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
林散之被稱為當代“草圣”。他其實是詩、書、畫三絕的藝壇大家:幼年學詩書,早年致力于畫,晚年又以書法名揚天下。徐渭曾經自稱“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而林散之對自己的評價是“詩第一,畫第二,書第三”,連他給自己親手所書的墓碑上都寫的是“詩人林散之”。詩人林散之一生有多個名號,我們從中可以窺見他的性情與追求。
其一是“三癡生”。林散之癡迷詩、書、畫,于是給自己取了個號叫“三癡生”。少年時他跟著清末進士張栗庵,學習古文詩辭和書法,張栗庵就借著“三癡”的諧音,給他改名為“散之”。林散之終生以此為名。
林散之《四時讀書樂詩抄》
林散之的“三癡”以詩為最甚。他平生無時無地不在推敲詩作,病臥時、睡夢中、吃飯時、走路時,他都情不自禁地興起作詩。李賀出游,必定背著盛裝即興佳句的小囊;林散之即使坐在馬桶上,覓得佳句時也要起身提褲、隨手記下,其癡不亞于“詩鬼”李賀。 林散之學畫,是在32歲時。他拜黃賓虹為師,方知筆用墨、知白守黑之理。黃師教導他要“師古人,更要師造化”,林散之于是節(jié)衣縮食、積攢旅費。他打點行裝、告別妻兒,孤身出游八個月,行一萬六千余里,歷九省,游嵩山、華山、終南山、太白山、峨嵋山、廬山、混江、三峽等名山大川,最終得畫稿八百余幅,詩近二百首。世人皆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卻鮮少有人像林散之那樣執(zhí)著追求。
林散之的畫
林散之所畫山水
林散之的“草圣”之名,得自日本書道訪華團團長青山杉雨的題辭:“草圣遺法在此翁”。他的“書”名最晚,卻有著不一般的深厚涵養(yǎng)。林散之講究“留、圓、平、重、雅”,“看不出用力,力涵其中,方能回味。”難得的剛柔并濟,讓人頓覺渾樸蒼茫、酣暢淋漓。林散之以草書為主,楷書、篆書作品不多,但偶亦為之,不甚用心。無論篆隸楷行草,他的筆調都靜謐雅逸。他晚年輯成《江上詩存》,多見于畫作之上。詩與畫境界相輔相成,畫又與書法相映成趣,渾然一體。
林散之《古銀杏行》手稿
林散之草書
林散之草書對聯(lián):畫眉春在手,攀桂月當頭。
其二為“半殘老人”。1970年除夕,林散之72歲。他在洗澡時不慎跌入開水池,手臂、右手致殘。萬幸的是,拇指、食指和中指經過搶救,尚可執(zhí)筆。書畫家經此劫難,可謂致命打擊。何況林散之69歲那年,他已雙耳失聰!但是樂觀淡泊的態(tài)度,使他渡過了劫難。林散之尚能自嘲,取號“半殘老人”。而對于這次“湯鍋之災”,他也風趣的作詩寫道:“可憐王母多情甚,接入瑤池又送回?!?/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