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鏢局最早的時候叫鏢行,是“受人錢財,保人免災(zāi)”的古老行當,但是鏢局這種特殊的行業(yè)究竟什么時候開始的、是由誰第一個最先開始創(chuàng)辦的?史料不僅沒有詳細的記載,而且專家們也說法不一。但在清末民初時,最著名的、業(yè)務(wù)覆蓋最廣的、通行全國的有十大鏢局卻是有公論的。 興隆鏢局創(chuàng)始人山西人張黑五。據(jù)說此人長得特別黑,且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因武功蓋世,威名遠播,人稱“神拳無敵”張黑五。曾任乾隆皇帝的武術(shù)師傅,后在北京順天府前門外大街,成立了被朝廷肯定的第一個鏢局--興隆鏢局,專門替有錢人武裝押運,護送現(xiàn)銀票號,珠寶首飾等貴重物品。張黑五死后由其子懷玉繼以走鏢,是鏢局的嚆失。后來的鏢師們一旦看到遠處山上有土匪,就大喊:“合吾一聲鏢車走,半年江湖平安回?!痹谏轿鞣窖灾?,“合吾”和“黑五”是同音詞。 會友鏢局的創(chuàng)始人是神拳宋老邁,河北冀州人,生平絕技乃是三皇炮捶。曾任神機營五品武官,后棄官從賈,在北京前門外糧食店街創(chuàng)辦“京都會友鏢局”,以武會友,從事保鏢生涯,同時傳授武藝。從此開拓了北京三皇炮捶門歷史的新紀元。其門人弟子眾多,比較出名的是李堯臣,曾將自創(chuàng)的無極刀法傳授給抗日軍隊,京劇武生泰斗楊小樓演鬧天宮的猴拳和梅蘭芳演虞姬的劍法,也都是李堯臣傳授的。 成興鏢局的開山人是李冠銘。著名回族武術(shù)家,滄州六合拳祖師,善使雙刀。他跟其侄李鳳崗、李慶臨等三代經(jīng)營的“成興鏢局”聲名顯赫。而李鳳崗的徒弟更是了得,便是那源順鏢局的總鏢頭大刀王五王子斌。李冠銘是“鏢不喊滄”規(guī)矩的創(chuàng)立者。無論是哪里的鏢局,只要是車到滄州、船過滄州,就扯下鏢旗,悄然而過,不得喊鏢號。 玉永鏢局由河北滄州人張德茂創(chuàng)立,其外祖父張景和是康熙年間著名拳師,江湖人稱“神拳教習”。張德茂隨其學成武藝后,遂在蘇州開辦玉永鏢局,鏢走大江南北,威振海內(nèi)。一次走鏢路過北京,收左昌德為徒弟?;靥K后,后見左昌德才高義重,遂將鏢局轉(zhuǎn)贈于他。 昌隆鏢局的創(chuàng)立者是左昌德。山西文水人,在家排行第二,人送綽號“左二把”。擅長化骨綿掌。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左昌德受江蘇巡撫所囑,保鏢安全抵京后,道光皇帝親賞黃馬褂一件,鏢旗一面,一時聲譽鵲起。 廣盛鏢局的創(chuàng)立者戴二閭,山西祁縣人,擅長形意拳,于清嘉慶六年(1801年)在賒店,創(chuàng)立了廣盛鏢局。有一次,鏢走滄州,趟子手誤喊了鏢號,滄州尹玉文三武師攔路興師問罪。戴二閭再三表示歉意,可三武師一定要與之交手。戴二閭無奈答應(yīng),結(jié)果三武師均敗于他的手下。自此“戴家拳”更是名聲大震,廣盛鏢局更是譽滿天下。 同興公鏢局為王正清所立,山西平遙人,臂力驚人,擅長少林武術(shù)。曾任江西道臺朱文的武術(shù)教習,制服響馬大盜無數(shù),后在平遙開辦同興公鏢局,為當時全國著名鏢局之一。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后,曾給慈溪太后保白銀93萬兩到西安,慈禧太后大喜,親賜“奉旨議敘”匾額,以示褒獎。 源順鏢局是大刀王五開的,滄州南門外人。原為漢族,后為拜李鳳崗為師,學藝改為回族。擅長六合拳大刀。大刀王五闖蕩江湖,廣交天下英雄豪杰,后在前門外西半壁街13號院開辦鏢局。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大刀王五義憤填膺,英勇地反抗侵略軍。在前門外護城河邊與敵人戰(zhàn)斗時,中彈而犧牲。 三合鏢局是山西榆次縣東陽鎮(zhèn)人安晉元所創(chuàng)。他是公議拳第五代傳人,清光緒年間安在河北張家口開設(shè)“三合鏢局”,廣交武林高手,遂將此拳傳播各地。 萬通鏢局創(chuàng)始人是“單刀李”李存義。河北省深縣人。師從形意拳名師劉奇蘭、八卦掌董海川。曾任兩江總督督標把總,后至保定開設(shè)萬通鏢局,兼收徒授藝。1900年,李存義以53歲高齡,毅然投身義和團,在天津老龍頭車站一役,他手刃洋兵十幾人,譽滿中原,一時間“單刀李”之名不脛而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