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21世紀學習的革命》 By LU-DD 我們知道《愛彌兒》在教育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畢竟其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已不再適應我們今天的教育。而《21世紀學習的革命》被譽為新世紀的《愛彌兒》,本書所倡導的教育理念不但對所有教育界人士具有啟發(fā)性,還為那些為人父母者提供可資借鑒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讀罷此書,你將以一種嶄新的姿態(tài)面對孩子,也會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 本書作者 拉塞爾·L·阿克夫: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榮譽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組織動力學中心杰出成員。擁有英國赫爾大學系統(tǒng)研究中心的客座席位,是墨西哥國家獨立大學、伯明翰大學、里斯本大學、(位于圣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的客座教授。著有23部書,在各類書刊上發(fā)表200多篇文章。他在研究、咨詢、教育方面所作的工作涉及美國350多家公司和75個政府機構(gòu)。 丹尼爾·格林伯格:哥倫比亞大學理論物理學博士,擔任該校物理系和歷史系教師,曾闡發(fā)了關(guān)于兒童在世界上地位的獨特觀點,實踐了一種適合21世紀的獨創(chuàng)性教育理念。他和妻子都是馬薩諸塞州弗雷明漢瑟谷學校的創(chuàng)建人,撰寫了大量相關(guān)著述,探討這一獨特教育環(huán)境的哲學和實踐。他的三個子女現(xiàn)已長大成人,且都畢業(yè)于瑟谷學校。 本書的一些理念其實直接來源于丹尼爾·格林伯格和妻子創(chuàng)辦的瑟谷學校,瑟谷學校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弗雷明漢鎮(zhèn),是美國第一家自主學習學校,是一所民主學校,另類學校。建于1968年。 瑟谷學校的教育哲學是:基于對人的信任。瑟谷認為兒童天生好奇,只要給他一個學習環(huán)境,他就會學習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同樣地,瑟谷也相信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興趣、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速度、不同的人生目的。他們完全尊重個體自決的權(quán)力。 書中介紹了很多教育理念,其中讓我印象最深、感觸最深的主要有: 1.教與學 2.作弊 3.激發(fā)孩子的內(nèi)在學習動機 4.用“取消法”革學校的命 5.犯錯 6.興趣 下面從這六方面介紹本書的一些觀點及讀后感: 本書的第一部分是:《當今的教育體質(zhì)敗在何處:教與學》??吹竭@當時挺震驚的,我們的教育不一直都是老師教,學生學嗎?聽完下面的故事我們或許有不同的思考: 有一次,我在一所重點大學給本科生做講座。講座結(jié)束后,有位聽講座的學生走上前來跟我搭話。他先是贊美了我?guī)拙?,然后問道?/span>“您第一次教課是多久以前?” 我回道,“1941年9月。” “哇!”這位學生說,“這么說您教了60多年啦?” “沒錯。” “那您什么時候最后一次教您在學生時代就學過的課程呢?” 回答這個難題需要略加思索。我停頓了一會兒,說道,“1951年9月。” “哇!您是說50多年來您所教的都是沒人教過您的內(nèi)容?您都是自學來的?” “是啊。” “那您一定非常善學。” 我謙遜地表示同意。 那學生接著說,“太可惜了,您不是那么善教。” 這位學生說得很對。 值得學的東西是教不出來的。所以我們有時會說清華的學生是生出來的。很多東西可能只有經(jīng)過體驗或?qū)嵺`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 施教要比受教更能學到東西。所以有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讓學生自己施教的機會。這學期和老師的課也一直在給我們提供這樣一個機會。我們自己施教的時候會盡力準備的比較充分,我們會主動去查閱一些相關(guān)的材料,我們會盡可能的去了解更多的東西。所以在這個課上我們是真的有所收獲。 但是對于本書中提到的“我們大部分教師往往擅長是學而非教。”不太茍同,因為目前來講對于職業(yè)教育在課堂上實施的“項目小組合作式教學”中,互助互教的情景,教師只是充當向?qū)Ш唾Y源的角色,而非一個勁兒往學生頭腦里硬塞猛灌之人。這也算是我們從教者的一種創(chuàng)新。 