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日《家庭醫(yī)生在線》刊出一篇文章,題目為《燉煮過度的肉易致癌 四種吃肉方式讓你短命》的文章,看后大吃一驚。在談癌色變的年代里,相關媒體不斷推出致癌謠言,讓大眾驚恐不已。過去有句俗語,叫做“肉爛在鍋里”,指的是燉肉過度至爛,但肉還在,物質(zhì)不滅嗎!如今想來,這含肉的湯也致癌了,真讓老百姓不知吃什么好了。 文章說:“燉煮過度”,但沒有給出一個標準,何為“過度”?燉煮2個小時算過度嗎?文章接著說:“在200℃~300℃的溫度下,肉類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無害化合物會發(fā)生化學反應,形成芳族胺基,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種化合物,其中9種有致癌作用”。好高深的知識!要讓老百姓相信,就一定先要把他們搞暈,這樣他們才容易上當受騙,這似乎是推銷中絕技。暈不暈暫且不說,先說著溫度,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在有水的情況下,好像燉煮的溫度很難達到200℃~300℃,即使用高壓鍋等手段,也不會超過120℃,一般煎炸的溫度不超過200℃,超過200℃就可能出現(xiàn)焦糊現(xiàn)象。在燉煮的前提下,溫度能達到200℃~300℃嗎?如果溫度達不到筆者所希望的,你所謂的芳族氨基化合物還能產(chǎn)生嗎?不存在的玩藝你說它有什么用?這不是典型的忽悠是什么? 再者說,肉中的糖含量少的可以忽略不計,絕大多數(shù)以零點幾計算。肉中是否含有肌酸酐我手頭沒有數(shù)據(jù),不敢妄言,這可能是筆者知識高深的所在之處。不存在的最好就不要說,說了沒有任何意義,還能把別人搞暈,多少有些忽悠人的味道。這年頭靠忽悠人過日子越來越難了,還是說點實際的比較好。 最后順便說一下讓人“短命”的四種吃肉方式。第一種上面已經(jīng)說了,再說說后面幾種吧。 第二種,腌肉煎炸產(chǎn)生大量亞硝酸鹽 原文:“咸肉含硝,油炸油煎后,會產(chǎn)生致癌物質(zhì)亞硝基砒咯烷。因此食用咸魚、咸肉、香腸、火腿等食品時,忌煎炸。正確的食用方法是:把咸肉、香腸、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亞硝胺隨水蒸氣揮發(fā)。同時,燒制咸熏食物時最好加些米醋,因為醋有分解亞硝酸鹽的作用,而且能殺菌”。 評說:亞硝酸鹽與亞硝胺不是一種物質(zhì),前者不是煎炸產(chǎn)生的,后者也不是煎炸產(chǎn)生。食物中亞硝酸鹽來源有二,一是硝酸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的,二是食品添加劑人為添加的。亞硝酸鹽轉(zhuǎn)化成亞硝胺的條件是:酸性環(huán)境、37℃左右的溫度、有仲胺等參與,條件不具備,化學反應就不能完成,煎炸產(chǎn)生不了亞硝胺,過度煎炸可產(chǎn)生其他致癌物。 第三種:吃過多瘦肉易長斑。 長斑的原因是脂質(zhì)被氧化在血液中出現(xiàn)脂褐質(zhì)板塊沉淀在皮膚上的結(jié)果,與同型半胱氨酸是兩回事兒,筆者硬要張冠李戴誰也沒有辦法。 第四種,豬肉浸熱水損失營養(yǎng)有些道理??捎脽崴桃幌?,即可留住營養(yǎng),又可保住肉的味道。在此不做評說。 四種“短命”方式都說完了,似乎與“短命”關聯(lián)不大,不是無中生有,就是張冠李戴,嚇唬人的因素倒是不少。現(xiàn)在有人嚇唬人成癖,大家提防就是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