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個場景你一定不陌生:孩子從幼兒園回來,總想跟你分享一些新鮮事,而你對著電腦工作或者正在廚房做飯,心不在焉地說:“等一會兒??!”可是,你發(fā)現(xiàn)沒有,就算你忙完,也很難接上孩子之前的話題說下去,說過的“等一會兒”往往就沒了下文。
“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
“等一會兒。”
“媽媽,陪我畫畫。”
“我正在忙,等一會兒再陪你?!?/span>
……
我們總是不自覺地隨口對孩子說“等一會兒”。雖然這是很方便的一句話,孩子聽起來又是什么感受呢?
“等一會兒”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件最沒有辦法忍受的事,因為在那一段時間,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在無聊的同時孩子的內(nèi)心還在期待:是現(xiàn)在嗎?還沒好嗎?……坐立不安。
如果問:你在乎孩子嗎?答案是肯定的。但你在乎孩子的感受嗎?答案就千差萬別了。“等一會兒”,這個“一會兒”是多久?兩分鐘還是半個小時?當(dāng)爸爸媽媽說出口的時候,自己其實也拿捏不準(zhǔn)。大人總是很忙,“等一會兒”是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孩子次次滿心期待,卻總被冷落在一邊,會逐漸覺得爸爸媽媽說話不算數(shù),失去信任感。
其實只要換個立場就會明白孩子的處境。例如,天氣晴朗的周日早上,你拜托老公一件事:
“可以幫我澆水嗎?”
“等一會兒。”
“桌上的碗收拾一下,我去買個菜。”
“等一會兒。”
……
你老公說不了幾次你就會不耐煩了,怒氣逐漸上升。時間模糊,理由模糊,提出要求的人,莫名產(chǎn)生負(fù)能量。這就是你給孩子造成的壓力。
其實,解決方式也很簡單,如果你真的很忙,說出具體時間,消除小孩內(nèi)心的焦躁不安。
“等我把碗洗好。”
“等洗衣機開始轉(zhuǎn)動。”
“等時鐘的長針走到2。”
“清楚告知標(biāo)準(zhǔn)”,孩子就能安心地等待。對比較年幼的孩子,以這樣的方式來傳達(dá),他也很容易明白。如果孩子已經(jīng)會看時鐘,就可以明白告訴孩子“等到3點哦”。只要清楚告訴孩子等待的標(biāo)準(zhǔn),他就能不焦慮地耐心等待。
不跟孩子說“等一會兒”而改為“等XX分鐘”的好處還有:
1.別讓孩子習(xí)慣父母的“等一會兒”,也成為一個磨蹭的人;
2.使孩子從小具有時間觀念;
3.使孩子學(xué)會運用“等XX分鐘”來精確表達(dá)語意;
4.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尊重別人時間的好習(xí)慣。
請記住,即便你真的很忙,忙完后一定要兌現(xiàn)許諾孩子的事情。因為,他們是真的真的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