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學齡前孩子,請勿正話反說 作者:周 禮 有一次,女兒與小伙伴在外面玩泥沙,一時忘了時間,快天黑時,才匆匆忙忙地跑回家??粗畠阂桓迸K兮兮的樣子,我心里不禁升起一股怒火,板著面孔對她說道:“這么早你就回來了,再去玩一會兒吧!”女兒聽后,轉(zhuǎn)身就準備下樓,要不是我及時喝住她,恐怕她真的會玩到天黑。
還有一次,女兒將書和玩具弄得滿屋都是,我非常生氣,冷冷地對她說:“這一定是你干的好事!”第二天回到家,見女兒又將房間弄得亂七八糟,還得意洋洋地說:“爸爸,看,這又是我干的好事。”我聽后哭笑不得,趕緊向女兒解釋說:“我這里說的‘好事’不是真的指好事,而是指壞事,你以后不能隨便亂用?!迸畠郝犃瞬幻靼?,她說:“好事就是好事,怎么又變成壞事了呢?”我說:“我說的是反話。”
經(jīng)歷了這兩件事,我再也不敢隨便對女兒說反話了。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由于生氣,或出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對孩子說些反話,以為這樣就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端正自己的行為。而事實上,對于低齡兒童來說,他們完全聽不懂大人的反話,如果家長讓他們看一天的電視,他們會信以為真,把這當成一件好事。
育兒專家認為,在教育孩子時,反話正說,是一種藝術(shù),而正話反說,則是一種不幸。那么說反話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首先,說反話會讓孩子感到迷茫、無所適從。學齡前的孩子一般不會根據(jù)父母的表情和語氣,判斷父母話里話外的意思,如果父母經(jīng)常對孩子說反話,會造成孩子無法分辨自己的行為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孩子是非觀的形成。同時,對孩子說反話,還會造成孩子對父母和他人的不信任,他們認為大人說的話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讓人難以分辨,從而不敢輕易相信。
其次,說反話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比如,許多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你這個小壞蛋,你這個小傻瓜,你這個淘氣鬼。本來這是父母對孩子親昵的稱呼,但在孩子聽來卻是另外一層意思,他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怎么一下子變成了壞蛋和傻瓜,還以為父母不喜歡自己了呢。
再次,說反話會影響孩子與他人之間的交往。低齡階段的孩子最善于模仿,他們會把父母的話原封不動地運用到別人的身上,如果你的孩子對別人說“你這個壞蛋”、“你這個傻瓜”,別人聽后會作何感想呢?輕則認為你的孩子沒有教養(yǎng),重則將你的孩子孤立起來,可謂得不償失。
因此,對于學齡前的孩子,千萬不要正話反說,而應結(jié)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語言接受能力,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 |
|
|