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微寒;味苦、甘;歸肺、心經(jīng)。 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還有散結(jié)開郁之功,治療痰熱互結(jié)所致的胸悶心煩之證,及瘰疬痰核等病。 禁忌脾胃虛寒及有濕痰者不宜,寒性咳嗽不宜用。 川貝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干燥鱗莖。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為“松貝”和“青貝”,后者習稱“爐貝”。
貝母之名,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入中品。陶弘景曰:“形如聚貝子,故名貝母”。蘇恭曰:“其葉似大蒜,四月蒜熟時采之良,出潤州、荊州、襄州者最佳”?!侗静菥V目拾遺》將川貝與浙貝名確分開,謂川貝味甘而補,虛寒咳嗽以川貝為宜。 川貝味苦,性微寒,歸肺經(jīng)。潤肺散結(jié),止嗽化痰。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結(jié),肺痿,肺癰,癭瘤,廉疬,喉痹,乳癰。 川貝具有清熱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療痰熱咳喘,咯痰黃稠之證;又兼甘味,故善潤肺止咳,治療肺有燥熱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證,及陰虛燥咳勞嗽等虛證;還有散結(jié)開郁之功,治療痰熱互結(jié)所致的胸悶心煩之證,及瘰疬痰核等病。此外,川貝母與烏賊骨、甘草為散劑,即烏貝散,治療胃潰瘍有效。
川貝總生物堿及非生堿部分均有鎮(zhèn)咳作用。實驗發(fā)現(xiàn)組培川貝和野生川貝一樣都具有鎮(zhèn)咳作用,止咳效果隨劑量加大而增強。
組培川貝和野生川貝均具有祛痰作用,兩種川貝的祛痰效果均隨劑量加大而增強。
(1)川貝對結(jié)扎幽門性潰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川貝對應(yīng)激性潰瘍的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3)川貝對消炎痛所致胃潰瘍同樣也有抑制作用。
川貝母能夠產(chǎn)生持久的血壓下降。主要由于外周血管擴張,對心電圖無明顯影響。對離體豚鼠回腸、兔十二指腸、大鼠子宮及整體狗小腸均有明顯松弛作用,解痙作用類似罌粟堿。
季節(jié)交替,冷暖無常,是感冒的多發(fā)季節(jié)。川貝可以預防感冒咳嗽。對于感冒咳嗽也有治療的作用。
川貝能夠養(yǎng)護咽喉,對于咽喉干澀,咽喉疼痛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中醫(yī)認為,川貝潤肺養(yǎng)肺。
川貝配合蜂蜜,可以祛痘祛暗瘡。
醫(yī)學研究表明,川貝對治療氣管炎和慢性肺炎都有一定的效果。
川貝可以清熱降火。上火的人,食用川貝,可以去火解燥。 蕭薔在《蕭薔的愛美主義》中公開了養(yǎng)生料理,其中給予川貝高度的評價。
川貝自古以來都是傳統(tǒng)的中藥,現(xiàn)代醫(yī)學也表明,川貝對血糖的降低有著一定的效果。
川貝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川貝也能抗病毒。
實驗表明,平貝母浸膏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作用。
脾胃虛寒及有濕痰者不宜。
(一)川貝枇杷膏
(1)枇杷:選土枇杷最好。 (2)川貝:研磨成粉。 (3)枇杷葉:洗凈的枇杷葉或者中藥店的成品枇杷葉。 (4)冰糖:適量。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鍋最好是不粘鍋,也可以選擇懶漢鍋,更為方便。 (2)料理機:用來把枇杷打成漿。
(1)熬枇杷葉:2碗水熬成一碗,用紗布過濾。 (2)熬水的時候,枇杷去皮去核。浸泡在涼水中防止變黑。 (3)打漿,有料理機的按說明書操作,沒料理機的直接上手抓茸,或者放案板上拿刀拍一下。 (4)化糖,鍋內(nèi)可以少加點水化開即可。將打好的漿下鍋。 (5)加進熬好的枇杷葉水,兩小時后加川貝粉。 (6)在三小時后起鍋。 (7)將經(jīng)過五個小時熬制后的成品裝瓶。
(1)熬煮中途記得不停的翻動,以免糊鍋。 (2)要放枇杷葉,比例為1斤鮮果2克干葉,如果是鮮葉,把絨毛洗干凈。 (3)川貝要選本色的,要個大飽滿,比例是1斤鮮果2克川貝。 (4)冰糖不能要白色的小塊晶體狀的,一定要大坨的淺黃色的粗糙冰糖。 (5)熬到最后,一般是1斤枇杷有個2兩膏體,就可以起鍋了。 (二)川貝燉雪梨
川貝燉雪梨有很好的潤肺止咳功效,長期食用可以清熱散結(jié)、化痰、止咳。
雪梨,冰糖,枸杞,川貝粉,白開水
(1)把梨削去皮、用小刀去掉上層約1/5的頂部,挖去梨核,注意不要挖透底部。 (2)把雪梨清理干凈后放入冰糖、枸杞和川貝粉,添加白開水(約梨的一半就可以,蒸的時候還要滲出部分水份)。 (3)上鍋蒸1--1.5小時,如果用高壓鍋時間可適當縮短些。 (三)川貝的附方
相關(guān)閱讀:
113 閱讀
195 閱讀
4117 閱讀
4419 閱讀
2628 閱讀
1229 閱讀
3928 閱讀
314 閱讀
4403 閱讀
3659 閱讀
323 閱讀
749 閱讀
最新熱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