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十二、糖尿病壞疽唐××,女,82歲,住院病人。首診:98年3月21日。 主訴:左足背皮膚潰爛疼痛3周。 患者有糖尿病二十余年,于3月洗腳時左足背不慎燙起一2×3cm2的水皰,未予重視,一周后,水皰自行潰破,形成黑色結(jié)痂,周圍皮膚出現(xiàn)紅腫,向四周蔓延至整個足背黑腐范圍亦擴大,入夜后疼痛劇烈。查體:右足背外側(cè)有一約52cm2的黑痂,堅硬難脫,足背皮膚顏色暗紅,皮溫較高,觸痛明顯雙足背動脈搏動減弱,自訴平素口渴明顯,小便量多,納可,寐安,舌紅少苔,脈沉細。 診斷:脫疽(糖尿病壞疽) 辯證:氣虛津虧血瘀。 治則:益氣生津,和營通絡。 內(nèi)服:生黃芪30g 沙參15g 麥冬12g 生、熟地(各)15g 枸杞子15g 山茱萸肉15g 莪術(shù)15g 桃仁15g 石見穿30g 白術(shù)9g 茯苓9g 蛇六谷30g 生米仁15g 生甘草6g 外治:紅油膏外敷。 二診:1998年12月3日,患者疼痛減輕,左足紅腫漸消,足背動脈可及輕微搏動,黑痂已松動。內(nèi)服:上方加山藥15g 仙靈脾15g。外治同上。 三診:98年12月14日,黑痂已脫,瘡面顏色較紅,少許壞死肌腱暴露,瘡周皮色微紅,腫勢已消,疼痛緩解。內(nèi)治:上方加黃精15g 石斛15g。外治以白玉膏外敷。 四診:99年1月10日。傷口愈合,疼痛已消,囑服上方以鞏固療效。 按:糖尿病肢段端壞死屬祖國醫(yī)學的脫疽范疇,臨床多見于年紀較大的消渴患者,癥情較重,極易蝕筋腐骨,每造成截肢。本病證屬氣虛津虧血瘀,治療宜益氣養(yǎng)陰,和營通絡為法,配合外治,易取得較好療效。
|
|
|
來自: p0oouuu > 《?當代名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