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從四德是我國古代社會對婦女的德行做的規(guī)范。古時候為婦女設(shè)立的道德標準。男性選擇妻子的標準。三從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三從的由來出自《儀禮·喪服·子夏傳》中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的由來出自《周禮·天官·九嬪》中九嬪掌婦學(xué)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德是女教婦學(xué)中最重要的一項,鄭玄所說的“貞順”是婦德的核心?!柏憽笔菆允毓?jié)操,守身如玉,對丈夫忠誠不貳;“順”就是《禮記》中說的“婉娩聽從”,對公婆、丈夫甚至對家族所有人謙恭有禮。 婦言是禮教對婦女的言辭方面的規(guī)定,最初是出于害怕“利口覆家邦”(能言善辯的女人會顛覆國家),《詩經(jīng)?大雅》中罵周幽王后褒姒“婦有長舌,唯厲之階”(長舌婦是亡國禍首)。然婦容是儒家對婦女的容貌修飾有特殊的標準,孔子主張重德輕色,要丈夫?qū)ζ拮印百t賢易色”,就是看中妻婦的品德代替重視美色;而對婦女容儀的要求是重質(zhì)樸去修飾,而“冶容”近乎“誨淫”(刻意修飾打扮等于引誘男人性情之欲)。“婦功”就是指婦女從事的勞動與工作。性別分工是男主外事,女主內(nèi)事,所以“婦功”幾千年的標準沒有大變化——維持生活衣食之需的采桑養(yǎng)蠶、紡績織作,務(wù)中饋、備酒漿;還要奉養(yǎng)公婆、丈夫,生養(yǎng)孩子,招待賓客;另有重要的工作準備祭祀的用品和協(xié)助祭祀等。 |
|
|
來自: 文化龍鄉(xiāng) > 《文史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