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人有五倫,但道理其實都是一樣的。朋友之倫看上去很輕,但它的作用卻非常重要。因為唯有它可以維持、匡正其它四倫,而它匡正的辦法就是:責善、輔仁。 文/朱杰人 《朱教授講朱子》百一一 朱子曰:“心有怨于人,而外與之交,則為匿怨。若朋友之不善,情意自是當疏,但疏之以漸。若無大故,則不必峻絕之。所謂親者毋失其為親,故者毋失其為故者也?!?/span> 譯講:有學生問朱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朋友品性不好,想要和他絕交,但是又怕傷了感情而繼續(xù)和他交往,這樣是不是一種“匿交”的行為呢?朱子說:心里怨恨他,但表面上還是和他很好,這叫“匿交”。如果發(fā)現(xiàn)朋友不好,應(yīng)該在情意上和他疏遠。但是要慢慢地疏遠。如果沒有大的變故或機會,就不要做得太絕決。俗話說親密的不要失去和他的親密,老朋友不要失去和他的老交情,就是講的這個道理。 《朱教授講朱子》百一二 朱子曰:“夫人倫有五,而其理則一。朋友者,又其所藉以維持是理,而不使至于悖焉者也。由夫四者之不求盡道,而朋友以無用廢。然則朋友之道盡廢,而責善輔仁之職不舉,彼夫四者又安得獨立而久存哉?嗚呼!其亦可為寒心也已。非夫強學力行之君子,則孰能深察而亟反之哉!” 譯講:人來到這個世界,一定要處理好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關(guān)系,這就是“五倫”。朱子認為,五倫中父子、兄弟這二倫是自然的天生的屬性,比較容易處理,夫婦一倫是自然屬性派生出來的,君臣是因天然屬性而得以保證的(君臣如父子),唯獨朋友一倫與自然屬性沒有關(guān)系。因此,朋友一倫往往被輕視、忽視。朱子說,人有五倫,但道理其實都是一樣的。朋友之倫看上去很輕,但它的作用卻非常重要。因為唯有它可以維持、匡正其它四倫,而它匡正的辦法就是:責善、輔仁??上КF(xiàn)在人們對其它四倫都不講究了,朋友之倫就更是被拋棄了。但是,一旦朋友之道被拋棄,那誰來責善輔仁呢?沒有責善輔仁的人,那其它四倫又如何能行之久遠呢?朱子說,一想到這個問題他就會感到很心寒。 《朱教授講朱子》百一三 朱子曰:“學者所志固當大,至于論事,則當視己之所處,與所論之事、所告之人而為淺深,則無失言失人之患、出位曠官之責矣。吾學若果未至,見若果未明,既未能自信,且不為人所信,則寧退而自求耳。言而背其所學,用而不副其言,皆不可也?!?/span> 譯講:學者當然應(yīng)該有大的志向,但落實到具體的事情,則應(yīng)當考慮到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與所要討論、處理的具體事情及所面對的人,然后再做出或淺或深的決定、意見。這樣才不會講錯話、做錯事,或者承擔越位、不作為的責任。我的知識、能力如果還沒有達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水平,我的見解如果不明確,既不能自信,也不能說服別人,那就寧可退回來好好學習研究。說的話違背自己所學的道理,做的事不符合自己的言論,都是不應(yīng)該的。 《朱教授講朱子》百一四 朱子曰:“世間喻于義者,則為君子;喻于利者,即是小人。而近年一種議論,乃欲周旋于二者之間,回互委曲,費盡心機。卒既不得為君子,而其為小人,亦不索性。亦可謂誤用其心矣?!?/span> 譯講:這是朱子晚年給一位朋友寫信時特意提出的一段話。所謂功利主義,就是只講結(jié)果而不論動機和過程,只追求利益而不顧及道義。所以,孔子講“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把義利之別看作區(qū)分君子、小人的標準。朱子晚年,功利主義哲學十分盛行,而有一些學者不但不堅持正確的義利之辨,反而想要把二者調(diào)和起來,為功利主義尋找借口。對此,朱子表現(xiàn)出深深的憂慮,甚至說出了這樣的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惟老兄念之?!?/span> 《朱教授講朱子》百二三 朱子曰:“存祗懼之心以畏天,擴寬宏之度以盡下;不敢自是而欲人必己同,不循偏見而謂眾無足??;不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不狃于近利而昧于遠猷。” 譯講:心懷敬重和謹慎而對上天充滿敬畏,擴展自己寬容宏大的胸懷以包容所有身份低于你的人;不自以為是而要求別人一定要認同你的觀點,不盲從自己的偏見而認為別人一無是處;不沉迷于阿諛奉承者的溜須拍馬而敬重正直的知識份子,不為眼前的利益所糾結(jié)而看不到遠大的謀略。 本文為騰訊儒學特約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