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什么我們會如此煩躁和不安呢?當看到這個問題時,莫名戳中了心中的痛點。因為,想不明白,為什么自己要無時無刻的處在不安之中? 為買不起房、升不了職這種大家都苦惱的問題而不安也就罷了,可更多是時候,是為別人的一句話或一個眼神就覺得煩躁,或者無來由的,就覺得不安。 這不是很像患得患失精神有問題的人嗎? 如果你對身邊親密的人,表達了這種不安,他們也會覺得你腦子出了問題。工作穩(wěn)定,有人疼有人愛,一切按部就班,怎么就不能讓你有安全感呢? 可事實是,即使拼命工作,拼命賺錢,拼命鍛煉身體,拼命捯飭自己,這種不安全感仍然存在。只要停下來,就會害怕,覺得這擁有的一切都不真實,總有一天會消失。 有時,自己也會很奇怪,環(huán)顧四周,為什么只有我如此不安,而有的人卻能逍遙自在的過生活呢? ▼ 在《我們?yōu)楹稳绱瞬话病愤@本書里,作者加藤諦三為不安的人找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視角。 作者覺得,人只有擁有一個不會被任何人窺視、專屬于自己的世界時,才會獲得真正的安全感。通過營造這樣的世界,把內(nèi)心的孩子小心藏放,認真聽他的聲音,才能合理地實現(xiàn)他的意愿。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存在表面的成熟大人和內(nèi)心的幼稚小孩兩個層面。照顧好內(nèi)心那小孩就會活得自在,而照顧不好,不承認那幼稚的存在,就會感到不安全。 而不安的人,通常根本就意識不到,自己還有幼稚的一方面,他們覺得自己就是個“成熟”的大人。殊不知,自己的不安,多是內(nèi)心的那個小孩在搗亂。 為什么會不承認有內(nèi)心的小孩呢?因為他們從小就是以乖寶寶形象長大,大人不讓撒嬌,不讓任性,他們認為對,就聽著,也照做。他們也覺得,長大了就需要成熟,一切幼稚的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 但實際上,他們內(nèi)心的那個幼稚小孩不是不存在,只是被慢慢的“無意識化”了。內(nèi)心的小孩想要耍賴、任性,但由于表面的大人不允許撒嬌,所以需求長時間沒有得到滿足,就會變得不安和壓抑。 這些不安的人,在外人看來,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人,甚至還是更好的那一群人。表面看起來他們遵守規(guī)則、努力工作、與人為善,日子過得平靜有趣,可不知道,其實他們的內(nèi)心根本就不平靜。他們有這樣的表現(xiàn),只是為了獲得社會認可、別人認可,而不是出于本心。所以,即使他們看起來暫時獲得了安全感,也會因為別人的表現(xiàn)和自己的期望不符,而隨時面臨崩潰。 因為,他們根本就是活在別人的期望里。 ▼ 其實,不安的人,更想別人替他們承擔責任。 表面上,他們能夠很好的適應社會,為了責任而努力,當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也不會責怪別人,而是責怪自己。這不是裝,而是他覺得,這些都“應該”他來承擔。但是,在無意識里,他是怎么想的呢?他希望,別人能替自己承擔責任。但別人哪知道你是這么想的呀?所以,就導致了焦慮和不安,因為他內(nèi)心的聲音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 其實,不安的人更努力,因為他們心理太焦慮。 因為只有完成一件事,又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內(nèi)心焦慮的人才能有成就感。而他覺得,正是這種成就感,才可以讓他們無視內(nèi)心的空虛。而內(nèi)心的空虛越是深刻,掩埋它就需要越大的成就感,無論這種成就感是事業(yè)上的、學業(yè)上的、還是娛樂上的。而一旦離開工作,他們就不得不面對內(nèi)心的空虛了。所以,他們并不是因為勤奮才努力的。 其實,不安的人,就是會因為不可能的小事兒而心情不好。 別人問我去哪兒吃?為了顯得成熟,通常會說,“去哪家店都一樣”。但心中其實已經(jīng)有理想的店,如果和原先設想的不一樣,就會不開心。但自己的內(nèi)心又會PS說,這么點小事為什么會計較呢?但心理終歸是不痛快的,就會從別的地方開始找茬。如果你莫名的覺得不開心,往往就是因為這種不可能的小事兒發(fā)生了。 其實,不安的人,更容易受傷。 通常,內(nèi)心不安的人對誰都非??蜌?。這并不是因為喜歡對方,而是保護自己的防御機制在起作用,怕受到傷害?!霸绞菍ψ约菏娜?,越是想要得到他人對自己的尊敬?!毕M匀四軐ψ约汉?,恰恰說明了對愛的饑渴。如果從內(nèi)心信賴自己,就不需要總是勉強別人展現(xiàn)忠誠,也不需要時時刻刻期盼著別人可以表達的愛。 ▼ 而怎么才能擺脫這種不安呢? 對于不安的人來講,他們就是迷失了自我,看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了解自己、看清自己就是最困難的,也是最重要的。 第一步,就是要承認自己并不是那么優(yōu)秀開始。 之所以會抱住“我很優(yōu)秀”的自畫像不放手,就是因為沒有按照自然的感情而活著。這一過程,一定會伴隨著不安,你沒有察覺到,那里有一個弱小的自己,沒有決斷力的自己,靠不住的自己,無力的自己。不是說要否定自己的優(yōu)秀之處,也不是要成為壞的自己。而是要面對這樣的自畫像放手,從而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第二步,就是真心變得對自己好,做自己最好的理解者。 日常生活中要對自己好,好好照顧自己,允許自己撒嬌。與人交往疲憊的時候,不要勉強自己強作歡顏。累了的時候,就對自己說,一個人歇會兒吧。自己感覺舒服的衣服,就允許自己穿上吧,沒必要穿上別人喜歡的衣服。哪怕你多在意別人的目光,別人也沒法對你的人生負責。不管你多勤奮要實現(xiàn)他人的期待,他人也無法填滿你內(nèi)心的虛無。能擔負起你人生的人,只有你自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