所以如何平衡教與學是教育中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考試與作弊 從小我們的考試就要求我們不準交頭接耳、不準商量。我們需獨立完成。但在現(xiàn)實世界里我們很少要求一個人獨立完成任務。文中描述“學校里稱之為作弊的東西,在學校之外的世界里,卻是特別受推崇的那種高效使用外部資源的能力。沒有外來幫助幾乎解決不了問題,借助幫助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的人,要比擁有相反特征的人更具價值。然而,學生在學校里卻很少有機會學習如何利用外界資源解決實際問題。他們只能偷偷摸摸地學習這種被嚴格禁止的能力。”讀完之后,頓悟我們的教育存在某一方面的疏忽。我們往往一貫制的把文化中最最正面的,最最不容質(zhì)疑的好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學生,但是往往一刀切似的把中性的知識,不易掌控和把握的知識屏蔽掉了。這也就導致我們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或者說是自認為是完美的??墒鞘聦嵶C明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往往進入社會后過于理想化,導致與社會格格不入。 在教育領(lǐng)域,無論采用筆試的形式還是其他手段,都無法預先衡量一個人在一份既定事業(yè)中是否會成功。當然,有些測試確實可以衡量一個人具備的具體技能,但是,這些考試卻無法表明,擁有這些技能的人具備的相應的工作能力。 我們尚未設(shè)計出任何方法,能夠評估在生活中真正重要的能力,像判斷力、誠信、求知欲、好奇心、創(chuàng)造性、自我激勵、首創(chuàng)精神、耐力、熱情、交際技能等復雜特征,以及許多其他類把成功者、自我實現(xiàn)者與總是不能實現(xiàn)自己目標者區(qū)分開來的那些個體特征。 當然這也是目前所謂的“標準化測試最具災難性的后果”,造成那么多孩子在測試中,因為不合格的考分而墮落。在教師和測試者眼里,如果孩子看起來不能按照要求在既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要求,“那么考試就把智力愚鈍者的他們挑出來,貼上標簽。但是值得反思的,恰恰是這樣的孩子經(jīng)歷了最最殘酷的“情商”教育。進入社會反而是這些愚鈍的孩子,成績差的孩子和令老師頭疼的問題生是社會的頂梁柱,甚至是最富有的人群。 我比較滿意的是我們研究生階段的教育考試不再是試卷測試,我們的任務雖是要求我們每人完成一份,但我們也可以與老師、同學交流。 教育專業(yè)學生可能比較熟悉我黨在抗戰(zhàn)時期的教育政策,抗大有一種考試方式:考前教員先擬發(fā)題目,制定有關(guān)參考書,學員先自行解答,再進行小組討論,然后集中全組的心得,相互補充遺漏,再把討論的結(jié)果以及自己的觀點,收集的材料,寫成答案,學員根據(jù)標準答案交換閱卷,這種新型的考試方法否定了“分數(shù)主義”,“及格主義”及“錦標主義”,極大地促進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激發(fā)孩子的內(nèi)在學習動機 無論教得多么“出色”,無論學習機會多么“難得”,沒有學習欲望或者是學習的動力的人是學不到任何東西。有學習動力的人是可以無師自通的,他們可以通過自己選擇的方法做到這一點。 一個位于舊城的貧民區(qū)的領(lǐng)導發(fā)現(xiàn),大部分少數(shù)族裔兒童雖然上完了小學,但實際上卻是半文盲。教育理事會專管識字部門的人都被叫了來,但于事無補。該區(qū)的領(lǐng)導于是向當?shù)匾凰髮W一位毫無掃盲經(jīng)驗的教授求助。這位領(lǐng)導解釋說,專家們解決不了的問題,局外者也許有辦法。 這位教授研究過該社區(qū)的其他問題,他知道這些孩子并不愚笨。相反,他們有著機警得驚人的生存頭腦。因此,教授懷疑他們讀書方面的缺陷是由于缺乏動力所致,而非智力方面的原因。在研究生的協(xié)助下,教授在該社區(qū)進行挨門挨戶的調(diào)查,看看有多少家有藏書。結(jié)果發(fā)現(xiàn)65%以上的人家都沒有。而且他還發(fā)現(xiàn),上學的大部分兒童極少(要是有的話)聽過父母或其他成人給他們讀書,甚至極少見過有人讀書。 教授使用從西爾斯基金會那里獲得的資金購買了一套查理·卓別林的無聲片,每天在小學禮堂里放映,允許學生隨意進來看電影。一時間,渴求識字的氣氛彌漫著整個校園,學習開始了。因為學生們特別渴望能看懂電影中的字幕。 無疑,學習者具有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時的學習效率最高、記憶最佳的一種學習類型,這種學習類型最不可能讓人產(chǎn)生抵觸情緒。 我們教育者致力于開發(fā)引導學生對學習對技能產(chǎn)生興趣的教育體制,其關(guān)鍵是在“為學習者提供一種環(huán)境,使每個學習的人所擁有的各式各樣的內(nèi)在動力發(fā)展成為積極的愛好。