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攝影操作要領 山野視覺
現(xiàn)在手機越來越好了,功能越來越多了,特別是堆棧式攝像頭出現(xiàn)在手機上之后,拍照功能越來越強,使手機拍出高質量的照片成為可能,完全可以和卡片機相媲美,手機控也越來越多了,滿大街都是拿著手機拍照的。但是,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人并沒有真正系統(tǒng)的了解和掌握手機拍照的要領,手里很好的一部手機其性能沒有正常發(fā)揮出來,埋沒了你的好手機。比如拍攝對象相同,但是拍出來的效果、水平卻參差不齊。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為沒有掌握攝影的基本原理,還不懂得攝影,或者說大家還沒來得及普及攝影知識,卻全民一下子都變成“攝影師”了。其實很多人都是為了這個快樂的過程而樂在其中而已,只是覺得高興就好??墒菙z影師對此也不削一顧,所以至今也沒有人系統(tǒng)地講解手機拍照的要領,現(xiàn)在會使用手機攝影的都是自學成才。遇到令人動心的場景,悄悄地拿起你的手機,記錄下難忘的瞬間??此坪芎唵?,可要使照片主體明確、用光恰當、圖片清晰卻并不簡單。 1.持機:有些人用了很多年手機拍照卻從來不知道怎么拿手機來拍。正確的方法是:一般場景下要橫著手持手機,這樣可以發(fā)揮手機的最大像素,如果豎著,像素只是使用了一半。特別是拍攝視頻,決不能豎著拍,否則有的播放器播放時格式無法轉換是倒著的。持機的方法:用兩只手持機,不能抖動,必須保持穩(wěn)定。一是兩肘頂在自己的肋上作支撐,形成一個三角形,三角形是最穩(wěn)定的,這樣可以起到穩(wěn)定的作用。二是把胳膊伸直,伸到最直,也是穩(wěn)定的。持機的要點是橫拍,雙手持機,注意事項是手不能抖動。 2.取景:取景或構圖,簡單說就是畫面景物的取舍、布局和結構。把被攝的主體、陪體和環(huán)境組成一個整體,構成完美的畫面。學會掌控你的作品,讓它先有思想與主題,然后確定畫面平衡。攝影是減法,要學會舍棄,保持畫面干凈,簡潔,讓你的主題畫面掌握足夠大的像素,要以簡潔為主,要學會先觀察后拍攝。構圖方法很多,最基本構圖是井字構圖,也稱為“黃金構圖”,就是我們安排景物的基本依據(jù),也是一張作品生命、靈魂、精神、主題、重點......的所在位置。 3.對焦:要精確對焦,有明確對焦點,以主體為對焦點。在設計手機照相功能的時候,好一點的手機具有自動追焦和人臉識別追焦以及笑臉捕捉對焦等功能。手機拍照的時候一般會出現(xiàn)一個對焦框,人臉識別的時候,會出現(xiàn)多個對焦框。手機品牌的不同對焦框也不盡相同,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綠色的,也有的是紅色的。不管是方形還是圓形,也不論是什么顏色的,其用途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對焦。我用的單反是61點自動對焦系統(tǒng),但是我用全手動,用點測光,也就是中心點對焦。 4.快門:在對焦框出現(xiàn)之后才能按動快門,屏住呼吸,迅速按動快門。只有按動快門的手指動,其他部位都不能動。動作要輕、快。這些動作都是快速連續(xù)完成的,不能拖泥帶水。就像打槍,三點一線瞄準,屏住呼吸,激發(fā),打中了。 5.用光:前面的要領做到了,就能得到一張清晰的照片。但是如果追求更高的層次,要拍出藝術效果來,就要講究用光了。順光(平光)、側光、逆光等,效果大不一樣。一般情況下,側光更能突出表現(xiàn)物體的質感,很多人用手機不敢拍側光更不敢拍逆光,害怕拍出來是黑的。如果作為攝影師,不敢拍逆光,我可以肯定的說:他還不是攝影師。你可以打開曝光補償功能,或利用手機里的專業(yè)軟件調整光圈快門等多種選擇。拍白色和黃色物體時要注意控制曝光量,特別是黃色,很容易高光溢出,因此需要調小光圈一至三擋。 手機拍風光是弱項,可以用手機多拍一些人文、紀實類的題材,這是它的強項。手機攝影其實很簡單,手機攝影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記錄。我們能夠通過鏡頭將身邊正在發(fā)生著的瞬間記錄下來,將我們感興趣的內容、事件記錄下來的過程都可以稱為紀實。手機的便攜性、隱蔽性和現(xiàn)在已經(jīng)足夠好的拍攝素質已經(jīng)能夠滿足我們做這樣一個記錄的要求。在具體拍攝人文紀實類題材時,最重要的是“能夠拍到”、“不要錯過”。很多事情、事件發(fā)生就那么一個瞬間,甚至這個瞬間將永遠不會再出現(xiàn)。“能夠拍到”、“不錯過”在這個時候已經(jīng)成為我們拍攝的全部目標。至于構圖、用光我們大可不必太在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