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五官科>耳鳴
耳鳴、耳聾的穴位按摩療法
添加時間:2010/10/29 耳鳴、耳聾是指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出現的進行性聽力減弱,重者甚至導致全聾的一種老年性疾病。通常情況下65~75歲的老年人中,發(fā)病率可高達60%左右??茖W研究結果顯示:耳鳴、耳聾與飲食關系密切。日常生活中健康的飲食療法對改善老年人聽力,延緩耳聾的發(fā)展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1.按揉印堂 取穴:位于兩眉頭連線的中點。 方法:右手半握拳,大拇指伸直,將拇指指尖按在印堂上,適當用力由輕漸重,由重漸輕揉按約1分鐘。 功效:祛風開竅、安神寧志。
2.按揉聽宮 取穴: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方法:雙手半握拳,食指伸直,將食指指腹分別放在同側聽宮上,適當用力按揉約1分鐘。 功效:開竅聰耳、通絡鎮(zhèn)痛。 3.按揉翳明 取穴:位于耳垂后高骨下方,乳突肌與下頜骨之間的凹陷后1寸處。 方法:雙手拇指指尖分別放在同側翳明上,其余四指附于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按揉約1分鐘。 功效:明目聰耳、通絡止痛。 4.按揉風池 取穴:位于頸項后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中。 方法:雙手拇指指尖分別放在同側風池上,其余四指放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揉按約1分鐘。 功效:疏風清熱、開竅鎮(zhèn)痛。 5.摩揉百會 取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點處。 方法:右手掌心放在頭頂百會上,從輕到重,先順時針方向、后逆時針方向摩揉約1分鐘。 功效:醒腦安神、鎮(zhèn)痛除煩。
6.按揉少海 取穴:屈肘時,位于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中。 方法:左(右)手拇指指腹放在右(左)肘關節(jié)少海上,其余指握住手臂,適當用力,按揉約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理氣通絡、益心安神。 7.掐揉合谷 取穴: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間,即“虎口”處。 方法:手拇指指尖放于另一手的合谷,其余四指放在掌心,適當用力掐揉約1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度,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疏風解表、宣通氣血、活絡鎮(zhèn)痛。
8.合按內、外關 取穴:位于掌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為外關。位于手腕橫紋正中向上2寸、兩筋之間為內關。 方法:一手的中指和拇指置于另一手的外關和內關,兩指對合用力按壓約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9.按壓勞宮 取穴:位于手掌心,當第二、第三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處。 方法:用雙手手指指腹端,按壓手部的勞宮約1分鐘。 功效:祛濕清熱、清心降火。 10.拳揉腎俞 取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方法:雙手握拳,將拳頭放在同側腎俞上,適當用力按揉約1分鐘。 功效:補腎益氣、聰耳明目。 11.按壓八髂
取穴:骶椎、髂骨后上棘突與后正中線之間,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骶后孔中,合稱“八髎”。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壓腰部的八髎。 功效:平衡陰陽、緩解癥狀。 12.按壓脾俞 取穴: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方法:用雙手手指指腹端,揉搓背部的脾俞1分鐘。 功效:舒筋導滯、通氣解痙。 13.揉搓涌泉 取穴:位于足底(不含腳趾)前1/3處,足趾向足心彎曲時呈凹陷處。 方法:左(右)下肢平放在對側膝上,用右(左)手掌心按于涌泉上,反復搓擦約1分鐘。 功效:醒腦開竅、補腎聰耳。 14.揉捻太沖 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第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 方法:用雙手手指指腹揉捻足部的太沖1分鐘。 功效:舒筋通絡、補肝益腎。 15.按壓丘墟 取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壓腿部的丘墟約3分鐘。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16.按壓豐隆 取穴:位于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處。 方法:將拇指指尖,按于腿部的豐隆,其他四指放在掌心處。用力壓揉,以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祛濕導滯、醒腦開竅。 17.按壓足三里 取穴: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方法:用雙手手指指腹端,揉搓腿部的足三里約3分鐘。 功效:通絡止痛,補益脾胃。 轉載保留鏈接,尊重別人,尊重自己,好人好運,謝謝! |
|
|
來自: 老劉tdrhg > 《1.養(yǎng)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