這種作用在于,不是以成年人自己希望孩子所具有的動力來替代孩子身上本來帶有的那些內(nèi)在動力。” 這個話題顯得深奧而不知怎樣解釋,有待各位教育者研究?! ?/span> 犯錯 在塑造孩子的過程中,最美麗的東西是他所犯的錯誤。而在我們的生活、受教育過程中,我們每天在接受父母、老師的教導,目的就是讓我們少犯點錯誤。我記得最清楚的是:老師經(jīng)常告訴我們,你們現(xiàn)在就是一批小樹苗,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生出旁枝,老師就是拿著一把小斧頭,砍掉你們的旁枝,讓你們長成棟梁。但我們畢竟不是樹苗,有可能我們的旁枝才是我們擅長的。 而在課堂中,學生是沒有辦法犯錯誤的,因為老師不給學生犯錯誤的機會。其實,學生只有在不斷的犯錯誤,才能不斷的發(fā)現(xiàn)問題。而我們的教育課堂上往往會出現(xiàn)這兩種模式:一種是學生正確答案的展示,一種是教師“塞”給學生正確答案的過程。至于學生錯誤的表現(xiàn),尤其是形成錯誤的過程,一般是不會被發(fā)現(xiàn)的。突出的特點,例如:課堂上教師也經(jīng)常組織小組討論,結(jié)果有兩個學生很快就流利的回答出了正確答案,而其他學生還在思考,有的甚至很想表現(xiàn)一番,可是老師急匆匆的轉(zhuǎn)到了新的課程上了。 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在你年輕時,你有什么想法或想做什么,就盡力去做。不要害怕犯錯,因為你還年輕,你有犯錯的資本。所以,同學們還是抓住時機去“犯錯”吧 興趣 我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我們從下面的故事可能有所體會。 釣魚的故事 每年六月,約翰都會來學校和我談一談他的兒子。約翰是個溫和聰明的人,對兒子丹的學習十分支持。丹是瑟谷的學生。 可是約翰同時也有點擔心。不是過分擔心。只是需要每年來一次,重新肯定一下。我們的對話通常是這樣子的。 約翰:“我知道學校的教育理念,我明白。可是我必須得跟你談談,我很擔心?!?/span> “有什么問題嗎?”當然,我早已知道問題何在。他也知道。這只是個儀式而已。因為連著五年,我們年年有一模一樣的對話。 約翰:“丹在學校整天釣魚。” “這有什么問題嗎?” 約翰:“整天釣、每天釣,秋天、冬天、春天。他只知道釣魚?!?/span> 我等著他說下一句。那一句會是我開始演說的序曲。 約翰:“我擔心他別的都不會。他長大以后,什么都不會?!?/span> 這時候輪到我發(fā)表一場小小的演說,這正是他來見我的目的。我會說:沒有關(guān)系。丹學了很多。首先,他已經(jīng)是釣魚專家了。他比誰都了解魚——魚的種類、棲息地、行為、生理、喜好。同齡兒童誰也沒他懂得多。也許他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漁夫,也許他長大了會寫出一本有關(guān)釣魚的經(jīng)典之作。 到了這時,約翰會有點坐立不安。他不是個勢利眼,可是兒子當漁夫這件事,他還是不太能接受。我繼續(xù)說,越說越進入主題。 我會說,丹也學到了別的事情。他學會堅持興趣,他學會自由選擇自己的興趣,隨著自己的興趣走。而且他學會了快樂。 事實上,丹是學校里最快樂的孩子。他總是在微笑。每個人,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丹。 現(xiàn)在輪到結(jié)論了:“沒有人能拿走這些東西。有一天他若對釣魚沒興趣了,他會用同樣的態(tài)度面對別的挑戰(zhàn)。不用擔心?!?/span> 約翰站起來,謝謝我,然后離開。明年又會再來。但是他的妻子唐恩從來沒來過。她對瑟谷滿意極了,因為她的孩子很快活。 終于有一年,約翰沒有來和我談話。 那一年,丹不再釣魚。 十五歲時,丹愛上了電腦。十六歲時,他成為附近一家電腦公司的維修專家。十七歲時,他和幾個朋友開了一家電腦公司。十八歲時,他自瑟谷畢業(yè),到大學念電腦去了。大學學費全是他自己賺的。大學四年中,他都在電腦公司兼差。 丹一直沒有忘記釣魚得到的教訓。 可能在現(xiàn)在的教育中我們還做不到:給予所有興趣同樣的地位、根據(jù)共同興趣組建學習小組。但我們能可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不要把我們的興趣強加給孩子,對于孩子的興趣我們應該尊重并鼓勵他們堅持,培養(yǎng)孩子的毅力。這樣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工作、學習中受益的。 讀書薦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45920-768353.html 此文來自科學網(wǎng)李磊博客,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讀《娛樂至死》 下一篇:讀《遠距離教育基礎(ch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