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糞便的次數(shù)、性狀、顏色、氣味與年齡、食物的種類及其消化、吸收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是反映寶寶胃腸功能的一面鏡子,家長可以通過觀察糞便來調整寶寶的飲食。 飲食不同 糞便有異
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在未加輔食前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糊狀便,有時稍稀或帶綠色,略帶有酸味,每天排便3-4次。寶寶腸道內有許多正常寄生菌,如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它們在腸道中幫助分解食物,促進吸收,還能在腸道內營造一個酸性的環(huán)境。腸道致病菌最怕酸性,很難在腸道內生存致病。添加輔食以后,大便次數(shù)減少,每日1-2次。 人工喂養(yǎng)的寶寶糞便呈淡黃色或灰色,質地較硬,因奶粉中蛋白質較多,有明顯的蛋白質分解的臭味,每日1-2次,有時有奶塊。若同時加淀粉類食物,大便次數(shù)不多,但量較多,呈深褐色,臭味加大。 糞便改變 調整飲食 ■大便次數(shù)較平時增多,質地較稀,夾有黃色油狀小顆粒,帶有酸味,這是脂肪消化不良所致。 調整飲食:母乳喂養(yǎng)的可只給寶寶吃前半段奶,脂肪含量較高的后半段奶則擠出棄去。此外,母親要多飲水及少吃含脂肪高的食物或油炸食品。 ■大便呈水樣,帶有泡沫,味酸刺鼻如餿食般,這可能是對糖類不消化所致。 調整飲食:在奶中少加糖,或暫停乳類食品,代米湯、淡豆?jié){,并用葡萄糖調味。 ■糞便惡臭如臭雞蛋味,帶有不消化的奶瓣,可能是蛋白質消化不良。 調整飲食:對未加輔食的寶寶可限制奶量1-2天。對已經(jīng)加蛋、魚、肉末等輔食的寶寶可暫停添加,待正常后再逐漸添加。 ■大便呈褐色球狀,難以解出,甚至大便周邊帶有血絲,這是硬便損傷了肛門。 調整飲食:多飲些水,喂些蔬菜湯、胡蘿卜泥、紫菜湯、蘋果泥、蘿卜汁、黃瓜汁等。對1歲以上的寶寶可給予蜂蜜水喝。 糞便異常 區(qū)別對待 寶寶吃了綠葉蔬菜,大便會呈淡綠色。吃了西紅柿或西瓜,大便有可能略帶紅色,這都是正常的代謝現(xiàn)象,家長不必擔心。 若大便次數(shù)明顯過多,或大便帶膿血,有較多的粘液,多為腸道疾病,此時調整飲食無效,應帶寶寶到醫(yī)院診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