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提時,愛畫畫的童心是一樣的,我能看到最天真爛漫的想象和最無拘無束的描寫。我在想,那些稚拙的筆觸何以能如此感人?也許就是因為一顆從未被污染的純凈的心吧。成年后,世間的好壞善惡全部涌向人心,使每顆心都不同,雜念叢生。面對繪畫,或許還是愛的,但由欲望的主導終會使畫面雜質充溢,純粹蕩然。
日前,去朋友的種植基地參觀,見一盆蕙蘭花開素雅,生機勃勃,心生贊嘆。友欲送之,欣然笑納。為我打包時,我問工人怎樣養(yǎng)它?他說要用純凈水澆灌。我問為何?他說:“自來水含堿太多,如澆灌就不會是這個樣子了?!边@使我想到水墨也須同樣的講究,品質的差異不是大概,而須細究,好材質才是好藝術的根本起點。
作畫有兩種心態(tài),一種是面對自己內心,以心靈的需要為導向;一種是滿足他者需求,以別人的意志為轉移。以內心之需,作畫則十分純粹,即使畫面簡而又簡,卻單純干凈,只要達到追求的意境,不必期待觀者是否叫好。以他者的要求,往往不能盡抒胸臆,即使畫面豐富充盈,作品的神情卻也多了些搔首弄姿的做作。
靈感是即將進入某種美好狀態(tài)的開始,它看似來自偶然,實則是累積到一定程度以至迸發(fā)的結果。靈感首先需要內心對目標的渴望,即使坐著,看到一朵花開,一滴雨落,聆聽悅耳的禽鳴,動人的樂音,靈感之門會悄然開啟。有時,靈感需要去尋找,你并不知什么會走進畫面,而當你突然面對時,便豁然而知,就是它了。
水墨講貫氣,即一氣呵成之感。一氣,一口氣呵成,立即完成,形容作品全局通暢,有如行云流水般的自在與無礙。如能做到從落筆到收筆,中間不停頓地完成一張水墨而且畫出精彩,當然了不起,但大多數時候,在畫的過程里還是要停下來思考,甚至,當拿出以前的作品修改時,依然能做到貫氣,這才是難得的水墨修養(yǎng)。
水墨在描繪山石樹木、花鳥魚蟲這類題材時,能充分地釋放出材質的美感,獲得豐厚的精神語義,表現(xiàn)出完美的契合性。傳統(tǒng)水墨發(fā)展到今天,在山水花鳥領域達到的藝術高度,后人很難超越。面對新的題材,如林立的高樓,時尚的妝容服飾等,水墨與之能有完美的契合嗎?肯定有,這也是現(xiàn)代水墨一個重要的探索方向。
朋友問:“大家比較熟知你的人物畫,但你又畫風景和花鳥,你定位自己為一個人物畫家嗎?”答:“不,我是因感動而去描繪,感動我的不止有人,自然萬物都可能是我靈感的源泉。從造型角度來說,人也許更復雜,因此,能畫人物就更不用說會畫其他。但除了造型,繪畫還需更多其他的修養(yǎng),我希望自己是修養(yǎng)全面的畫家?!?/span>
一個山水畫家或花鳥畫家去畫一張人物畫時,我想是困難的。而一個人物畫家若去畫山水和花鳥,應是相對容易的。從造型的角度說,人物最難。當具備了好的造型能力,面對自然景物中的山川草木時,有感而發(fā)地寫生即可隨手拈來而成佳作。當然,能畫和畫得好又是兩回事,藝術的品味最終體現(xiàn)在個體的綜合修養(yǎng)之上了。
朋友看我作畫,覺我動作酣暢淋漓,問:“你有表演的成分嗎?”答:“你這一問,我倒在乎起我的動作了。其實,是類似技法畫多了,手熟而已?!眴枺骸斑@是好的狀態(tài)嗎?”答:“也是,因為這是錘煉之后的狀態(tài),又不是,因為熟練才能不假思索,用筆熟滑。若能由熟而生,又會有新境界,所以,一個狀態(tài)蘊含兩種傾向,須認真對待?!?/span>
人們常說的“技藝”,我理解的是技巧在一定高度上的藝術。廣義上講,技藝在各個門類都適用,如“庖丁解?!薄ⅰ百u油翁倒油”的故事,都是“無它,唯手熟爾”的高層次技藝。繪畫中的千錘百煉,也可使腕下妙筆生花。齊白石畫蝦,是最“技藝”的,說他寄寓了怎樣的人文精神,未免牽強,其技巧達到的高度本身就是一種精神。
近日,整理畫室才發(fā)現(xiàn),畫廢的作品數量之多令我驚訝。平素畫畫時,當然希望每一張都能成功,但實際上有多數都失敗了,甚至之前覺得尚好的,如今再看卻令我悵然。其實,仔細想想,也不足為奇,多少個日夜浸淫于此,不曾懈怠,所有真正的前行與進步恰恰仰仗于這般點滴的累積,直至廢畫三千也不過是又一個新起點而已。
偶然性在生命中是絕對的。我們的生命來自于父母,但父母的相遇并最終結合充滿了偶然性,直至我們的出生也源于一次情愛的偶然。我們的成長充滿更多的變數,甚至我一氣呵成和分多次地畫完一張畫也會全然不同。生命按時間的排序一直往前走,不倒退,也不能重新選擇,所以我們對其中的種種偶然選擇了忽略。
