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子顯(488~537),字景陽,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出身皇室,乃齊高帝蕭道成之孫。齊亡仕梁,歷任記室參軍、司徒主簿、太尉錄事、國子祭酒、吏部尚書、仁威將軍、吳興太守等職。博學(xué)多識,勤于著述,一生撰有《后漢書》一百卷,《齊書》六十卷,《普通北伐記》5卷,《貴儉傳》三十卷,《孝經(jīng)義疏》一卷,《孝經(jīng)敬愛義》一卷和文集二十卷等,今僅存《南齊書》。恃才傲物,死后得謚曰“驕”。 《南齊書》記載了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共23年的史事,是現(xiàn)存關(guān)于南齊最早的紀(jì)傳體斷代史,原名《齊書》,至宋代為區(qū)別于李百藥所著《北齊書》,改稱《南齊書》?,F(xiàn)存五十九卷,帝紀(jì)八卷,志十一卷,列傳四十卷,所缺一卷為《自序》?!赌淆R書》文筆簡潔,敘事完備。列傳的撰寫,繼承了班固《漢書》的類敘法,又借鑒沈約《宋書》的代敘法,能于一傳中列述較多人物,避免了人各一傳、不勝其煩的弊病。書中各志及類傳,除少數(shù)外,大都寫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內(nèi)容,提示寫作主旨。惜乎史德略虧,曲筆諱飾之處所在多有,事常偽造,辭尚溢美,不免使該書的史料價值打了折扣。 歷代版本中保存最早的是宋蜀大字本,百衲本二十四史中的《南齊書》即據(jù)此影印。此外有清武英殿本和金陵書局重刊明汲古閣本。中華書局1972年出版有點校本。 【版權(quán)聲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