著運氣,一一安全走過。越來越多的危險令我越走越快,不知疲倦,不需休息,只想盡快離開這地獄般的地方,回到人間。
如圖,遠遠看到了我身后的解放橋。不要開心太早,還有半小時路程!
還有一段小插曲:隊友在洗澡時赫然發(fā)現(xiàn)菊花上有螞蟥??!!大家務(wù)必要檢查清楚自己身上每一個地方,衣服必須全部換過干凈的,杜絕螞蟥跟隨?。?! 作者自我簡介: 廖家儀,本名華麗。廣東女屌絲一名,屬于無權(quán)無勢無緋聞的三無人員,因為覺得本名太土且不低調(diào),遂改了名字。 近年愛上行走且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她在不經(jīng)意中竟幾乎走遍中華大地,看盡壯麗河山,方覺父母起的本名大有深意!(圖文由作者授權(quán)藏地手冊刊發(f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