面對素凈的畫紙,讓自己的精神撲進去,溶在水墨的天地里,任由情緒的漂游。繪畫有它自己的力量,會帶著畫者向前行走,到底會走向哪里,我不知道。我把自己交給它,把對紛繁生活的點滴感受凝固在畫里,并用它來完善自己。人生是不斷積累的過程,我希望我走在畫里,慢慢成熟。不論結局,只需真誠地面對。
生活中總有些微妙精細的東西令我著迷,使我不忍心放棄對其細節(jié)做深入的描繪。譬如一只蜻蜓,我曾把它放在手心仔細端詳,它長得真是精細,翅膀的紋理簡直就像用極細的墨線條勾勒出一般。我看齊白石畫的蜻蜓,其工細的畫法也有如影像的翻版。這表現(xiàn)出了一種認知——真實的描繪即可視為完美的藝術加工。
形式是繪畫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響審美主體的內心感受。形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畫面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美,作品中點線面構圖色彩等所具有的不同特質與趣味,還有作品的形狀,如長方扇面等,共同構成畫面形式審美的主體。其二,則是展示方式的形式美感,它與作品相得益彰,為觀者帶來豐富的視覺與心理感受。
面對自然,寫生能給予畫者的,是此情,此景,此時,此刻。這不同于安居室內的精心創(chuàng)作,需要苦心經營,需要深思熟慮。寫生則全在那一刻的怦然心動,可以稍有所思,更可能不假思索,可以稍做停頓,更可能一鼓作氣。以心會物,放筆直取,直至完成,不過短短幾個時辰,其魅力,是其他繪畫方式所不能比擬的。 ![]() 輕墨落素——范治斌水墨作品之回鄉(xiāng)特展 主辦單位:榮寶齋(呼和浩特)有限公司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呼和浩特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 承辦單位:呼和浩特民族美術館 內蒙古榮鼎文化藝術投資有限公司 贊助單位:沙恩·金沙臻堡酒莊 協(xié)辦單位:後素堂、輕墨落素文化傳播機構、《藝術巿場》雜志社、尚藝觀止藝術傳播機構、內蒙古精英沙龍,六合院紅木館、英杰匯、大盛魁文創(chuàng)園、內明畫廊、圖閣畫院、大飛畫廊、圓夢藝術中心、尚書堂、墨香齋、中國民協(xié)書畫藝術交流中心、享嘉堂、東書房美術館、虛白館、上和文化、北京杏壇美術館、北京三恒美術館、澍雨畫館、深圳書畫春天文化、青州盛唐軒美術館
展覽地點:呼和浩特民族美術館一層榮寶齋展廳(呼和浩特公園東路108號) 展覽時間:2015年7月月28日~8月5日 開幕時間:2015年7月28上午10時 聯(lián)系電話:0471-6916860
范治斌,1972年12月生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1995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中國畫專業(yè),師從范曾、鄭慶衡等先生,獲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yè)于魯迅美術學院中國人物畫工作室,師從趙奇、李征、李巖諸先生,獲碩士學位;2010年就讀中國藝術研究院攻讀博士,師從馮遠先生,2013年獲博士學位。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執(zhí)教于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系。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安徽大學藝術學院、湖北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新疆教育學院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