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網易 科學探索《抑郁癥還是要精神療法》
![]() 5月22日消息,一項研究指出,對于傳統治療(鍛煉與健康飲食的治療等)無效果的抑郁性患者,一類新型的心理治療(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能夠更好地幫助患者走出心理陰影。另外,影像學結果也證實了這種治療方法對于抑郁癥病發(fā)額大腦區(qū)域具有明顯的正面效果。 這項研究由來自美國加州舊金山分校的Stuart Eisendrath博士等人完成,該研究結果會發(fā)表美國2015年精神病學年會上。 該項研究采用單盲的隨機測驗方法,包括173名抑郁藥耐受的抑郁癥患者(treatment-)篩選之后,研究者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進行測驗:MBCT組,以及HEP組(Health Enhancement Program,重點在于提高患者的體能,日常營養(yǎng)以及音樂治療等)。參與實驗的患者中有75.9%為女性,平均年齡為47.4歲(MBCT),45.2歲(HEP)。 兩組的參與者均需要完成每周兩小時15分鐘的相關鍛煉以及45分鐘的家庭作業(yè)(MBCT組為默想,HEP組為食物日志)。 經過8周的實驗,研究者們發(fā)現兩組的患者精神轉態(tài)均有明顯好轉,然而MBCT組的好轉程度要更高一些。 這項研究的一個缺陷在于沒有做無任何干預的對照組。因此無法排除生活的突發(fā)事件對于治療效果的影響。 進一步的分析,研究者們發(fā)現MBCT——即冥想的治療方法,能夠促進大腦一些區(qū)域的明顯改善。這些區(qū)域在抑郁癥發(fā)生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說,相比于HEP試驗組,MBCT組的患者額前葉皮層區(qū)域的機能發(fā)生明顯改善,同時腹外側前額葉皮層的活動強度明顯降低。另外,MBCT組中具有明顯改善效果的患者其扁桃體活性調節(jié)機能也發(fā)生了明顯改善。 "所以說,經過8周的訓練后,扁桃體及腹外側額前葉皮層區(qū)域的活性受到抑制。同時控制記憶功能與減輕抑郁癥狀的額前葉皮層區(qū)域活性得到了恢復"。 這一結果得到了加拿大Saskatoon大學醫(yī)院的精神病學家Shirwan Kukha-Mohamad博士的贊同。"這一結果告訴我們精神治療的優(yōu)越性,我們在治療抑郁癥,尤其是藥物耐受性抑郁癥的時候需要避免僅僅采用藥物干預的方法。" 來源:生物谷 |
|
|
來自: 一大山人 > 《保健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